重估中國相機。
相機行業從膠片到數碼的發展數十年里,中國廠商鮮有姓名。
而今隨著DeepSeek-R1、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等中國“硬科技”企業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正在占領全球高地。
讓普通人也能拍出“360無死角大片”影石創新(Insta360),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5月30日,影石創新(Insta360)科創板IPO開啟申購,發行價為47.27元/股,總股本為3.60億,總市值為170.17億元,被稱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
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影像品牌之一,影石創新拿下了全景相機、運動相機領域的“雙料冠軍”,在全景相機領域更是連續六年坐穩全球榜首,市占率達到67.2%。
但回顧其上市歷程并不順利,自2020年申報上市至今年已歷時超4年,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01全球熱捧中國相機
在國內,影石創新旗下專業級VR相機,成為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的常客;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2018年全國兩會等多個國家級大事件,Insta360也是VR及全景報道的頂梁柱;甚至它還被廣泛應用于VR看房、遠程工程監控等。
在大洋彼岸,影石創新新品X5發售當日,紐約市民為了搶購這款中國全景相機,凌晨三點開始排隊,排了整整兩條街。
印象中上一個讓全球消費者如此瘋狂的消費電子產品,還是蘋果。足見其火熱程度。
X5全景相機歸屬于一個年輕的中國公司影石創新(Insta360),2015年在廣東深圳成立,創始人是一名90后,名叫劉靖康,被譽為“技術偏執狂”。
在南京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就讀期間,劉靖康就曾因破解360創始人周鴻祎的手機號、編寫“人臉識別點名程序”等事件而被廣泛關注。
2013年,劉靖康在南京創立“名校直播”,投身視頻直播業務,后改為面向商用領域的“V直播”,卻發現傳統相機直播視頻清晰度不高,十分影響用戶觀感。同一時間,國外一家公司拍攝的360度全景視頻引爆網絡,讓劉靖康團隊受到啟發。他當即斷言,這種360°的內容形式,必定是影像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創造出“一鍵拍攝全景視頻相機”的種子就此萌芽。
2015年,虛擬現實風頭正盛,就連賣白酒的老板都宣稱要轉型做VR,25歲的劉靖康帶領著15人團隊去往人才更密集、產業鏈更健全的深圳,重新出發,成立了嵐鋒創視(影石創新的前身)。
公司初期瞄準VR熱潮,但很快便精準定位到全景相機領域,2015年底就推出了Insta360首款企業級VR全景相機4K beta,重70g,有著即拍即享、實時拼接等創新功能。
在Insta360產品問世之前,同臺競技者是GoPro、大疆以及后來的日本理光全景相機。
運動相機界的老大哥GoPro,在2010年便推出了GoPro Hero HD攝像機,GoPro幾乎成了當時運動相機的代名詞,每年銷量都會增長一倍以上,2014年營收飆升至100億元,強勢登陸納斯達克市場。
航拍無人機知名選手大疆,在2014年推出了消費級航拍無人機Phantom 2 Vision,推動消費級航拍無人機逐漸形成規模。
全球首款全景相機的提出者日本理光,在2015年底發布了旗下THETA的升級版THETA S,推動市場的快速發展。
作為新手的影石創新,如何在強者林立、歐美日壟斷的市場中拼殺出一條血路,與其精準的戰略定位分不開。
02精準定位 成功上位
運動相機早期的使用者多是極限運動人群以及專業攝影師。
近幾年隨著短視頻火熱,人人都是Vloger,普通人開始隨時隨地記錄生活。你發現有人把它綁在頭頂,當做戶外滑雪、徒步的記錄儀,有人用它拍攝通勤騎行的城市街景,有人將它綁在寵物項圈上記錄“貓狗視角”的平凡一天,甚至有人把相機塞進洗衣機滾筒拍攝末日逃亡。
影石創新無疑是這一風潮的受益者,而強大到能向全球運動相機王者的地位發起挑戰,離不開Insta360對于產品與市場的精準把控。
其一,對產品的精準定位。
智能手機時代,雖然三星、理光等廠商已經推出了全景相機,痛點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相機與手機只能通過WiFi相連,照片發送到手機再等待較長時間拼接后,才能實現全景的效果,效率很慢。
影石創新在2016年發布的Nano全景相機就攻克了這一難題。它將Nano插入iPhone閃電接口即可自動連接專用控制App,實現了即插即拍、無需后期、一鍵分享到社交網絡等便捷操控。劉靖康指出,“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公司叫Insta360,Insta,就是及時的意思,即拍即得,這是我們的起點。”
2019年發布的穿戴式運動相機GO以18.3克重量、拇指大小尺寸的物理設計并結合防抖技術功能,為影像設備的微型化、可穿戴化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2020年發布的ONE R模塊化運動相機,首度實現了在一臺相機中全景、廣角、徠卡等多款鏡頭便捷切換的功能;Ace Pro系列,強調高畫質、全功能、易用,補齊了影石在運動攝影領域的最后一塊產品拼圖;最新款旗艦全景相機X5的最高分辨率可達8k,而作為競品的GoPro Max則僅有5.6K……
在軟件服務上,影石創新的Insta360應用自帶AI剪輯、“隱形自拍桿”等功能,可以識別超120個場景、150個物體、20個動作分類,準確率在90%以上。
劉靖康無意之中找到了一種新的相機細分方法,“我們落在了一個相對簡單的事情上,品類簡單,是一臺相機,但也是一種工具,背后所代表的記錄和攝影文化是普適的,沒有太高壁壘。”
利用硬件+軟件能力去解決用戶的真實需求,影石創新解鎖更多玩法的同時,迅猛增長。
其二,早早出海,避開國內低價內卷。
劉靖康很早就意識到海外市場的重要性,“在我們決定做智能硬件第一天,就決定把市場或目光放到全球,思考你做的東西是否屬于大部分人都會有的需求。”
2017年,影石將相機綁在老鷹身上,觀眾得以清楚地看到老鷹的頭部以及周圍360°全景景色,該視頻在海外各大社交平臺上被瘋狂傳播,此后每年影石都會重飛一次,極具創意的敘事方式讓的敘事方式品牌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積累了超800萬粉絲。
影石創新的產品現已銷往超20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也確實為影石避開國內內卷,贏得市場領先地位。據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影石創新的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15.96億元、29.03億元和42.23億元,海外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79.43%、80.83%和76.35%。
當然,科技公司的造神運動不只是單純的技術炫技,還在于技術平權、技術下放。
影石背靠國內完善的供應鏈,實現在保留防抖、8K分辨率、AI算法、全景拼接等核心技術的前提下,舍棄部分極端配置,降低成本成本去支持技術進入消費級市場。
如今,全球每3臺全景相機,就有2臺來自影石,中國品牌奪回一個細分領域市場。“也許在未來,是中國品牌做到世界第一。”劉靖康放出豪言。
03上市一波三折
據咨詢機構QYResearch數據,2024年全球運動相機市場銷售額達到了22.92億美元,預計2031年將達到34.4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6.1%(2025-2031),前景廣闊。
乘著這股東風,影石創新2024年實現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6億元、10億元。2025年一季度,影石創新的收入達到13.55億元,同比增長了超4成,而昔日王者GoPro的收入只有前者的7成左右。
不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76億元和1.61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小幅下降2.50%和4.79%。公司表示主要是研發和營銷費用的上漲。今年一季度,其研發費用率、銷售費用率分別同比增長了3.21%、3.18%。
在運動相機市場,影石創新早已成功打破壟斷,在2021年成為全球第二,緊追GoPro。
全景相機領域,從2018年影石超越日本理光和韓國三星,一直是全球全景相機出貨量第一,且市場份額持續上升。
得益于優秀的業績表現,在一級市場,影石創新的融資一直比較順利,但在二級市場就曲折得多。
早在2019年,影石創新就提出了上市計劃,首次上會卻因社保未足額繳納、向海關申報幣制為美元而實際貨值為日元被海關處罰等問題,遭暫緩審議,讓影石創新被貼上“治理不成熟”標簽。
2021年9月二次上會“免試”通過,然而,一直到2024年底,該公司IPO都沒能更進一步,引發不少人的質疑。
為此,影石創新創始人劉靖康不得不發朋友圈回應市場關注,稱“不求批文,僅求公道定性;別讓真正想通過科技讓全世界認識到中國智造和科技崛起的2000個90后傷了心。”
2025年2月,在提交注冊3年后,影石創新終于拿到了注冊批復。成功上市后,影石計劃將10億元募資中的70%用于研發(如8K全景技術),試圖用技術護城河對抗越來越卷的市場。
截至2024年底,影石公司創新研發團隊規模超千人,公司研發技術人員占比高達57.68%。積累了境內外授權專利900項,其中發明專利189項,實用新型348項,外觀設計363項。
隨著大疆和GoPro等大廠跨界競爭全景相機,價格戰隨之升級,影石面對二者的圍剿,壓力依舊不小。
此外,影石創新海外收入占比過大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2024年,美國GoPro曾對影石特定相機產品發起了“377調查申請”,指控影石創新侵犯其技術專利,盡管影石創新表示“勝訴信心十足”,但其海外銷售難免還是受到了侵權官司的影響。
卡審4年終于拿到上市資格的影石創新,路漫漫其修遠兮。
無論如何,中國經濟騰飛的腳步不會止步,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升級轉變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正在全球市場實現理想,從TikTok的張一鳴,大疆的汪韜,安克創新的陽萌,SHEIN的許仰天到劉靖康和影石創新,是時候
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實力與潛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