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亞街頭,纖細的身影幾乎成為城市風景的一部分。無論是東京的澀谷,還是上海的淮海路,年輕女性們穿著緊身牛仔褲或短裙,展現著“完美”的身材比例。社交媒體上,“A4腰”“鎖骨養魚”等挑戰層出不窮,瘦,似乎成了美的通行證。然而,日本和中國的現狀卻敲響了警鐘:日本20-30代女性中,超過20%的人體重過低;中國年輕女性也在“白幼瘦”的審美驅動下,陷入節食與焦慮的循環。這股“以瘦為美”的風潮,不僅讓東亞女性付出了健康代價,還暴露了深層的社會問題。
這股風潮從何而來?它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與心理?又該如何破局?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關于“瘦”的東亞故事。
日本的“瘦病”與健康危機
日本的年輕女性似乎正被一股無形的壓力推向“越瘦越好”的極端。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23年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20至30歲女性中,BMI低于18.5(被定義為“低體重”)的比例高達20.2%,相較2011年的16.6%顯著上升。與此同時,男性低體重比例卻穩定在4.4%左右,顯示出這一趨勢的性別特異性。國際研究團隊在《柳葉刀》上發表的論文進一步指出,日本是全球少數幾個低體重成年人比例未顯著下降的國家,與印度、埃塞俄比亞等發展中國家并列。
日本年輕女性體重過低的比例超過20%
這種“瘦病”并非新現象。研究顯示,日本女性對纖瘦的追求可追溯至戰后。20世紀50年代,伴隨經濟復蘇和西方文化的涌入,年輕女性開始崇尚歐美式的“八頭身”身材——小頭、長腿、纖腰。這種審美逐漸內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女性。到2000年左右,甚至60歲以上的女性也開始顯現低體重趨勢。
對“瘦”的追求,有著復雜深厚的文化脈絡
然而,過度追求纖瘦的代價是慘重的。低體重女性更容易出現月經不調、骨密度降低和免疫力下降等問題。除此之外,低體重對下一代的影響也不容忽視。研究表明,低體重孕婦的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以及胎兒先天性疾病(如二分脊椎)的風險顯著增加。2006年,日本國立保健醫療科學院的研究發現, 年輕女性BMI下降與低出生體重兒及胎兒畸形的增加存在直接關聯 。這不僅是個體健康問題,更上升為公共衛生危機。
過度的瘦會帶來一系列疾病
為什么日本女性如此執著于瘦?心理因素在推波助瀾。200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32.7%的20至24歲日本女性認為自己“太胖”,盡管她們的體重處于正常范圍。國際比較研究則發現, 63%的日本女性覺得自己“胖” ,這一比例在22個發達國家中位居榜首,遠超美國(45%)和其他歐美國家。
調查顯示63%的日本女性有身材焦慮
更令人擔憂的是,越瘦的女性似乎越有“瘦身愿望”。202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低體重女性的“理想體重偏差”高達17.8%,遠高于正常體重(12.3%)和肥胖群體(6.5%)。這意味著,瘦得“不健康”的女性反而更急于減重。這種心理扭曲導致部分女性陷入極端節食、暴食與催吐的惡性循環,甚至被診斷為神經性厭食癥或暴食癥。
2019年,日本20歲女性的平均每日熱量攝入僅為1600千卡,低于戰后糧食短缺時期的1696千卡,也遠低于厚生勞動省推薦的1950千卡。2015年的一項調查估計,日本高中女生的厭食癥患病率在0.09%至0.43%之間,正在成為不容忽視的青少年健康問題。
厭食癥、暴食癥也在漸漸擴大著自己的影響力
日本的“瘦病”不僅是個人選擇的結果,更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從“可愛文化”強調的嬌弱與順從,到媒體對纖瘦模特的推崇,種種因素共同塑造了女性對身體的苛刻期待。并且,由于社會觀念的影響,日本在這一領域的應對行動仍顯滯后,亟需更廣泛的社會討論與政策干預。
中國的減肥狂熱
與社交媒體陷阱
如果說日本的“瘦病”是一種隱性危機,那么中國的減肥文化則更像一場公開的狂熱。在Viola Zhou進行的社會調查中,有一個26歲的雯雯(化名),她將自己的身材比喻為“梨形”——上半身尚可,但下半身“太粗”。盡管她身高165厘米,體重不到55公斤,依然覺得自己不夠格,因為社交媒體上的時尚博主宣稱 “好女孩體重不超過50公斤”。
2020年疫情期間,雯雯開始了極端減肥:每日兩餐,配合三小時高強度運動,體重計成了她的“常駐伙伴”。三個月后,她成功瘦到50公斤,但這并未讓她滿足,她又將目標定為47.5公斤。“對女生來說,沒有‘太瘦’這回事。”她在采訪中說。
“瘦”似乎是沒有盡頭的
中國的審美將“白、年輕、瘦”奉為至高標準。這種觀念通過娛樂圈、時尚行業和社交媒體被放大,滲透進年輕女性的日常生活中。抖音和小紅書上充斥著“空腹入睡是美麗人生的開始”“連體重都控制不了,怎么控制人生?”等口號。濾鏡功能將臉縮小、腿拉長,網紅們熱衷于“A4腰挑戰”“鎖骨放硬幣”等炫耀纖瘦的活動。更有甚者,某些品牌以“單一小碼”策略風靡中國,催生了所謂“BM女孩”群體——只有極瘦的女性才能穿上這些“兒童尺寸”的衣服,穿著它成為一種身份象征。
“白、幼、瘦"已然超越審美,成為一種身份價值
這種極瘦文化對女性的心理和身體健康造成了雙重打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的何晉波教授指出,媒體對“瘦即美”的推崇讓女性陷入“自我物化”,不斷以苛刻的標準審視自己。2018年,廣州一項針對 小學生 的調查顯示,78%的8至12歲兒童對自己的體型不滿,其中健康體重的女孩普遍覺得自己“太胖”。2016至2017年的大學生調查則發現,73%的女大學生在半年內嘗試過減肥,超過半數的低體重女生仍希望更瘦。
中國人的身材焦慮也愈演愈烈(圖源:澎湃新聞)
雯雯的經歷是這一文化的縮影。47.5公斤的目標達成后,她并未感到滿足,反而陷入暴食與極度節食的循環。她曾一口氣吃下1.1公斤堅果,或幾乎吞掉一整個20厘米的大號提拉米蘇,隨后被罪惡感淹沒,試圖通過斷食和過度運動“贖罪”。最終,她的體重降至46公斤,體力衰竭,月經停止。盡管如此,周圍人仍未察覺她的異常,只是偶爾提醒她“別太瘦”。
中國的攝食障礙問題正日益凸顯。據估計,數千萬人深受其害,但專業治療機構卻極為稀缺,僅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家。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的數據顯示, 攝 食障礙患者從2002年的1例激增至2019年的2700多例。然而,由于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許多患者不愿求助。但也有人嘗試打破這一現狀,用視頻或是照片等方式分享自己與攝食障礙的斗爭,試圖喚醒大眾的認識。
中國的攝食障礙問題也應當受到重視
盡管部分女性開始通過網絡發聲,反對“白、年輕、瘦”的單一審美,但主流媒體依然被纖瘦形象主導。某品牌的第二家店開業時,試衣間外排起了長隊。店員們年輕、纖瘦,本身就是品牌的最佳代言人。雯雯煎熬下最終刪除了卡路里計算軟件,嘗試接納自己,但她坦言,面對無處不在的減肥文化,她感到無力:“每天都有新的女孩跳進這個陷阱。”
以瘦為美的根源與破局之道
東亞女性對纖瘦的執著并非天生,而是深植于歷史、文化與社會壓力的交織。戰后,日本受美國文化影響,崇尚西方化的“高挑纖細”身材;中國則在經濟騰飛后,將“瘦”與現代化、自律掛鉤,擺脫了“瘦即貧窮”的舊觀念。然而,女性追求纖瘦并不完全是個人選擇,而是在一個對“胖”充滿歧視的社會環境中,被迫做出的反應。
在我們的文化中,“胖”常被貼上懶惰、缺乏自控力等負面標簽。社交媒體上,“胖女孩”常被調侃為不受歡迎,即使她們正在向著更健康的體型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而“瘦”——即使是瘦過了頭——則被包裝為成功與魅力的象征。如今,這種偏見不僅針對肥胖人群,還逐漸波及那些體重正常、身體健康的女性。中國的“BM女孩”文化將超小尺碼奉為時尚標桿,暗示稍有曲線或正常體型的人“不夠美”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小紅書上,體重50公斤的女性常被評論為“需要減肥”,盡管她們的BMI可能完全在健康范圍內,甚至已經偏瘦。這種社會氛圍讓女性感到, 不瘦就等于失敗,甚至連健康的身材也被扣上“不夠美”的帽子。
SNS無不在宣揚對“瘦”與“過瘦”的追求
然而,過度追求纖瘦的代價遠超個人層面。日本的低體重出生兒增加、中國的攝食障礙激增,都提示我們:這不僅是審美偏好,而是公共健康危機。歐美國家已采取行動,如法國和英國通過立法限制過瘦模特和有害的社交媒體內容,Pinterest甚至 全面禁止減肥廣告 。相比之下,東亞地區的應對顯得遲緩。日本雖有健康調查數據,但缺乏針對性政策;中國則因精神健康議題的敏感性,相關討論仍停留在民間。
Pinterest已帶頭全面禁止減肥廣告
要改變這一現狀,需從多維度入手。首先,教育和公共宣傳至關重要。學校和社區應推廣多元審美,幫助年輕人建立健康的自我認知。其次,媒體和企業需承擔更多責任。品牌應反思其單一尺碼策略,社交平臺則需加強對極端減肥內容的監管。此外,政府可借鑒歐美經驗,制定保護年輕女性健康的法規,如限制過瘦形象的商業推廣。
許多公眾人物也在發聲抵制使用過瘦模特
更重要的是, 我們需要一場文化的重新定義 。美的標準不應局限于體重或尺碼,而應當在健康與自信的標準下展現出盡可能的包容。中國的女性博主已在小紅書上分享“體重解放”的故事,日本的“可愛文化”也開始融入更廣泛的審美。這些微小的改變或許是起點,提醒我們:美從來不是單一的公式,而是每個人獨特的光芒。
擁抱更真實的自己
從日本的“瘦病”到中國的減肥狂熱,東亞女性在“以瘦為美”的風潮中承受了太多。纖瘦的身材被包裝為成功、魅力與自律的象征,卻讓無數女性在身體與心理健康的邊緣掙扎。我們并非要否定瘦身或健康生活的價值,也并非要追求“以胖為美”,而是呼吁一種更理性、更健康的審美文化。或許,當我們學會欣賞身體內在的健康美,停止用數字定義自我,東亞女性才能真正從這場“瘦美”迷思中解放出來,擁抱更真實、更自由的自己。
參考資料
近の若い女性はやせすぎ? 過度な「やせ願望」學會が警鐘 小6女児の約50%「やせたい」 プラスサイズモデル?吉野なおさんと考える【news23】
【ツイセキ】「薬で手軽に痩せられる」 とSNSで話題の“やせ薬” 3カ月で9キロ痩せたと発信する女性も… “適応外”使用の副作用で膵炎リスクは9倍に 健康被害を訴える聲も多數【関西テレビ】
【驚き】日本女性は“痩せすぎ”?日本肥満學會が警鐘…20代女性の約2割「低體重」背景に「痩せていることが美しい」価値観がSNSで浸透【FNNニュース】
もはや"貧困國レベル" 日本人女性の《やせすぎ問題》のヤバすぎる実態 海外では「やせ願望」を助長するSNSは禁止などの対策も【東洋経済online】
「女子に〈痩せすぎ〉はない」── 痩せることへのプレッシャーに苦しむ中國人女性たち 【Viola Zhou】
- 完 -
走在路上
發現生活的美好
我們一起出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