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首爾汝矣島國會大廈前飄著細雨。當李在明將左手按在《憲法》上宣誓就職時,他彎曲的右臂始終緊貼胸口——那是15歲在工廠被蒸汽壓斷的肘關節,是貧苦童年刻進血肉的勛章,也是韓國民主史上最倔強的符號。在他身后,36歲的安貴玲抿著唇,這位曾因拉扯士兵步槍被全網熱議的副發言人,此刻正以纖細的脊梁挺起新政府的門面。
韓國人民能夠把赤貧出身、絕食翻墻、為民請命的李在明選為總統,能夠把挺身而出從部隊手里搶槍的安貴玲推上政壇,這說明了韓國人民的主流思想是可靠的,是正義的。
雖然韓國有不少人親美,但是這次李在明當選總統,他很可能在中美之間繼續保持平衡。不過這樣也好,中美之間需要一座連接的橋梁。
李在明從小歷盡貧寒,深知民間疾苦,為了民主和正義大聲疾呼;而安貴玲則勇敢地站出來同戒嚴士兵搶槍,滿腔正義,置生死于度外,真乃巾幗英雄、女中豪杰!
李在明和安貴玲,一個絕食翻墻,一個仗義奪槍,如果沒有真正的信仰和對正義的堅持,他們不可能會做出如此壯舉,救萬民于水火,置生死于度外,這樣的人生,輝煌而壯麗!
韓國有這兩個人在臺上,就不會走到邪路上去,因為他們和人民息息相通,和正義民主融為一體,相信韓國在他們的領導之下一定會發展得更好,中韓關系也一定會迎來一個良好局面!
李在明是一個基督徒,他主張在和美國結盟的同時,跟中國搞好關系。一個強盛繁榮的中國對韓國特別重要,畢竟遠親不如近鄰。中韓在歷史上長期是一家人,雖然近現代分開了,但是兩國經濟聯系密切,文化交流增加,韓國有很多著名企業在中國投資,也有不少國人去韓國工作旅游。
其實李在明的出身很苦,歷盡人生苦難,靠自強不息走到了今天。
1963年冬,慶尚北道一個漏風的茅屋里,李在明作為家中第五個孩子誕生。七張嘴等著喂食,父親卻因工傷癱瘓在床。當同齡人背誦《千字文》時,13歲的他頂著"李在明"的假名鉆進城南鏈條廠。每天九小時站在轟鳴的機床前,丙酮與鐵銹味嗆得人睜不開眼,月薪3000韓元連半袋大米都買不起。
"右手被卷進齒輪那天,我聞到了自己骨頭燒焦的味道。"多年后,李在明在自傳《彎曲的手臂》中寫道。15歲的少年看著粉碎性骨折的肘關節,第一次懂得什么叫"資本的獠牙"。
工廠主扔來5000韓元封口費,他攥著帶血的鈔票在雨中走了三小時——不是去醫院,而是買回整套高中教材。
命運在1986年迎來轉機。當韓國修改《勞工教育法》,23歲的李在明白天在橡膠廠搬運原料,夜晚伏案苦讀。他用四個月拿下高中同等學歷,又以法律系榜眼身份考入中央大學。在模擬法庭上,這個曾被老師扇27個耳光的少年,用《資本論》與《社會契約論》筑起理想主義的堡壘。
1989年的首爾永登浦,26歲的李在明掛出"人權法律事務所"的銅牌。黑幫威脅信塞滿信箱,財閥律師團嘲諷他是"瘸腿的堂吉訶德",但他硬是憑著少年時直面暴力的眼神,為被欠薪的工人討回3.2億韓元血汗錢。當他在法庭上掀開襯衫露出燙傷的疤痕,旁聽席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2002年,盧武鉉的競選大巴開進城南市集。39歲的李在明舉著"草根律師搏擊財閥"的橫幅擠進人群,這個畫面被《朝鮮日報》稱為"韓國政壇的堂吉訶德時刻"。2010年當選市長時,他接手的是負債8000億韓元的爛攤子,卻用三年時間還清債務,把市長辦公室改造成24小時市民服務中心。
真正給老百姓辦事,時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的領導,大家看得很清楚,雖然歷盡曲折,但是最終韓國人民還是把信任的一票投給了李在明!
真正的風暴在2022年降臨。以0.7%微弱劣勢敗選總統后,李在明在國會前搭起帳篷絕食24天。當鏡頭對準他浮腫的臉龐,全國觀眾看到的不只是抗議房價暴漲的政客,更是一個從童工時代就與饑餓搏斗的幸存者。
2024年1月2日,67歲刺客的尖刀刺入脖頸時,鮮血浸透了西裝內袋里的《憲法》——這本被他稱為"最后的鎧甲"的藍皮書,最終成了護身符。
2024年12月3日,尹錫悅的戒嚴令讓韓國重回全斗煥時代。當裝甲車碾過國會前草坪,60歲的李在明卻做出驚世之舉:他踩著生銹的排水管翻越3米高墻,舉著手機直播的畫面震撼全球。"拿起憲法!保護民主!"嘶吼聲中,雪花落滿他花白的鬢角。
這一夜,1300萬觀眾見證了現實版《辯護人》的高潮戲碼。
戒嚴平息后,李在明在書中寫道:"叛亂被平息,嚴冬過去,但國民心里的傷痕還在滲血。"這句話成為2025年大選的主題詞。當競爭對手金文洙跪地為黨內分裂道歉時,李在明正帶著防彈背心走遍全國工廠區。在浦項制鐵的煙囪下,他對著老工人脫下西裝,露出肘關節猙獰的傷疤:"這就是財閥給的選票。"
在李在明身后,安貴玲的崛起同樣充滿戲劇性。
2022年作為競選發言人,這個前YTN主播用清亮的嗓音化解過無數危機。但真正讓她名震全國的,是2024年戒嚴夜的那聲怒吼。當士兵試圖封鎖國會,她抓住步槍帶子厲聲質問:"你們不感到羞恥嗎?"這段被《紐約時報》稱為"民主最性感的瞬間"的視頻,播放量突破2億次。
我們為安貴玲英勇奪槍的壯舉感嘆,但同時也會韓國軍人的良知叫好,他們始終沒有把槍口對準自己同胞。其實這些戒嚴的韓國軍人心理還是有正義民主思想的。
假如他們當時能夠聽從上峰命令對示威民眾開槍的話,那一定是一場悲劇,不僅僅只是死幾個人的問題,是一個國家能不能與現代文明接軌的問題。
這并不代表韓國軍人沒有戰斗力,相反,一支軍隊有了正義的靈魂才有了無堅不摧的勇氣。
落選國會議員后,安貴玲沒有消失。
在釜山碼頭,她舉著擴音器對漁民喊話:"我父親也是漁夫!"在光州學生集會現場,她扯開襯衫露出剖腹產疤痕:"單親媽媽就不能談政治?"當李在明提名她為副發言人時,共同民主黨總部收到13萬封支持郵件——這個數字,恰好是2025年大選李在明的得票優勢。
就職典禮當天,安保人員在李在明西裝內測出微型錄音設備。這位新總統卻笑著擺擺手:"留著吧,讓歷史記住我們如何走到今天。"在首次內閣會議上,他宣布三項"鐵律":部長工資的30%捐給勞工基金會;所有政策必須經過童工代表聽證;總統專線24小時向民眾開放。
安貴玲的副發言人辦公室掛著兩幅照片:一幅是1980年光州街頭的血跡,一幅是2024年她拉扯士兵步槍的瞬間。
在就職演講中,這位36歲的女性說出震撼政壇的話:"民主不是精致的西裝,是沾滿機油的工作服,是產婦撕裂的傷口,是老人顫抖的選票。"
當李在明在青瓦臺種下第21棵松樹時,他摸著樹干說:"金大中前輩種下的是希望,我種下的是警醒。"春風掠過他彎曲的右臂,仿佛在訴說:這個曾被機器碾碎的少年,這個被尖刀抵住咽喉的總統,這個讓主播拿起步槍的國家,終于在深淵邊緣抓住了彼此的手。
只要首爾的霓虹下還有童工,只要光化門的寒風中站著安貴玲,韓國的民主就不會成為財閥的玩物,不會淪為極右的祭品。
因為真正的民主,從來都生長在帶血的掌紋里,綻放在抗爭的槍口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