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雅江集團成立
國家不聲不響地放了個大招。
2025年7月19日,北京與幾千公里外的西藏林芝同步迎來歷史性時刻。
國資委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雅江集團有限公司(雅江集團)正式成立,成為第99家中央企業,排位在第22,也就是排在三峽集團之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之前。
就在同一天,位于西藏墨脫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舉行了開工儀式,這個消息迅速傳遍了全球,全球多家媒體爭相報道這個歷史性的重大事件。
建成后,年發電量3000億度,相當于再造3個三峽!總投資約1.2萬億元!
這項工程的難度堪稱水電界的“珠穆朗瑪峰”,需要突破三大世界級難題:
一是地質條件極端復雜。雅魯藏布江下游處于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帶,地震烈度高達9度,汶川才8度。工程需采用抗震性能全球第一的壩體設計。
二是生態保護與開發平衡。工程區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棲息著孟加拉虎、白肢野牛等珍稀物種。工程將借鑒之前高原水電站生態保護的成功經驗,設計“魚類洄游通道+生態流量泄放”的雙重保護方案。
三是超級工程的中國智造。將會出現無人機集群+5G遠程控制的施工方法以實現在高海拔、強降雨環境下的精準施工,工效提升的同時,傷亡率降低,各類智能化建造機器人會在本項目里發揮重大作用。
可見,雅江集團的成立就是為了這個超級工程建設和后期運營而來的。
有人說,工程建成后如此充沛的電力資源,以后黑燈工廠,晶圓工廠,超算中心,數據中心這類的電老虎、水老虎就都統統可以放在林芝了,西藏除了旅游業,也會有自己的高新工業
要是這么想,那格局也太小了。
中國雅江集團的成立和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開工,看似是又一家央企的誕生、又一個超級工程動工,實則背后是國家戰略的深度布局。
02
雅江之上,千年大計
總理親臨現場,并宣布工程正式啟動,足以證明其戰略意義的重大!
根據官方通稿,“成立中國雅江集團是為了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能源安全新戰略和黨的治藏方略,保障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順利建設運營。”這短短一句話,信息量巨大。
首先,“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重要理念,強調國家安全是全面的、系統的,不僅要防外部威脅,更要保內部穩定。能源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
其次,“黨的治藏方略”這一提法,說明雅江集團的設立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考量,更涉及邊疆治理、區域穩定與民族團結。西藏作為國家的戰略要地,其資源、生態、能源的開發必須與國家戰略高度一致。
再者,“保障雅下水電工程順利建設運營”這一目標,直指核心。水電工程歷來是“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的項目,特別是在高海拔、地質復雜、生態環境脆弱的西藏地區,建設難度極高。沒有一個專門的央企來統籌建設、管理、運營,幾乎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雅江集團的成立,并非突發奇想,而是經過長期醞釀、反復論證后的戰略決策。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新組建的央企往往都帶有鮮明的戰略導向。比如:
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打破“油氣一體化”壟斷格局,推動能源市場化改革。
中國稀土集團:整合稀土資源,打造全球稀土話語權。
中國物流集團: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增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中國資源循環集團:響應“雙碳”目標,推動循環經濟體系建設。
這些央企的共同特點是:服務國家戰略、整合關鍵資源、突破行業瓶頸。
我們能看到,自十八大以來,高層的大手筆、大布局、大戰略,環環相扣!中國雅江集團的加入,延續了這一邏輯,但其戰略意義更為深遠。
它不僅關乎能源,更關乎邊疆、地緣、生態等多重維度,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重大實踐。
大家知道,前段時間發生印巴沖突。印度在印度河上游動用水資源,以水為武器攻擊巴基斯坦。
毫無疑問,雅江集團的成立,肯定關系到能源安全的戰略,關系到國家與邊疆安全,說它是千年大計都不為過!
03
雅魯藏布江,一條戰略河流
雅魯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源于喜馬拉雅山北麓,流經西藏,最終在印度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注入孟加拉灣。
這條河不僅水量充沛,而且地勢落差極大,尤其是在林芝地區的大拐彎處,形成了極為罕見的天然水能資源。
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宗祜在《中國水能資源開發戰略研究》中的數據,雅魯藏布江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約為1.1億千瓦,占全國的16.6%,僅次于長江流域,居全國第二。
而即將開工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正是利用這條河流的“拐彎效應”,在短短50公里內形成2350米的天然落差——相當于666層樓的高度,是三峽大壩水頭(113米)的20多倍。
這意味著,單位水能密度極高,發電效率遠超傳統水電站。據《中國能源報》報道,該工程的單位水能密度可達到三峽的7倍。
換句話說,同樣的水量,這里能發更多的電。
這不僅意味著更高的能源產出,也意味著更低的單位發電成本,以及更少的移民與土地占用。
從技術角度看,這項工程將挑戰當前世界水電工程的極限,但正因為其挑戰之大、意義之深,才更值得中國去完成。
雅江工程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它對中國能源結構轉型的深遠影響。
當前,中國正處在從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關鍵階段。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4年底,中國水電裝機容量達4.3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12.9%,是僅次于火電的第二大能源來源。
但隨著“雙碳”目標推進,水電的比重有望進一步上升。
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的總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8000萬千瓦,相當于三峽電站的80%,年發電量預計超過4000億千瓦時,足以滿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座超大城市的全年用電。
據統計,雅江工程總投資預計超過1.2萬億元,建設周期約15年,期間將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帶動沿線地區GDP增長。
這不僅是一個超級工程,也是一個超級經濟引擎!
04
雅江工程背后是全球水權博弈
資本市場已經用真金白銀投票。7月21日開盤,水電概念集體走強,工程機械、水泥、鋼鐵等板塊同樣大爆發。
雅下水電概念漲超12%,基康技術、五新隧裝大漲30%。
水泥概念股方面,西藏天路、華新水泥、西部建設等多股漲停。
我們再往更深一層去看,雅江集團和雅江工程之所以引發國內外高度關注,還在于它觸及了一個更深遠的話題
——水權。
近年來,“水戰爭”這一概念頻繁出現在國際政治與媒體討論中。雖然目前尚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水戰爭”,但水資源爭奪已成為地緣政治的重要議題。
中東地區,以色列、約旦、敘利亞圍繞約旦河展開長期博弈;
非洲,埃塞俄比亞與埃及圍繞“復興大壩”(GERD)爭執多年;
南亞,印度與巴基斯坦因印度河水資源分配矛盾不斷,甚至引發軍事對峙。
還有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工程,在兩河流域上游建了幾十座大壩和水電站。然后對下游的敘利亞和伊拉克指指點點,“石油是你們的,水是我們的”。
如果兩個國家有仇,那就是災難了,上游完全可以反向操作,枯水期蓄水,豐水期放水,下游國家旱上加旱,澇上加澇,天災人禍一起扛。這時候大壩就變成了武器。
而在中國,雅魯藏布江是印度水資源的重要源頭之一。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恒河、梅克納河流域,均依賴雅魯藏布江的上游水源。
據《印度水文年鑒》統計,布拉馬普特拉河每年約有30%–35%的水量來自中國境內雅魯藏布江的貢獻。
因此,一旦中國在雅江上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等于在上游卡住了下游的脖子。
從2009年構想提出,到2025年初正式核準,再到7月集團成立、工程開工,前后跨度十余年。
這期間涉及復雜的科學論證、技術攻關、巨額資金籌措、地緣外交斡旋、以及最終的行政決策。
一句話,水電不再只是生意,而是與邊疆治理、水資源主權、甚至是南亞地緣博弈捆綁的國家基礎設施。
對照此前新設的中國稀土集團、國家管網集團,路徑已很清晰:
凡涉及“卡脖子資源”,國家都要親自下場,用央企的“國家隊”身份把定價權和規則制定權握在手里。
在雅魯藏布江,更是如此。
一邊是冰川,一邊是霓虹;
一邊是地緣政治的棋盤,一邊是經濟引擎的轟鳴;
一邊是“人類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一邊卻是“中國必須完成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三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雅江。
中國就是如此,生生不息,一往無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