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某小城的深夜,屏幕微光照亮一張年輕的臉。她剛在董宇輝直播間下單了298元的農產品禮盒——這相當于她三天兼職收入。付款時她默念:“為生民立命”。商品詳情頁下方滾動著數千條相似留言,匯成一片信仰的星圖。
2025年夏,“橫渠四句”爭議如火如荼。當聶圣哲痛批董宇輝“用文化當幌子賺錢”時,數百萬“丈母娘”(董宇輝粉絲自稱)卻以購買力投票,將直播間變成對抗精英話語權的圣殿。這場沖突背后,一個更隱秘的真相浮出水面:飯圈早已不是追星部落,而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類宗教組織。
符號圖騰:從“橫渠四句”到情緒價值
北宋張載寫下“為天地立心”時,不會想到千年后它成為帶貨主播的精神冠冕。聶圣哲的憤怒本質是符號解釋權爭奪:“當董宇輝將傳統文化與農產品捆綁,傳統知識分子的文化神職身份被解構了”。而粉絲們捍衛的并非這22個漢字本身,而是被重新編碼的意義符號系統。
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早已預言:偶像即符號容器。董宇輝的“方臉”和“文化人設”,蔡徐坤的“背帶褲”,孫穎莎的“圓臉”,這些標簽脫離本體成為可消費的信仰單元。某茶飲品牌官宣董宇輝代言后,00后用戶占比從12%飆至47%——這不是口味革命,而是身份皈依儀式,通過購買完成“我=理想主義者”的符號確認。“橫渠四句”爭議中,批評者指責其淪為“賣椒鹽麻花的背景音”,恰證明符號的嬗變:當精英堅守經典的神圣性,大眾已將崇高解構為日常修行。粉絲購買的不再是商品,而是情緒價值的釋放,是通往精神共同體的門票。
來自韓國的飯圈文化如今成了數字教堂與賽博彌撒
國內飯圈文化源于韓國,而韓國娛樂工業的秘密,藏在宗教與飯圈的同構性中。這個全球邪教密度最高的國家(注冊教派超300個),同樣孕育了最成熟的偶像流水線。練習生制度宛如修道院選拔,打榜如同誦經,應援色是教派旗幟,而“脫粉”則意味著靈魂放逐。
董宇輝直播間重現了這套機制:
- 晨讀直播=早禱:粉絲準時打卡簽到,集體吟誦詩詞
- 購物車=功德箱:298元禮盒含30%“情感稅”,實為信仰布施
- 彈幕護法=驅魔儀式:對批評者發起“反黑”沖鋒
某研究顯示,持續應援6個月以上的粉絲,“社會認同需求”滿足度比普通粉絲高58%。當現實世界充滿房貸壓力與職場焦慮,直播間成為集體療愈的數字烏托邦——在這里,“為萬世開太平”的宏大敘事,暫時消解了“35歲失業”的個體恐懼。
布道者裂變:從神權壟斷到草根教皇
盧克文曾在《韓國調查報告》中揭示:宗教繁榮與社會上升通道堵塞呈正相關。當寒門學子發現苦讀十年不及財閥子女零花錢,邪教便以“神選之人”的許諾收割絕望。這套邏輯完美復刻到飯圈——當階層固化加劇,董宇輝的“逆襲人設”便成為新圣經。
傳統宗教的“神-人”關系已被重構:
傳統宗教
飯圈宗教
上帝永恒完美
偶像可養成可塌房
教廷壟斷解釋權
粉頭民主化解讀
原罪需終身贖買
打榜即贖罪券
董宇輝的獨特在于雙重神格:既是寒門逆襲的草根先知,又是文化資本的布道者(橫渠四句信手拈來)。當聶圣哲們嘲諷“帶貨的不配談理想”時,粉絲看到的正是對階層話語權的挑戰——這解釋為何爭議愈烈,其信徒愈堅。
信仰工業化:韓國模板與中國變異
走進首爾狎鷗亭的偶像經紀公司,走廊懸掛的藝人守則第1條竟是:“保持神性距離”。這套精密系統包含:出道=受洗儀式:整容、藝名、人設三重人格重塑;回歸期=宗教節日:專輯預售如發售贖罪券;私生飯=異端裁判所:跟蹤行為被默認為信仰證明。
中國飯圈移植了技術卻顛覆了內核。當韓國偶像強調“不可企及的神性”,董宇輝們推行親民神學:在直播間啃玉米、自嘲方臉、講述農村往事。“中國大眾厭惡懸浮的精英感,這正是逆襲敘事通行的底層密碼”。危險也在此滋生。韓國邪教操控信眾的“靈性操控術”,與飯圈PUA技法驚人相似:制造罪疚感:“哥哥只剩我們了”;隔絕現實信息:“專注自家”;經濟獻祭:“曬單攀比”。當某中學生挪用學費購買1980張數字專輯,當某程序員為關注主播打榜借貸15萬,消費主義已披上信仰外衣完成收割。
首爾江南區寫字樓里,偶像經紀人正查看中國直播數據。“他們比我們走得更遠”,他感嘆,“我們把偶像造成神,他們把凡人捧成神”。
董宇輝事件終會降溫,但宗教化生存已成時代癥候。當年輕人把“加油輝輝”寫進購物備注,在凌晨蹲守“知識布道”,在彈幕中尋找集體溫暖——他們真正消費的,是對抗數字化生存的精神武器。
河南某縣城,那個花三天工資下單的女孩收到包裹。箱內除了枸杞蜂蜜,還有一張偶像手寫卡:“腳踏實地時,不忘仰望星空”。她拍照發帖。三分鐘內,收獲532個贊。
在這個意義消散的年代,飯圈成了最廉價的靈魂收容所。而資本的神父們,正數著銀幣微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