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了加快完善我軍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培養專業的醫衛人才,就整合了部分軍隊醫學院校,成立了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等多所軍醫大學。
比如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在1954年就和第四軍醫大學合并,改制為新的第四軍醫大學;廣州軍區代管的解放軍軍醫學院就改制為總后管轄的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
最終形成了第一到第四軍醫大學的四大軍醫大學格局,只有第一軍醫大學后來撤番,移交給了廣東,變成了地方性的南方醫科大學;另外的三大軍醫大學都屬于正軍級編制,軍醫大學校長和政委需授正軍級少將銜。
所以,那些軍醫大學的軍政主官,在離任后,要么調到其他相關部門任職,要么是在達到服役年限后,到齡退役。
比如第三軍醫大學政委高福鎖少將,卸任后就轉任解放軍軍事醫學院政委;還有第四軍醫大學校長樊代明少將卸任后,還先后當選為美國醫學科學院和法國醫學科學院的外籍院士……
然而,在眾多軍醫大學軍政主官中,還有一位將軍很特殊,在卸任后既沒有轉任其他軍職,也沒有到齡退役,反而是轉業到地方,當陜西省的副省長。
這位將軍便是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政委羅振江少將。
1949年10月出生于陜西寶雞市扶風縣的羅振江,18歲時就參軍入伍了,來到了解放軍青藏兵站部第76團,成為一名光榮的汽車兵。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76團在上世紀可是我軍活躍在青藏線上的一支英雄部隊,主要執行戰備運輸任務,環境之惡劣、道路之坎坷、條件之艱苦,考驗著一代代汽車兵。
汽車76團曾在1958年、1968年兩次來陜西寶雞的扶風縣接兵,數百名扶風籍戰士在該團服役,羅振江就是其中的一員,而且這兩批汽車兵中,各誕生了一位將軍,一位是1958年入伍的總后勤部青藏兵站部第四任部長王根成少將,另一位就是1968年入伍的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政委羅振江少將。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疑惑,羅振江不是汽車兵嗎?怎么會到醫衛院校系統的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當主官呢?
其實,羅振江在青藏兵站部76團服役的時間并不長,僅有短短3年時間,就于1971年8月調到西安市的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服役,從昔日奔赴在青藏線上的汽車兵轉為軍醫大學的辦公室秘書,從此正式開啟了他為期三十多年的軍醫大學服役生涯。
就這樣,羅振江從秘書一職,一步步晉升為第四軍醫大學政治部政治教研室教員、政治部宣傳處處長、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政治部副主任和主任、第四軍醫大學紀委副書記,第四軍醫大學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職。
在他50歲的時候,即1999年6月羅振江成功晉級為軍級將領,升任為第四軍醫大學副政委,并在次年的八一建軍節前夕晉升少將軍銜。
本以為羅振江會在未來從副政委的崗位升任第四軍醫大學的政委,誰知在2001年7月又從西安調到重慶的第三軍醫大學繼續當副政委,任職近1年才轉正為政委,和王謙、吳燦兩位校長搭檔。
那么這是不是就意味著羅振江政委會一直任職到正軍級少將的最高服役年限后,在第三軍醫大學政委的崗位上退役呢?
其實不然。
羅振江少將在卸任后,既沒有像他的軍事搭檔王謙校長那樣升任總后勤部副部長,也沒有到齡退役,反而是提前了4年退役,從重慶轉業回到了陜西老家,由軍轉政被選為副省級的陜西省副省長,后來又轉任陜西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兼常務副主任,直到2013年屆滿退休。
在此,向羅振江將軍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