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蟬鳴
鳳凰花開
又一批廣外學子
即將踏上新的征程
走向更廣闊的遠方
讓我們走進幾位廣外畢業生
看他們如何從校園走向名企
開始人生的新篇章
以自信與勇敢跨界逐夢
初見張芷鑭,她身著一件紅色針織裙,笑聲清亮,眉宇間跳動著蓬勃的生命力。她的成長故事,是學術與實踐交融、目標與韌性并存的生動詮釋。
張芷鑭,廣外會計學院2025屆研究生畢業生,目前已拿到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廣州分所的錄用通知。
張芷鑭參與越秀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實習實踐
“跨界不是盲目冒險,而是基于目標的主動探索”。本科就讀于暨南大學經濟統計專業的張芷鑭,碩士階段選擇了廣外會計專業。從經濟統計轉向會計,她坦言曾面臨知識斷層。為了彌補專業短板,她主動旁聽會計課程,通過自學網課夯實基礎。
“專業只是平臺,持續學習的能力才是打破壁壘的關鍵?!?/strong>
在學術與實踐的結合上,張芷鑭展現了出色的平衡能力。本科階段,暨南大學培養了她的經濟學思維與數據分析能力;而在廣外,她充分利用每周的招聘會、模擬面試大賽等實踐平臺,掌握了能力的實踐應用修煉。
她認為,學術是基礎,實踐是跳板,兩者的結合才能走得更遠。
在畢馬威審計實習期間,她采用模板化工作法,將復雜的底稿編制流程標準化,顯著提升團隊效率;在越秀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她參與流程手冊編制,通過與多部門協作深入理解大型國企管理模式;在國家統計局的調研任務中,作為學生組長,她推行“任務認領制”激發組員主動性,并通過每日例會確保進度無縫銜接?!懊恳欢谓洑v都是一次成長,而復盤則是串聯碎片化經驗的關鍵?!彼劦?。
然而,成功的背后并非沒有艱辛。為獲得實習機會,她提前半年備戰:從打磨簡歷、真題模擬到實戰演練,每一步都傾注了心血。面對挑戰,她保持積極心態:“無論怎樣的經歷體驗,都是成長的養分。”她認為,面對挑戰,關鍵在于調整心態,從挫折中提煉經驗,在疲憊中看到成長,用自我定義的收獲感取代外界的單一評價標準。
張芷鑭
以目標為尺、以熱愛為錨,在動態調整中校準方向。張芷鑭的職業規劃清晰而堅定。從經濟統計跨考會計碩士,她的每一步都圍繞職業目標展開,正如她所說,“若方向明確,就全力攻克短板;若僅為跟風勉強,不如靈活轉向?!?/p>
她堅信,職業選擇沒有標準答案,唯有“適合自己”才是關鍵。
“優秀從不是單一路徑的沖刺,而是目標感與體驗感的共生?!睆堒畦|的社團經歷印證了這一點。作為棒壘球協會副會長,她學習在團隊協作中平衡效率與凝聚力。擔任英語協會會長期間,她策劃校級英文演講比賽,建立分層管理模式。在組織英文電影配音大賽時,將任務分派具體到個人,激發積極性,增強團隊黏性?!霸谶@個過程中,我學習到了需要與團隊并肩作戰?!?/p>
張芷鑭用持續的努力換個人成長,遇到專業難題時,她多虛心請教,并利用B站、慕課等資源針對性補缺?!白孕拧㈤_朗、勇敢”是張芷鑭中廣外時光中注腳,“學習不僅僅為一時的成績單,更是培養解決問題的思維,這種能力會伴隨一生?!?她說。
真正的底氣來自持續學習
武雨琪是廣外法學院(廣東涉外律師學院)民商法學專業2025屆碩士畢業生,已拿到了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offer。
“跨學科背景只是附加項,真正的底氣來自持續學習?!?/strong>在本科階段,武雨琪修讀了國際經濟與貿易以及法學兩個專業。很多人以為,雙學位背景,對未來的就業大有用處。但在武雨琪看來,擁有這樣的背景只是附加項,在繼續法律這條路上,仍舊是需要不斷去學習的。也正是這樣持續學習的心態下,她一步步從校園中吸收養分,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法律人。
武雨琪入職美的集團
在糾結于未來該走哪條路時,經濟法課程讓她觸摸到法律的“跨界魅力”。“法學是一門非常綜合的學科”,這種法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思維共振,讓她產生深入學習的興趣。更令她著迷的是法學獨特的思維方式。
如何找到自己適配的崗位方向,是她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當“考公熱”席卷校園時,她也有過猶豫,最終在嘗試各個崗位之后,決定尋找適合自己、能夠保持自己探索欲的工作。對崗位沒有明晰認知,那就“多投簡歷,多試錯,摸清行業需求”。
于是,在參與廣東法學會企業合規研究項目時,她發現“企業對法務的需求早已從‘風險兜底’轉向‘業務賦能’。”這樣的發現,讓她在參與跨境電商合規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將國際貿易法和數據跨境流動規則、海外消費者權益保護,甚至直播帶貨的廣告合規要點結合起來;而在法院當實習助理時,嚴謹的工作讓她意識到,“自己的性格更渴望靈活探索的空間”,最終,在美的集團法務部的實習中,她找到了理想狀態的雛形。
武雨琪入職美的集團
當方向明確時,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成為了關鍵。職場人的能力拼圖絕不限于過硬的專業知識,“溝通協作、快速學習、甚至跨部門‘求教’的勇氣,都是核心競爭力”。
在參與企業重要訴訟案件時,面對法院要求根據數百頁的材料,兩天內出具法律意見的期限,她一邊請教財務部同事分析報表,一邊逐條進行法律檢索。在積極的溝通中,任務得以圓滿完成。
無論是理論學習,還是實地工作,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在撰寫法律文書時,她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初稿被推翻重來的情況?!拔蚁騺硎莻€樂觀的人,不會因為一兩句話被打倒”,有不會的問題,她更習慣保持樂觀的心態,多多練習,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會就去學,不懂就去問”,每個“小白問題”都是進步的臺階。
回望過去,她以自身經歷鼓勵大家“要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多去嘗試”。每一次嘗試都有助于認清方向。未來,她仍會保持成長饑渴,不斷精進專業、提高跨界嗅覺的敏銳度,成為一名更成熟的法律人。
以深耕與行動定義青春
徐寧,是廣外信息學院軟件工程專業2025屆本科生畢業生,憑借扎實的前端技術基礎與充實的項目積累,從廣外出發,最終斬獲騰訊UI開發崗位的正式offer。
他的故事里沒有戲劇化的“逆襲”,一路走來充滿了對興趣的堅守、對實踐的深耕,一步一腳印詮釋了“幸運總會眷顧步履不停的人”。
徐寧在騰訊設計周承擔工作
大學四年,徐寧的學習重點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問題展開:如何讓每一行代碼都能聽見用戶的聲音?
大一時,他接觸學院組織的Web開發比賽,用較短時間搭建出一個簡易的平臺界面。盡管代碼略顯稚嫩,但當他看到自己設計的按鈕在點擊后跳轉出流暢的交互效果時,那種即時的成就感給予了他繼續探索的正反饋。而這次經歷也成為了他職業選擇的起點。大二專業分流時,他選擇課程自由度更高的軟件工程,并在細分方向中鎖定了自己最感興趣的前端開發,“我喜歡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創造”。
然而,興趣只是起點,真正讓徐寧脫穎而出的,是他對“拆解問題能力”的刻意錘煉。
以前他習慣性地在拿到問題后就匆匆忙忙地解題,但某一次實習經歷中,他接手了完全沒有解決頭緒的需求,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對問題進行拆解與排序,然后逐個環節解決,最終順利完成,他意識到“不用著急解決問題,學會先拆解問題、設計逐步解決方案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這種從實踐中“反哺理論”的能力,為徐寧進入騰訊發揮了關鍵作用。大一時,他加入學?!皅uanta實驗室”后,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組隊參與項目比賽。對于未曾學習過的知識,他會在項目中邊學邊做,既追求知識的“深度”也追求知識的“廣度”。同時,他虛心聽取前輩的建議,圍繞企業需要但市場上掌握不多的技能深耕,而這也是他從眾多優秀簡歷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原因。
平靜的海面無法培養出優秀的水手,徐寧的職業規劃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在大三時,他參與的第一次正式的面試,是騰訊微信的面試。面對面試官一層又一層的壓力式追問,他意識到自己的知識體系還有待優化。
在大三的暑假,他迅速調整心態,對各種知識點進行有條不紊地鞏固和學習,并通過博客的方式記錄下來,為秋招面試做了準備。在廣外的學習中,“英語文學”這門課讓他擁有了意外的收獲。老師的一句“文學本質上是人學”一直深刻影響著他。那門看似與專業關系不大的課程教會了他關注“界面背后的溫度”——去思考用戶的體驗,同時他也在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里設置了支線任務——學習用戶體驗設計。
“或許這就是廣外給我的獨特基因:技術思維與人文視角的交叉”。這樣的學習經歷讓他在騰訊的UI開發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態位”。
徐寧
回望來路,徐寧感慨廣外四年轉瞬即逝:與伙伴們實驗室的深夜調試、一起熬夜修改簡歷、最近一起拍畢業照……曾經職業規劃課上那些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也在一一實現,每一個碎片最終拼湊出清晰的職業圖景。
而他的故事也在印證一個樸素的道理:在學歷與能力的博弈中,后者從不是虛無的口號——它藏在每一次為需求較真的眼神里,藏在每一行被反復重構的代碼中,更藏在那些將“不可能”拆解為“下一步”的清醒認知里。
用努力讓期待慢慢成真
在2025屆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畢業生名單上,曾嘉瑩的履歷格外引人注目。連續多年獲得一等獎學金,實習覆蓋網易、美的、唯品會等知名企業,最終斬獲寶潔offer。這份亮眼的履歷背后,是她持續探索的成長軌跡?!拔也⒉挥X得自己天賦異稟,只是愿意不斷嘗試,并在每次經歷中汲取養分?!?她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
曾嘉瑩
收到寶潔offer的那一刻,曾嘉瑩形容那是一種“期待慢慢成真”的滿足感。回顧求職面試歷程,她坦言終面最具挑戰性:“在一個小房間里,面對四位面試官的連環提問,緊張是難免的?!睘榇耍看蚊嬖囁紩槊總€崗位建立專屬文檔,梳理自我介紹、預設問題答案,并精心打磨兩個大廠案例以佐證能力。在寶潔終面環節,出乎意料的是面試官并未詢問她的大廠經歷,反而聚焦于她高中畢業后在星火教育的實習經歷。“每段經歷我們都可以思考它是否給我們帶來了一定的提升,這才是它的意義?!?/strong>她感慨道。
她認為廣外不僅提供了優質平臺,更賦予她兩項核心競爭力:敏銳的時事洞察力和清晰的邏輯表達能力。最令她難忘的是參與模擬新聞發布會的經歷,“那是我第一次深度體驗團隊協作的魅力,也鍛煉了與隊友的協作能力、分析時事熱點的能力和臨場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曾嘉瑩的實習軌跡看似“跨界”——從傳統紙媒到芒果TV的內容運營,從唯品會的品牌營銷到美的海外市場推廣。她笑稱自己并非一開始就有垂直的職業規劃,而是通過不斷嘗試尋找方向。在唯品會實習期間,為提升效率,她主動梳理出一套標準化溝通流程(SOP),不僅方便自己,也為后續實習生提供了清晰指南。由于中歐市場不同,負責美的歐洲市場推廣的經歷讓她深刻體會到市場洞察的重要性。回顧實習經歷她總結道,“在營銷崗位中,數據思維、市場敏感度和高效溝通能力是支撐工作成效的關鍵能力。”正是通過這樣一次次的實踐,她逐漸明確了職業方向。
曾嘉瑩坦言,高GPA、多段實習與求職壓力曾讓她一度焦慮,通過不斷嘗試,她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調節方式:通過運動釋放壓力,讓身體激素幫助調節情緒,主動減少接觸社交媒體上的焦慮信息,在獨處時靜心梳理焦慮根源,把模糊的擔憂轉化為具體問題,與朋友長輩傾訴,獲取安慰與啟迪。
她特別提到實習時一位leader說的話:“社會容錯率很高,人生有無數可能性。盡管起跑線沒有別人的靠前,但是慢慢追趕也會有很好的結果的。”
與leader的交流讓她豁然開朗,不必被短期壓力困住,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節奏,用更長遠的目光看待成長。她始終熱衷于嘗試新鮮事物:當音樂節志愿者、擺攤賣閑置、獨自旅行、徒步。她說,每一次新體驗都會讓她進入一個新的狀態,心態也可能帶來轉變。
編者的話
六月蟬鳴,鳳凰花開,又是一年驪歌起,又是一程新章啟。四載春秋,廣外莘莘學子以勤為楫,在課堂中汲取智慧,在實踐中錘煉品格,在交流中織就情誼。時光雖短,轉瞬便要告別青蔥校園;歲月綿長,點滴成長皆化作心底燈塔,照亮前路征程。
值此畢業季,我們看到意氣風發的學子們奔赴五湖四海,他們中有的深耕專業領域,有的跨學科實現自我突破,有的以嚴謹的態度扎根行業標桿,在多元賽道綻放不同的精彩。愿此去星辰璀璨,躍入人海的畢業生們,以熱愛為帆,以篤行為槳,在時代浪潮中書寫屬于自己的壯闊篇章。
本文轉載自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官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