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金秀賢的丑聞鬧得沸沸揚揚。
從發(fā)聲明律師函,到發(fā)布會道歉。
商單和商演全面取消,很多人以為,他肯定要涼了。
然而,那可是韓娛。
別說是金秀賢這種私德有缺的。
就連犯法蹲監(jiān)獄的,也能卷土重來。
他主演的電影,最近就上院線了!
《終極對弈》
這是一部圍棋題材的傳記片。
吸毒吸成元素周期表的劉亞仁,飾演圍棋大師“石佛”李昌鎬。
故事發(fā)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彼時的世界圍棋局勢,日本一家獨大,只有中國能與之分庭抗禮。
而韓國圍棋地位低,棋手成績差。
全靠一個人,挽回了尊嚴。
曹薰鉉,韓國圍棋活著的神。
他9歲入段,是迄今為止年齡最小的入段者。
去日本學藝9年,又花10年從五段升到九段。
1988年,首屆“應氏杯”在新加坡開幕。
作為史上第一個世界級圍棋比賽,“圍棋弱國”韓國只得到了一個名額。
唯一的寶貴名額,交給了曹薰鉉。
他不負眾望,化身黑馬。
從“棋圣”聶衛(wèi)平手中,奪得了冠軍!
曹薰鉉一戰(zhàn)封神,被韓國圍棋界奉若神明。
在明星效應的影響下,圍棋在韓國的地位水漲船高。
各大財閥,都爭著花重金聘他,教導自己的孩子。
但曹薰鉉狂得沒邊。
什么狗屁財閥,別來侮辱圍棋!
曹薰鉉一個徒弟都沒收,全身心扎在了比賽上。
直到他在全州偶遇了一個少年,才萌生的收徒傳藝的心思。
少年叫李昌鎬,被稱為全州圍棋神童。
只學了六個月,就能和職業(yè)棋手競技。
雖然手法一團亂,但總能亂拳打死老師傅。
關鍵是他對圍棋的愛,非常純粹。
贏了,欣喜若狂。
輸了,寢食難安;
曹薰鉉因此決定,收李昌鎬為關門弟子。
甚至將他帶回首爾的家里,同吃同住。
李昌鎬確實是個天才。
經過很短的訓練,就能橫掃圍棋協(xié)會的學徒。
和十名棋手同時對弈,全部取勝!
但是他得到的,卻是師父的訓斥。
畢竟年少輕狂。
李昌鎬一旦占據(jù)優(yōu)勢,思維就開始懶惰。
又過了幾年,李昌鎬的棋力與日俱增。
可他卻非常苦惱。
別說超過師父,就連他一半的實力都夠嗆。
曹薰鉉的棋風華麗流暢,落子快速輕靈。
被稱為“曹燕子”。
同時,他又具備強大的攻殺實力,善于捕捉戰(zhàn)機。
也有“柔風快槍”的雅稱。
但是李昌鎬的棋路,和師父完全是兩個極端。
他下棋總是經過深思熟慮,相比于進攻,他更傾向于防守。
明明才二十出頭,下棋卻像個80歲的老頭。
這種矛盾感,讓李昌鎬下定決心,找到屬于自己的“棋風”。
他為了探索風格和打法,在實戰(zhàn)中做各種“實驗”和“探索”。
起初在曹薰鉉看來,這不過是背離“標準模式”,自以為是的小聰明。
但是他思來想去,覺得不對。
熟悉圍棋規(guī)則,標準爛熟于心的大有人在。
而真正的大師,是鳳毛麟角。
他們能做到推陳出新,找到自己的“棋路”。
也許李昌鎬在棋盤上,看出了陳腐規(guī)則之外的東西。
自己應該對徒弟,多一分關懷和理解。
于是他趕到車站,攔住了正打算回老家的李昌鎬。
“無論是圍棋,還是人生,都不要動搖!”
在師父的激勵下,李昌鎬在選拔賽中過關斬將。
終于在決賽,和師父碰頭。
看到徒弟為了擊敗自己,又是復盤,又是做筆記。
曹薰鉉的心情,那是相當復雜。
他不能輸。
韓國圍棋界,已經把他奉為神明偶像。
所以曹薰鉉毫不留手,上來就是猛攻。
反觀李昌鎬,只能慢吞吞地應付。
他花費的時間,比曹薰鉉的兩倍還多。
咳嗽聲、翻頁聲、排風機的噪聲……
任何細微的聲音,都在影響他的注意力。
當你的注意力,無法凝聚在棋盤上的時候。
就說明敗局已定。
這個時候,就得想象能讓你感到放松的東西。
大家應對各種測試的時候,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李昌鎬仿佛回到了故鄉(xiāng),身心完全放松了。
他重新審視棋局,計算每一步可能的變化。
最終,下出了“神之一手”。
以快聞名的曹薰鉉,停了。
他苦苦思索,直到夜幕降臨,都毫無頭緒。
最終李昌鎬以半目的微弱優(yōu)勢,擊敗了師父!
曹薰鉉失魂落魄,熱淚盈眶。
有看到徒弟成長的欣慰,但更多的是失敗的落寞。
接下來,他們連續(xù)在5場決賽中碰頭。
而曹薰鉉,連一場都沒贏。
輸給徒弟的失落,和媒體輿論,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李昌鎬也很愧疚。
他不想輸。
但如果贏了,就等于親手把授業(yè)恩師,逼上了絕路。
好在,這對師徒之間,沒有猜疑和嫉妒,只有互相鼓勵。
孩子長大了,應該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了。
曹薰鉉解開了徒弟的心結,自己卻走不出來了。
接下來的所有比賽,他都避而不戰(zhàn)。
媒體甚至懷疑,他要就此退休了。
關鍵時刻,曾經的老對手一語驚醒夢中人:
無論是為了徒弟,還是為了自己的夢想,曹薰鉉都該重整旗鼓。
找回了落子的勇氣,曾經的圍棋之王,終于回到棋盤上。
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失去衛(wèi)冕冠軍身份的曹薰鉉,從零開始。
他以三天一場的強度,連續(xù)參加了110場比賽。
而徒弟李昌鎬,則連續(xù)拿到了19個冠軍。
師徒之間,關系逆轉。
曹薰鉉以挑戰(zhàn)者的身份,和李昌鎬對決。
一共5場比賽,雙方居然戰(zhàn)成平手。
決勝局比賽中,李昌鎬風格突然一變。
落子之凌厲迅猛,絲毫不輸師父。
而曹薰鉉的棋風,也和從前截然不同。
兩邊都不顧自己的陣型,一個勁地發(fā)起攻擊。
在李昌鎬的精密計算下,曹薰鉉逐漸落入下風。
每一步都在對方的算計之中,這怎么贏?
萬萬沒想到,曹薰鉉下了一步棋,所有人都沒看懂。
正是這絕妙的一手,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他從自己的要害入手,直擊對方要害。
這就好比扇耳光大賽。
兩邊都抽得鼻青臉腫,但先抽的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
面不改色的“石佛”,終于露出了痛苦的神色。
這場較量,以李昌鎬投子認輸,曹薰鉉重回巔峰告終。
曹薰鉉將用了半輩子的棋盤,送給了李昌鎬。
既是認可,也是傳承。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里,這對師徒還有過多次交鋒,撐起了韓國圍棋的一片天。
但是輝煌總有落幕的時候。
2016年,曹薰鉉當選為韓國國會議員,暫時退出棋壇;
李昌鎬也在2010年后,逐漸走下巔峰。
世界第一的位置早已易主,國際圍棋也早就結束了日本一家獨大的局面。
真正占據(jù)優(yōu)勢的,其實是中國。
穩(wěn)定成熟的培養(yǎng)體系,讓大量更年輕的、銳意進取的棋手涌現(xiàn)而出。
目前排名前十的選手中,有7位都來自中國。
這幾十年里,古力、常昊、柯潔……傳奇棋手數(shù)不勝數(shù),經歷都非常精彩。
但是圍棋題材的作品,卻屈指可數(shù)。
王寶強主演的《棋士》,也只是拿圍棋當人物背景。
如果咱們要拍,可以從《終極對弈》中學到一些東西。
首先是降門檻。
無論是圍棋還是象棋,這類腦力游戲的規(guī)則復雜套路深。
門檻實在太高了。
而且兩個人往那兒一坐就是半天,外行連熱鬧都沒得看。
無論是這部《終極對弈》,還是前幾年爆火的《后翼棄兵》。
都沒有將重點,放在解析棋局上。
而是通過有視覺沖擊力的呈現(xiàn)形式,搭配棋手和觀眾的表現(xiàn)。
讓普通觀眾,都看得津津有味。
真想看對弈過程的內行,自然會去找棋譜和錄像。
*紀錄片《勝負》
其次是摳細節(jié)。
作為一部有大量原型人物的電影。
導演幾乎每個細節(jié),都做到了百分百還原。
比如開場的曹薰鉉大戰(zhàn)聶衛(wèi)平。
無論是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還是不離手的硬中華。
就連聶衛(wèi)平吸氧的細節(jié),都被還原了。
聶衛(wèi)平患有“房間隔缺損”,不能長時間進行重體力和腦力勞動。
下棋時必須定時吸氧,才能保持頭腦清醒。
片中加上氧氣瓶,意外地增加了聶衛(wèi)平的壓迫感。
曹薰鉉下棋,也有很多小習慣和小動作。
他不光抽煙,甚至會脫鞋,偶爾還唱歌。
當他覺得勝券在握的時候,還會抖腿。
“抖腿”成了一種心理戰(zhàn)的打法,只要他一抖腿,對方就會自亂陣腳。
當這些細節(jié)都被還原出來,人物的行為和事件,也會變得真實可信。
不過這部電影的缺點也很明顯。
它用不到2小時的時間,塑造了兩個主角。
李昌鎬的故事線,講的是天才少年的崛起;
曹薰鉉的故事線,則是巔峰跌落谷底,如何自我救贖。
這兩條線本該彼此交融、對照。
但是編劇完成得并不好,敘事嚴重失衡了。
編劇寫李昌鎬的成長線。
卻并沒有呈現(xiàn)他積累經驗,逐步提高的過程。
更沒有讓他遭遇像樣的挫折。
曹薰鉉的內心沖突,也寫得顛三倒四,自相矛盾。
心態(tài)轉變缺少鋪墊,更不合邏輯。
僅僅因為老對手的一句話,就突然想通了。
家庭戲一直是韓劇的強項,到了《終極對弈》卻成了短板。
曹薰鉉的妻子,本該是連接師徒的紐帶。
卻單薄得像個工具人,除了做家務,就是不咸不淡地勸兩句。
圍繞著師徒感情,編劇還塞進了大量和故事無關、且極度無聊的生活瑣碎。
最關鍵的是,這部歌頌韓國圍棋的電影,有些“不合時宜”。
今年1月的第29屆LG杯決賽,柯潔對陣韓國選手卞相壹。
柯潔1比0領先,卻因兩次提子沒放在棋盒蓋上,而被裁判判負。
圍棋世界大賽決賽中,第一次出現(xiàn)因犯規(guī)被判輸?shù)摹?/p>
而且這個規(guī)則本身,就透著不合理。
要是我故意讓對方吃子。
等他棋蓋放不下,棋子掉下來,我不就贏了?
這還沒完。
決賽第三局,柯潔提子時撥棋,沒撥到棋盒里。
裁判沒有當場提出來,而是等卞相壹思考的時候,才突然暫停比賽。
眾所周知,圍棋是回合制游戲。
每次落子都關乎全局,思考有時能長達幾個小時。
裁判在卞相壹的回合暫停,等于給他“加時”了。
最終柯潔退賽,卞相壹奪冠。
“零勝奪冠”,史無前例。
在中國圍棋協(xié)會、日本棋院和輿論壓力下,韓國棋院實在撐不住了。
向棋迷和主辦方致歉。
和中、日棋院討論,制定世界大賽的統(tǒng)一規(guī)則。
如果是技術性規(guī)則,那無可厚非。
犯規(guī)就是犯規(guī),沒什么好爭的。
可韓國似乎特別愛摳細節(jié),規(guī)則搞得跟韓男一樣細。
試問,如果棋手的注意力都在棋盤外,還能專心下棋嗎?
按照韓國圍棋規(guī)則,“圍棋之王”曹薰鉉現(xiàn)在參賽。
早就因抽煙抖腿唱歌,在預賽就被淘汰了。
很可笑的是,《終極對弈》在教觀眾如何坦然面對失敗。
而眼下這些規(guī)則的背后,卻凸現(xiàn)了某些人輸不起的心態(tài)。
韓國棋壇的種種行為,讓前輩們蒙羞。
也反映了韓國如今的“體育精神”。
為了成績,不擇手段。
今天就說到這里,咱們明天見!
拜了個拜~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編輯:大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