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死沒辦法。
張獻忠剛建立大西政權的時候,完全可以獨霸西南,但這個戰略并沒有成功,之所以沒成功,主要是他犯了和李自成一樣的錯誤。
大西政權建立以后,張獻忠對士紳階級進行瘋狂打擊,這讓士紳階級對張獻忠很是仇恨。
另外,張獻忠為了能給百姓留個好印象,對部下進行了約束,要求大西政權的官吏不能迎娶四川本地姑娘為妻妾,這個規定放在那個時候確實沒什么問題。
大西軍和大順軍一樣整體素質不高,張獻忠給部下進行約束,讓四川百姓免受禍害本身沒多大問題。
可我們能從這項政策中發現,這項政策并不是一劑猛藥,而是一劑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錯誤藥劑,該藥劑下去后沒有取得應有效果,反而造成了一定不好的負面影響。
所先讓大西將士跟隨張獻忠作戰多年,多數人沒有成家,所以該項政策一出,基本上斷絕了將士們在四川立足的可能性,將士們都沒辦法立足,那大西政權如何在四川扎根。
另外大西政權的綜合素質不高,所以在政權穩定前,經常出現哄搶民女的事情,老百姓對大西政權出現了不滿。
如果大西政權后,張獻忠允許底下人和四川當地人進行通婚,讓所有的將士都在當地成家,那如果打仗起來,這些人就回有保衛家園的概念,但張獻忠沒這樣做,所以保衛家園在底下人眼里就是浮云。
所以,不要看張獻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有了一套自己的班子,自己也成為了皇帝。
但本質上大西政權和大順政權一樣就是一群流寇,所以他們的統治底子很薄弱。
張獻忠稱帝那年,也就是清順治元年(1644年)11月。
這一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崇禎帝自縊而亡,大明朝宣布結束,李自成占據北京后,一頓神操作,導致他在北京待了幾個月后,便撤出北京,回到西安。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多爾袞隨后入主了北京,經過幾個月穩定期后,11月的時候,也是張獻忠在四川稱帝的時候,多爾袞發布南征令,準備一舉干趴李自成和南明及各方政權。
清軍南征后一個半月后,清軍攻破潼關,李自成退到荊襄。
可以說,清軍在和李自成鏖戰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顧及張獻忠,所以張獻忠完全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好好整合內部,凝聚人心,然而這時候,張獻忠沒有這樣干,而是和李自成和南明開干。
張獻忠之所以會跟李自成和南明開干,主要是他已經將四川視為自己的地盤,所以堅決不允許外部力量進入四川。
李自成會跟張獻忠開干,主要是他敗退西安后,覺得自己整體力量大不如前,所以他計劃找一個新地盤,圖謀東山再起,張獻忠靠自己近,綜合力量不強,所以搶奪張獻忠地盤成為他的首選。
于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干了起來,張獻忠和李自成軍隊一番鏖戰后,成為最終勝利者。
擊敗大順軍后,張獻忠沒有立即回師成都,而是繼續留在前線廣元,等待清軍和李自成軍隊在潼關鏖戰的結果,看看自己是否有利可圖。
在張獻忠打自己小算盤的時候,他的后院出現了問題。
為什么會有問題,主要是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后,對原明官員和商紳進行打擊,這讓他們對大西政權十分痛恨,所以他們趁著張獻忠外出的時候,迅速對大西政權進行反撲,很快駐扎當地大西軍紛紛敗退。
建立政權不到半年西政權,地盤迅速縮水,僅剩川西平原。
得知后方出現大火后,張獻忠迅速從前線返回。
如此一來,北伐計劃徹底擱淺了。
回師平叛后,也沒能將叛亂掃除,反而被各地鄉紳武裝擊敗,自己的地盤因此少了很多。
大西政權地盤之所以會小,主要是大西政權將士在四川無根,將士們沒有報價祖國的概念,所以大西政權將士的概念還是和以前一樣,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這些年不過這樣來,沒必要拼命。
就這樣,大西政權的地盤越來越小。
順治二年(1645年)7月,大西政權地盤就剩下成都附近的幾個鄉鎮。
眼看自己地盤越來越小,張獻忠急了,認為如果在這樣下去,有可能徹底完犢子,所以必須給自己找出路。
在這時候,從湖北九宮山傳來一陣噩耗,大順政權李自成戰死。
大順政權隨著李自成戰死,也走向了末路。
為了避免最糟糕的局面來臨,張獻忠決定離開成都另謀生路。
經過一番考慮后,張獻忠打算朝著川東或者川南突圍,然而這時候成都東西南三面,已經被明朝十萬兵馬包圍。
由于,明軍包圍過于嚴密,讓張獻忠對突圍失去了希望,于是他下令屠戮成都周圍周縣的命令,就這樣成都周邊的百姓慘遭屠戮。
他之所以會下這個命令,主要是清軍和南明的壓迫,讓他壓力十分巨大,所以他擔心所轄地百姓會配合清軍或者明軍對自己軍隊進行圍剿,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張獻忠下了屠殺令。
除了以上兩個原因外,就是張獻忠的軍隊需要大量開支,而他的部隊沒有完善的后勤部門,日常各類物資都依靠搶奪,這讓張獻忠軍隊時常出現物資匱乏的情況,所以在自己絕境的時候,就將自己的目光放到百姓身上。
由于張獻忠的不斷神操作,讓大西政權在四川徹底失去了統治基礎,大西軍也因此陷入了最糟糕的局面,戰斗力全部沒有。
在前線指揮作戰李定國和孫可望等人也對張獻忠感到失望,他們覺得張獻忠命令就是挖大西政權的基礎,因為無論何時百姓都是每個政權的基礎,如果百姓都支持你,你還搞個錘子。
張獻忠和南明的對峙,讓清廷占到了足夠的便宜。
清順治二年(1646年),清攝政王多爾袞令豪格率軍征討大西政權。清軍在對四川發動進攻前,向張獻忠發了一道招降書,希望張獻忠可以投誠。
然而,清廷的這份降書,口氣十分強硬,要求張獻忠投降,否則清軍就踏平成都城。
張獻忠看到如此強硬的招降書,很是生氣,認為多爾袞這家伙完全不給自己面子,于是他就不打算回這份招降書。
清軍等待了兩個月左右,見其沒有動靜,豪格大軍立馬南下。清軍南下的消息傳出后,圍困張獻忠的南明軍隊也發起了進攻。
就這樣,大西軍陷入了兩面受到敵的困局。
清軍和南明軍隊強大的攻勢讓張獻忠壓根沒辦法抵御。
很快,張獻忠陷入了絕境,為避免全軍覆沒,張獻忠決定突圍返回陜西老巢。
張獻忠突圍前,當著孫可望、李定國等大將面前,殺掉了自己幾個老婆和孩子,并告訴他們,如果那天我死了,你們就是我的繼承人,同時他認識到大明應該不會滅亡,希望大家在他死后,可以投降南明。
張獻忠之所以會有這種操作,主要是清軍和南明的圍攻,讓張獻忠內部出現不穩,自己隨時都有可能丟命,為避免自己丟命,殺自己親生兒子,倚重干兒子,就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
很快,大西軍放棄成都開始向北突圍,但大西軍沒走多久,便糟糕南明軍,雙方隨即爆發大戰,大西軍慘敗,數萬人戰死。張獻忠被明軍擊敗后,他的緊張神經似乎被觸及,下令處決隨軍家屬,這樣一來,又有數萬家人被殺,大西軍內部因此更加混亂,不少人投降了清軍。
十一月的時候,投降的大西軍將領將劉進忠大西軍內部的情況告訴豪格。豪格聞知情況,立即率主力和張獻忠決戰。在劉進忠帶領下,清軍很快找到了張獻忠部主力,雙方隨即爆發激戰,由于這場戰爭過于突然,張獻忠沒能做好應戰準備,很快便遭到清軍的圍攻,受到了慘重的損失,而張獻忠也在和清軍交戰時,被豪格一箭射死。
張獻忠“初不為備,聞兵至,猶以為他寇,身衣蟒半臂,腰插三矢,引牙將臨河視之。”
劉進忠為清將指點說:“此八大王也。” 清和碩肅親王豪格發箭射之,張獻忠中箭而死。時年僅四十歲。
張獻忠死后,軍中隨即打亂,士兵們各自逃命,清軍見大西軍已經混亂,隨即對大西軍發動總攻,很快大西軍戰敗。
孫可望、李定國等人見已無反敗為勝的可能性,于是率兵向西南撤退,在那里又受到了南明的的阻擊,之后又撤到貴州,和南明軍隊兵合一處一起抗清,在這以后,大西軍又持續了二十年,一直到清康熙初年才結束。
以上可以知道,大西軍張獻忠之所以會失敗,完全就是自己找死,如果他能對百姓好點,不瞎搞,然后安心經營好四川,完全是不會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