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泉驛區大面街道陡溝河畔,時常能看到一位步伐穩健的巡河人,他時而俯身觀察水質,時而舉起手機記錄河岸細節,從退役軍人到民間河長,三年多來,他用自己的腳步,兢兢業業地守護著身邊的綠水青山。他是戴雪巍,一位連續三年榮獲“優秀民間河長”稱號的退役不褪色老兵典范,更是龍泉驛區民間河湖保護網絡中的一個生動縮影。
退伍不褪色:河畔的三年堅守
戴雪巍2000年退伍后定居成都,在閑暇時分總喜歡到附近的河畔走走看看、記錄水質的變化,2022年在朋友介紹下,他加入了龍泉驛區的民間河長隊伍,從此與陡溝河大面街道段的5公里河道結下了不解之緣。“河流是城市的血脈,守護它們就是守護我們的未來。”這位老兵用行動兌現著自己的諾言——每月固定巡河,無論寒冬酷暑。他的腳步踏遍了河岸的每一個角落、他的巡河日志記滿了不同時期的水質情況、他的手機里存滿了排污口的定位照片,河邊的28個排污口,更是他每次巡河時特別關注的地方。
▲民間河長戴雪巍定期巡河
“這里發現大量油膜!”2025年5月的一次巡河中,戴雪巍熟練地拍照取證,通過工作群迅速上報。這套“發現-取證-上報-處置-復查”的閉環機制,是龍泉驛區民間河長體系高效運轉的關鍵:問題照片上報后,屬地街鎮、區河長辦等立即響應,待下次巡河時重點查看整改效果。“看著河面逐漸清潔、水體更加清澈、岸線環境越來越美,聽到路過的孩子指著河水說‘媽媽,水好清啊’,那一刻的感覺,比獲得任何榮譽都更珍貴。”談起巡河的收獲,戴雪巍這樣說。
▲民間河長戴雪巍用手機記錄河面細節
傳幫帶新篇:兩代河長的責任接力
“戴老師教會我,巡河不只是巡河面,更要聞氣味、查原因、記點位。”2025年新加入的年輕河長譚容東,跟著戴雪巍巡河時深有感觸。從辨別藻類異常到識別排污口隱患,戴雪巍積累了三年的經驗,在他們并肩巡河時的簡短交流中,以言傳身教充分彰顯傳幫帶作用,讓帶新人、傳經驗成為兩代河長的責任傳承。
▲老河長帶領新河長一起巡河
在今年第七屆民間河長聘任儀式中,又有11位新河長接過了“治水接力棒”。如今龍泉驛區的民間河長隊伍,既有退役軍人的堅持,又注入了年輕人的活力,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守護者們,正用辛勤的汗水澆筑著全區河湖的生態健康線。
未來展望:讓綠水青山常在
“第四屆連任,我想帶動更多人關心身邊的河湖。”戴雪巍的巡河包里,總裝著環保宣傳手冊,走到哪兒就講到哪兒。隨著大家對生態保護越來越認同,主動參與河岸垃圾清理的居民多了,商戶自覺安裝隔油設備的也多了。護河,在龍泉驛區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民間河長們身上的藍色馬甲,和清澈的河水一起,成了這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從退役軍人到民間河長,戴雪巍的巡河故事里,包含著普通人對家園最樸素的愛。當越來越多的“戴雪巍”用腳步丈量責任,用行動守護初心,河湖的治理便有了最溫暖的注解。期待更多的“民間力量”加入到守護河流的隊伍中來,與政府形成合力,讓保護生態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讓碧水清波,真正成為留給子孫后代的寶貴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