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援烏,歐洲買單,特朗普為何吃定歐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美國承諾援助烏克蘭武器但要歐洲買單,這不能說武器是美國給的吧。”
當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大發雷霆,稱自己對普京嘴上說得好聽實際上卻擴大戰爭的行為很不滿意,要給普京一點顏色瞧瞧,并宣布恢復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時,烏克蘭澤連斯基政府和勉力支持烏克蘭的歐洲都以為最艱難的日子即將過去。
然而,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特朗普的援助,竟是需要歐洲全額付款的。
對此,就連出身波三小,被視為反俄反華親美魔怔人的歐盟外長卡拉斯都覺得難以接受,忍不住公開抱怨特朗普“請客不買單”,可見歐洲對于美國此舉的怨氣有多深。
但特朗普顯然并沒有把歐洲的不滿放在心上,甚至還得意于自己總算找出了一個三全其美好辦法,既能加強烏克蘭給俄羅斯上壓力迫使普京接受停火,又不至于太破壞美俄關系,最重要的是美國還能賺錢。
只是,特朗普為何敢于篤定,歐洲必然要吃下這個啞巴虧,成為美國體面的代價?
歐洲買單
事實上,美國挑事歐洲買單這種情況,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只不過之前美國的做法不像特朗普這樣露骨。
二戰結束之后,美國為了防止蘇聯的影響力在歐洲擴張,一邊打著意識形態的旗號煽動對抗,一邊以救世主的姿態為歐洲提供援助與保護。
在這個時候,美國為了拉攏歐洲,是切實給了歐洲好處的,馬歇爾計劃幫助歐洲加速重建,北約的存在更是讓歐洲可以將自身軍費壓在較低水平,全心全意去發展經濟。
不過,在這些看似美好的糖衣之下,是歐洲各國的經濟命脈被美國掌控,更要命的是,讓歐洲徹底喪失了與蘇聯緩和的戰略選擇能力的殘酷現實。
于是,在整個冷戰期間,歐洲被迫成為冷戰前線,承擔戰爭甚至是毀滅性核戰爭隨時可能降臨的心理壓力。
直到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籠罩在歐洲上空的戰爭陰影才勉強散去。
但蘇聯解體對歐洲來說,并不完全是個好消息,因為美國在蘇聯這個最大的威脅消失之后,轉頭盯上了歐洲。
如果站在美國的視角上,這種行為并不奇怪,畢竟所謂的意識形態之爭,從頭到尾都只是為了宣傳的借口,美國和蘇聯死斗的根本原因始終是國家利益,美國的目的是掌控世界霸權。
現在蘇聯倒了,中國還很弱,日韓的體量鎖死了上限不說,政治與軍事還都受到美國管控,可不就只剩下歐洲最危險了嗎?
尤其是歐洲自己也并不安分,總有一些人惦記著昔日的列強榮光,妄想通過歐洲團結擺脫美國控制,甚至是與美國掰掰腕子。
蘇聯剛剛解體,歐洲國家就把歐共體這個更傾向與經濟實體的超國家機構,升格為了集政治實體與經濟實體于一身的歐盟,還在1999年推出了歐元,意圖挑戰美元霸權。
這種膽敢向美國根本利益發起挑戰的反骨仔,不趁早收拾難道等著國家利益受損嗎?
于是,人們就能看到,自冷戰結束之后,美國的大部分重要戰略選擇,都會給歐洲造成巨大的附帶傷害。
科索沃戰爭名為清算社會主義殘余,進一步擠壓邪惡俄羅斯的影響力,實則嚴重破壞歐洲安全環境,令歐洲資本大量逃往美國,讓出世前備受看好的歐元信譽大損。
伊拉克戰爭名為反恐,實則推高油價的同時利用戰爭議題挑起歐洲內部矛盾,“老歐洲”和“新歐洲”在伊拉克戰爭中截然不同的立場,嚴重加劇了歐盟的分裂。
阿拉伯之春更是打著意識形態旗號挑動中東動蕩,給歐洲造成了嚴重的難民危機。
然而,歐洲卻始終不長記性,這一次吃了虧,下一次美國在歐洲周邊搞事的時候,還是會相信美國冠冕堂皇的借口,自己給自己捅刀。
最為典型的就是歐洲明明對俄羅斯威脅論深信不疑,恐俄情緒泛濫,卻敢于配合美國對俄羅斯的步步緊逼,最終導致俄烏戰爭的爆發。
當戰爭演化為消耗戰后,美國不出意外地在援烏進行到一半的時開始往后縮,逼迫歐洲承擔更多的援烏義務,讓歐洲再次傻眼。
但直到此時,從明面上看,歐洲與美國之間依舊是親密同盟,那些讓歐洲倒霉的事雖然是美國挑動,但歐洲也是為了自己的小算盤主動參與其中的。
至于最后美國拿到了好處,歐洲卻幾乎一無所得,反而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只能說是歐洲能力不足,最后偷雞不成蝕把米,不能完全說是美國坑害的。
換做是習慣于從事實出發思考問題的中國人,在看到美國每一次行動都會讓臺風尾掃過歐洲后,多少會對美國的動機產生質疑,歐洲政客卻對始終這種表象深信不疑。
因此,當特朗普徹底撕碎歐美同盟的假面時,歐洲便格外難以接受。
好不容易等到特朗普在與普京的交涉中接連受挫,對普京產生了極大的不滿,決意恢復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打算以此給俄羅斯上上壓力,逼迫普京接受停火和談。
歐洲還以為歐美關系總算能回歸同盟正軌,結果還沒來得及高興,就受到了新的打擊。
特朗普表示,自己援烏可不像拜登那樣,是損失美國的利益去給不相干的國家幫忙,而是在達成美國戰略目的同時,給美國賺錢。
雖然現在烏克蘭根本沒錢,社會經濟運轉沒崩潰都是靠歐美援助在撐著,但是歐洲有錢并且不敢放棄援烏,完全可以讓歐洲為美國軍援全額付款。
此言一出,徹底打碎了歐洲政客心底只要特朗普認識到俄羅斯不可信,美國就會回到歐洲身邊的幻想,讓歐洲徹底破防。
就連出身波三小,向來是反俄反華親美魔怔人的歐盟外長卡拉斯,都忍不住抱怨特朗普“請客不買單”,更不必說那些多少還有歐洲獨立意愿的政客會有多不滿。
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國都對此明確表達了反對意見,但特朗普卻根本沒把他們的反對當回事。
事實證明,特朗普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的,在美國的壓力下,德國很快妥協,同意從美國購買兩套“愛國者”系統交付給烏克蘭。
富而不強
歐洲的這種冤大頭行為,無疑讓不少對歐洲抱著老牌發動國家幻想的人大跌眼鏡,但如果真正拋開傳統強國濾鏡看歐洲,就會意識到,如今歐洲的妥協其實并不值得意外。
冷戰時期美國的保護,固然使得歐洲得以免于軍備競賽,將更多的財政支出用于經濟發展,迅速恢復了經濟繁榮。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歐洲的這種安全外包行為,也使得歐洲自身的軍事能力,尤其是軍工動員生產嚴重下降。
如今的歐洲,即使是最為強調獨立自主,一度曾經退出北約的法國,許多先進裝備也要依賴向美國購買,其他歐洲國家更是連完整的軍工產業鏈都不曾保留。
在和平年代,這似乎不是什么問題,可一旦面臨戰爭風險,軍事上的虛弱必然會成為歐洲的軟肋。
歐洲也正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才在蘇聯解體之后依舊對俄羅斯百般戒備,繼續抱緊美國大腿,并配合美國推動北約東擴,意圖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安全緩沖區。
但他們顯然沒有想過,俄羅斯的軍事實力雖然強與歐洲任何國家,但卻不及北約集團,同樣需要安全緩沖區來緩解安全焦慮,不可能容忍北約推到俄羅斯家門口隨時威脅俄羅斯腹心。
歐洲單方面追求絕對安全的結果,就是最終激怒俄羅斯引發俄羅斯的反擊,反倒徹底打破了歐洲的和平。
俄烏戰爭的爆發,令歐洲極度惶恐,尤其是在他們發現,歐美原以為會成為殺手锏的經濟制裁并不能打垮俄羅斯之后。
畢竟歐洲也知道,在現行的國際體系下,一個國家想要發起一場戰爭,需要付出巨大的戰略決心。
但一旦這個國家已經頂著國際壓力開動了自己的戰爭機器,在戰爭的代價嚴重到令這個國家難以承受之前,繼續戰爭反倒比停止戰爭更加容易。
對于烏克蘭的命運,歐洲其實并不關心,但是他們絕對不敢賭俄羅斯在吃掉烏克蘭之后,不會繼續向西推進。
雖然名義上歐洲有美國保護,但歷史早已證明,美國的保護并不是那么可靠,而歐洲自己的軍事實力,甚至還不如烏克蘭。
外界會因為傳統強國、發達國家濾鏡,對歐洲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可歐洲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無法欺騙自己“對付俄羅斯不是問題”。
出于這種考量,歐洲在援烏問題上必然不遺余力,哪怕是在美國宣布拋棄烏克蘭的日子里,歐洲也在堅定強調對烏克蘭的支持。
而以歐洲的軍工能力,顯然無法滿足烏克蘭的需求,到頭來還是要從美國購買。
如今特朗普的要求,本身并不會讓歐洲文案,只不過是要把歐洲的功勞安在自己身上,多少讓歐洲難堪。
但比起美國拒絕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這點小事顯然不值一提,從某種意義上說,歐洲甚至還得感謝美國愿意恢復武器供應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