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法歷經幾千年的傳承發展之中,其間不乏大家輩出,在那個以毛筆書寫為主的時代,人們對于書寫的要求極高,以至于發展出不同字體不同體系的書風。
不僅誕生了書圣、草圣、楷圣的一些書支領軍人物,至民國時仍有“南沈北于”和“南沈北吳”等這些書法大家稱號,這其中說的沈就是沈尹默,啟功更是稱之他為“終極泰斗”。
沈尹默他原名君默,尹默是后來才改的,不得不說尹默比君默來得好聽要多了。他生于1883年浙江吳興的一個官宦之家,13歲時因背不出書而生病,卻因此獲得了靜心研習詩書的機會,學業大有長進。
1905 年,沈尹默東渡日本留學,在成城學校和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學習,與魯迅等人同窗求學,積極投身各種活動,與章太炎結下知己之誼,國學修養得以進一步提升。
于1913年應蔡元培之邀,光尹默回國出任北大教授,也是在此期間他發表了近現代書法界的第一篇以書法為題的論文。
他的書法成就更是卓爾不群,他的書法以結字規整嚴謹著稱,其字更是內收外放神采奕奕,從以上的這些字就看可以出他深得褚遂良寬博偉岸之神韻。
就這種字也有人敢說他是工整而已,這很明顯就是取法褚遂良,郭紹虞教授評價他的運筆剛柔相宜,骨肉停勻,恰到好處。臺灣學者傅申先生也高度評價他在書法領域的卓越貢獻,指出其書法作品在趙孟頫之后罕見地融合了古典之美與現代之感。
沈尹默在早年期間曾因眼睛的問題而中道輟學,之后在書法方面又因人諷刺他的書法“其俗在骨”,他直接閉門謝客專研書法20年,其中不乏書法名家碑帖,他還曾偷偷的學了蔡京的字。
沈尹默用筆在堅守中鋒基礎上拓展技法和表現力,融合碑帖用筆智慧,使作品兼具碑學力度和帖學韻味。結體在楷書上注重筆畫細膩變化和字形秀逸靈動,行書更注重情感表達,富有現代氣息。
今天,我們走近這位被譽為“中國書法最后一位宗師”的沈尹默,看他在65歲時所寫“細筆標準楷書”,這字可以免超越明清兩代了,甚至可與宋四家媲美。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