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醫美圈和健康學會都炸鍋了!如果你還覺得“瘦就是美”“骨感才高級”,那這條新聞你必須認真看完。日本肥満學會(對,就是那個專門研究肥胖的權威機構)正式提出了一個新病名——FUS(Female Underweight/Undernutrition Syndrome)女性低體重/低營養癥候群,用來形容那些瘦到不正常,營養跟不上,結果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的狀況。沒錯,過瘦現在是病,不是資本。
說來有點諷刺,這個概念,居然是日本肥胖學會提出來的。不過想想也是,這幾年日本20代年輕女性里,整整兩成BMI都低于18.5,在全世界發達國家里數一數二,背后原因不用想也知道——社交媒體、時尚雜志、明星濾鏡,一口一個“胖了”、“要減肥”,逼得本來正常的姑娘都覺得BMI20.5是“太胖”。于是,月經紊亂、貧血、骨質疏松、低血壓、抑郁焦慮、失眠…統統找上門。
為了對付這個現象,學會干脆把這些因過度追求瘦、營養失衡導致的癥狀整合到FUS這個名字里,就像當年搞“メタボ”(代謝綜合癥)一樣,一口氣把大家認知和對策統統捋清楚。以前因為沒有明確病名,相關醫療政策和干預幾乎為零,全都被肥胖問題壓過去了。
更讓人擔心的是,近幾年本來治糖尿病和肥胖的GLP-1受容體作動薬,像「オゼンピック」「マンジャロ」「ゼップバウンド」這些藥,被當成“網紅瘦身針”瘋狂濫用,連正常體重、甚至過瘦的人都能在自由診療或線上問診里搞到。效果太猛,體重直線掉,結果搞出一堆低體重+低營養的隱性病人,副作用和隱患一籮筐。
而FUS的推出,某種意義上,就是給這種現象踩了個急剎車。官方把“瘦到病態”蓋章為病癥后,不僅能提醒大眾“別再拿命換瘦”,也有望約束醫美自由診療里濫開藥的現象,防止更多姑娘陷入惡性循環。
日本肥満學會也明說了,FUS的原因非常復雜:體質容易瘦、社會審美綁架、媒體輿論、經濟壓力、飲食不均衡,哪怕沒有病理性問題,也很容易不知不覺掉入這個陷阱。而一旦中了招,影響的不光是月經、生育、骨質、情緒、睡眠,連將來孩子的發育和自己年老后的生活質量都會受拖累。
好消息是,現在官方明確FUS這個病名,相關醫療干預和社會認知有望跟上,瘦的標準不再被社交媒體和濾鏡支配。但真正的改變,還得靠大家別再盲目效仿網紅瘦,學會科學審美和合理管理身材。
最后,給所有還在死磕瘦字訣的姑娘一句忠告:體重計上的數字,從來不是你價值的量尺,健康和自信的你,才是真的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