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貿易術語(Incoterms)
FOB(Free on 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只后,風險轉移給買方。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加保險加運費。賣方負責將貨物運到目的港并購買保險,風險在裝運港時轉移給買方。
EXW(Ex Works):工廠交貨。賣方在自己地點交貨,買方承擔全部運輸費用和風險。
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稅后交貨。賣方承擔所有費用和風險,直到貨物運達買方指定的地點,包括支付進口關稅和稅費。
2. 支付方式
L/C(Letter of Credit):信用證。買方通過銀行開立的信用證來保證支付,賣方發貨并提交符合信用證條件的單據后,銀行支付貨款。
T/T(Telegraphic Transfer):電匯。通常是買方通過銀行電匯預付一部分款項或全額付款。
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單。賣方通過銀行寄送單據,買方付款后銀行交單。
D/A(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承兌交單。買方承諾在未來某一日期付款,銀行收到買方承兌的匯票后交單。
3. 運輸與物流
BL(Bill of Lading):提單。海運或空運貨物的運輸單據,證明貨物已被裝運。
AWB(Air Waybill):空運提單。用于航空運輸的提單,作為貨物的運輸合同和收據。
FCL(Full Container Load):整箱貨。一個集裝箱由一個發貨人裝滿,送到一個收貨人。
LCL(Less than Container Load):拼箱貨。多個發貨人的貨物合裝在一個集裝箱內,適用于貨物不足以裝滿一個集裝箱的情況。
4. 關稅與報關
HS Code(Harmonized System Code):協調系統編碼。用于國際貿易中分類商品的代碼系統,由世界海關組織(WCO)制定。
Customs Clearance:清關。指貨物進入或離開一個國家時需要辦理的報關手續,包括關稅繳納、單據提交和海關檢查。
Duty:關稅。進口貨物需要支付的稅費,通常按貨物的價值或數量征收。
5. 合同與保險
PO(Purchase Order):采購訂單。買方發給賣方的訂單,用于確認購買產品的詳細信息,如數量、價格、交貨日期等。
PI(Proforma Invoice):形式發票。賣方在正式發貨前開具的發票,用于買方確認訂單詳情。
CI(Commercial Invoice):商業發票。正式交易中使用的發票,詳細列出貨物、價格和貿易條款。
CO(Certificate of Origin):原產地證書。證明貨物產地的文件,有時用于享受優惠關稅。
Marine Insurance:海運保險。用于保障貨物在海運過程中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導致的損失。
6. 國際貿易協議與慣例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易組織。致力于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和公正的國際組織。
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貿易協定。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的協定,旨在減少或消除貿易壁壘,促進相互間的商品和服務流動。
GSP(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普惠制。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給予關稅優惠的一種制度。
7. 其他常用術語
MOQ(Minimum Order Quantity):最小起訂量。賣方規定的買方必須達到的最小訂購數量。
ETA(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預計到達時間。運輸工具或貨物預計到達目的地的時間。
ETD(Estimated Time of Departure):預計發貨時間。貨物或運輸工具預計離開的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