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38軍和志愿軍39軍是志愿軍的兩個傳奇:一個是萬歲軍,一個是常勝軍。對于這兩個軍究竟誰強的比較,長期以來被大家津津樂道。本文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
志愿軍的團級單位是抗美援朝中最常見的作戰單位。抗美援朝主要是山地作戰,一個山頭放置營、連級單位較多,所以集體功較少授予團級單位。但團機關作為一線組織實施的作戰機構,是戰功較為明確的單位。團首長雖然較少直接拼殺,但一線的組織協調至關重要。
39軍團長吳寶光的立功證書
本文以志愿軍38軍、39軍入朝時各自的18位首任步兵團長、政委的授銜情況,判斷一下兩個軍誰更強一些,或者說更受上級認可一些。
按照上面資料顯示的志愿軍38軍其團級主官有5名開國大校,有3人未收集到詳細簡歷,無法判斷具體職銜,但此3人大概率不是大校,也未出現在現有的各類大校名單中。
按照上面資料顯示的志愿軍39軍其團級主官有11名開國大校,有4人未收集到詳細簡歷,無法判斷具體職銜,其中李軍在1966年時曾任39軍副政委,起始任職時間不詳,大概率在1965年前升正師職,是大校的概率較大。此4人均未出現在現有的各類大校名單中。
從授銜來看,志愿軍39軍可以說冠絕全軍了。18名團級主官11名開國大校,這是解放軍其他任何一個軍做不到的。不僅如此,入朝時志愿軍的步兵團團級主官成為開國少將的,印象中除了王扶之老將軍也是絕無僅有,獨此一例。這些數據體現了39軍在抗美援朝作戰中的輝煌戰績,也顯示了組織部門對該軍的高度認可。
不是38軍不夠強,擁有4個集體特等功連隊在所有抗美援朝部隊中那是遙遙領先,只是39軍發揮太穩定,常勝軍名副其實。
無論如何,兩個部隊都是王牌,單是作為入朝最早的部隊,各自18名主官都戰勝了敵人、回到了祖國,這份實力加幸運已經在志愿軍27個軍中笑傲江湖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