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上一次通話是在今年一月,特朗普就職前三天。這一次是二月特朗普開始加征對華關稅以來的首次元首通話。幾個月來,特朗普本人和美方官員頻頻放話說會舉行中美通話,中方一直反應冷淡。喊了幾個月,終于應約實現。
特朗普總是渴望與對手直接討價還價,高舉高打,一錘定音,但這跟中方的談判模式并不會按照他的設想實現。
針對元首互動,特朗普可以信口就來,但中方直到通話開始甚至直到結束后才會對外發布消息,根本不給外界炒作的空間。
特朗普總是出奇制勝,但中方歷來對通話有事前精細準備,不會給他任何偷襲的機會,企圖深入探討未曾事先達成共識的具體問題,想都別想。所談論的內容,都會在交流清單上,即便特朗普節外生枝,也不可能有得分機會。
這次通話其實讓美方再次搞明白一個問題,元首級別的通話,不是特朗普想通就通,千呼萬喚也未必出來,即便這次也是“應約”發生。要想通話,就只可能按中方的規矩來實現。
這幾乎是一次專題通話,全程聚焦經貿,沒有討論之前通話會談到的俄烏等熱點議題。唯一跟經貿看似并不直接相關的議題是提醒美國“應慎重處理臺灣問題,避免被拖入沖突對抗的危險境地”。
中方新聞稿里首先提到元首把舵、定向作用尤為重要,對于平等,尊重,雙贏,中方“有誠意,同時也是有原則的”。中方有原則是個關鍵詞,因為原則具有不可交易性,美方試圖解決經貿問題,不能突破中方原則。如果說遵守經貿約定是小原則,美方慎重處理臺灣問題則是大原則或首要原則。在英文里,原則與首要是同一個單詞。如果美方無法遵守大原則,經貿也就無從談起。元首通話,不會像部委發言人說談大門打開,打奉陪到底,但意思是同一個。
通話也點出了美國的老毛病,中國人言必行、行必果,既然達成共識,雙方都應遵守。提醒美方既然說到,就要做到,否則日內瓦會談就淪為空談,要美方實事求是看待進展,撤銷對華消極舉措。沒有具體提中國留學生簽證等問題,但要求特朗普約束魯比奧等言行的意思已經足夠明顯。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說,通話通話約一個半小時,獲得了對兩國來說非常好的結果,他說將不再會有稀土礦產的問題,美中貿易代表將再度會面,由財政部長貝森特、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貿易代表葛里爾代表出席,沒有納瓦羅。這是美方經貿談判的最豪華、最整齊陣容。
通話后,特朗普把話說得非常滿,他怎么能確保稀土限制就此不再?中方對他仍是聽其言觀其行,稀土限制是經貿問題的子問題,而經貿問題又與臺灣這個中方的底線、紅線問題相關聯。特朗普雖然還沒有瘋狂到拿臺灣當經貿談判或關稅籌碼,但中方講到的“有誠意,也有原則”,表明交易可以存在,但不包括臺灣。
稀土限制是一個技術問題,并非原則性或戰略性問題,特朗普吹噓他解決稀土問題,這與他的眼界格局和表演型人格有關。而一旦違反大原則,經貿問題自然破局,又何談稀土?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