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及多家媒體報道,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在最新一輪股權交易中估值大幅躍升至260億美元,較2023年底的170億美元增長超50%,并超過2021年創下的200億美元歷史峰值。此次估值調整源于金沙江創投(GSR Ventures)旗下基金的內部交易文件披露,文件顯示小紅書占該基金資產的91%,截至2025年3月底,其持股價值已達22.2億美元,推算整體估值達260億美元。
小紅書的估值增長與其商業化進程的加速密不可分。2023年,小紅書實現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20%至3.12億,營收飆升85%至37億美元,凈利潤達5億美元,首次扭虧為盈。2024年,其利潤有望翻番至超10億美元。這一業績表現吸引了DST Global、紅杉中國、高瓴資本等國際頂級投資機構的青睞。
近年來,小紅書通過“買手電商”與直播電商模式,逐步擺脫對廣告業務的過度依賴。2023年“雙11”期間,小紅書直播訂單數同比增長3.8倍,參與商家數增長4.1倍,直播間GMV同比增長4.2倍。2024年“618”期間,直播訂單數進一步增長至2023年同期的5.4倍,直播間購買用戶數同比上漲5.2倍。這一系列數據表明,小紅書的電商業務已成為其增長的重要引擎。
小紅書的估值并非一帆風順。2022年,其估值曾一度回落至160億美元,較2021年的200億美元有所下滑。然而,隨著商業化進程的加速,估值在2024年回升至170億美元,并在2025年躍升至260億美元。這一波動反映了市場對小紅書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的重新評估。
與此同時,小紅書的上市傳聞也持續不斷。2021年,小紅書曾計劃赴美IPO,但因監管環境變化而擱置。2023年,市場再次傳出其計劃在香港上市的消息,但公司方面始終未予確認。此次估值躍升至260億美元,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其上市進程的猜測。有分析認為,若市場環境允許,小紅書最快可能在年內啟動首次公開募股。
盡管估值和商業化表現亮眼,小紅書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其營收結構仍以廣告為主,2023年廣告收入占比仍接近80%。過度依賴廣告業務可能限制其在資本市場的想象空間。其次,小紅書在電商領域的競爭壓力巨大,與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平臺相比,其商家規模和議價能力仍顯不足。此外,小紅書還需在內容生態、社區氛圍和商業化之間找到平衡,避免過度商業化對用戶體驗造成負面影響。
不過,小紅書也擁有獨特的優勢。其用戶群體以年輕女性為主,具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粘性。平臺的內容種草模式在美妝、時尚、生活方式等領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若能進一步優化商業模式,提升電商業務的競爭力,小紅書有望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高的估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