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年齡是腫瘤發病的主要風險因素。根據 W HO 的統計數據,全球約 60% 的腫瘤患者年齡在 65 歲以上。值得注意的是, 鑒 于老年人接受的長期紫外線暴露的累積效應以及免疫力的下降, 還有一類癌癥 --- 皮膚癌, 也在老年人群眾高發 , 這也是治療成本最高的癌癥 。
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研究團隊在Jama Dermatology發表了題為“Burden of Skin Cancer in Older Adults From 1990 to 2021 and Modelled Projection to 2050”的研究成果,詳細報告了1990年至2021年全球老年人皮膚癌負擔,并指出老年人皮膚癌的負擔急劇增加,這主要是由人口增長推動的,并且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兩倍。
皮膚癌可分為皮膚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世界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為男性 15.1/10 萬,女性 7.9/10 萬 。 在 這項研究 中,研究人員從 2021 年全球疾病負擔( GBD )研究 中挖掘數據,量化了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對全球 65 歲及以上成年人的影響。
全球趨勢
在 65 歲及以上的個體中, 2021 年全球新報告的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和 基底細胞癌的 病例數分別為 153,993 例、 1,463,424 例和 2,802,354 例。 其中 基底細胞癌 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最高,為每 10 萬人口 371.97 例,是鱗狀細胞癌的 1.9 倍(每 10 萬人口 196.24 例 ) 。 就 傷殘 調整生命年 而言, 鱗狀細胞癌導致的最多,約為 706,405 ,相當于每 10 萬人口 95.50 個。
2021 年按年齡組劃分的全球皮膚黑色素瘤負擔和 1990 年至 2021 年的平均年度百分比變化
2021 年按年齡組劃分的全球鱗狀細胞癌負擔和 1990 年至 2021 年的平均年度百分比變化
2021 年按年齡組劃分的全球基底細胞癌負擔和 1990 年至 2021 年的平均年百分比變化
區域特征
總體而言, 全球黑色素瘤發病率最高的地區包括澳大利亞、北美、西歐、中歐和東歐。 其中,澳大利亞的發病率( 158.10 / 每 10 萬人口 )、患病率( 1165.26 / 每 10 萬人口 )、死亡率( 27.83 / 每 10 萬人口 )以及 傷殘調整生命年 ( 502.22 / 每 10 萬人口 ) 均居首位。
在 21 個地區中,北美報告了最高的黑色素瘤相關發病率和患病率,這些比率 均 顯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就 2021 年的統計數據而言, 新西蘭的老齡人口中黑色素瘤的負擔最為嚴重, 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傷殘調整生命年(每 10 萬人口)分別為 202.21 、 1495.67 、 30.49 和 560.61 。
全球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地圖
統計學分析
發病率和 傷殘調整生命年 變化的分解分析顯示, 人口增長是導致 皮膚癌 疾病負擔增加的主要因素。 這一影響在 低中等社會人口學指數 ( S DI ) 五分位數中尤為顯著,人口增長使 基底細胞癌 的新病例增加了 139.15% 。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人口增長對低和低中等 S DI 地區 的 角化細胞癌 發病率產生了不利影響,并且在低 SDI 地區對黑色素瘤的 傷殘調整生命年 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跨國家的不平等分析顯示,顯著的絕對和相對 SDI 相關不平等現象被識別出來,高 SDI 國家承擔了不成比例更大的負擔。 就 傷殘調整生命年 而言, 1990 年時,最高和最低 SDI 國家之間因黑色素瘤導致的差距為 124.50 ,到 2021 年這一差距擴大至 144.82 。 而 鱗狀細胞癌 的差距則從 64.97 縮小到 35.64 ,基底細胞癌則從 0.11 略微下降到 0.10 。 同時,集中指數顯示了從 1990 年到 2021 年的上升趨勢或相對穩定,表明不平等現象持續存在。
2050年的皮膚癌預測
基于 INLA 框架和 BAPC 方法, 研究人員 預測了到 2050 年 皮膚癌的 全球疾病負擔。在全球范圍內, 預測顯示黑色素瘤年齡標準化的患病率預計減少高達 45.87% ,基底細胞癌的 發病率預計增加超過 140% , 年齡標準化傷殘調整生命年將增加 43.75% ,而 與鱗狀細胞癌相關的死亡率和傷殘調整生命年將下降。
通過上述數據不難看出,老年人群面臨著日益增長的皮膚癌負擔,這也提示我們 終身防 曬 + 定期檢查 + 健康生活方式 迫在眉睫 。
參考文獻:
Ruiyao Wang et al, Burden of Skin Cancer inOlder Adults From 1990 to 2021 and Modelled Projection to 2050, JAMA Dermatology (2025). DOI: 10.1001/jamadermatol.2025.1276
主編微信
注:添加微信請備注昵稱+單位+研究
微信學科討論群:病毒學群,神經科學群、臨床醫學、腫瘤學科群、碩博交流群和醫藥投資交流群(微信群審核要求較高,請各位添加主編后主動備注單位研究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