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7月,時任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的舒成友來到北京,坐在了基建工程兵的會議室里。此時,他的對面坐著基建工程兵司令員李人林、政治部主任張廣生、副參謀長徐馨來等人。
基建工程兵司令員(主任)李人林
舒成友在革命戰爭年代,是李人林的老部下,李人林是他的老團長。因此,他與李人林的交談也非常放松。今天的會談,已經是第三天了,也即將結束了。
舒成友直接對李人林說:首長,深圳接收兩萬工程兵的困難和想法,都已經講給您了,希望您能理解我們的難處。回去之后,我再把基建工程兵的想法向梁游湘書記匯報。
李人林聽后笑了,對舒成友說:小舒,你回去和梁湘書記說,別為難,我們帶嫁妝,不能光給你們添麻煩。
舒成友
這時,副參謀長徐馨來接過了話,大聲地對舒成友說:基建工程兵黨委決定,2萬名官兵再加6000名家屬到深圳后,固定資產6000多萬悉數帶到深圳,另外我們再特批流動資金一億元,外加5161萬元的設備……
舒成友沒想到基建工程兵會這樣豪爽,他也根本沒有這個準備。因此,當徐副參謀長把這一連串的數字講出來后,他竟然不知如何回答了,只能激動地對李人林說:首長,我立即回深圳匯報……
1982年初,根據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部署安排,基建工程兵撤銷,一時間,幾十萬人待安置,成為了擺在基建工程兵黨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但這是中央和軍委的決策,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是必須要執行的。因此,基建工程兵接到撤銷的命令后,立即開始著手安置廣大官兵。
此時,廣東正在進行改革開放,需要大量的基建力量。因此,司令員李人林專門派副參謀長徐馨來到廣東聯系,希望廣東能接納兩萬基建工程兵,將其改編為地方的施工企業。
可是,到了廣東以后,徐馨來卻碰了壁,廣東省委認為自己有施工企業,從目前的基建工程量來看,自己的企業完全可以運轉,如果再接收兩萬工程兵,一碗飯要分兩家吃,估計誰都吃不飽……
沒辦法,徐馨來又來到了深圳,這里剛剛開始搞建設。省委也建議他來這里,和市委商量一下,看看有沒有接收的空間。可是同樣,接不接收的問題,也在市委引起了爭論。
一部分同志認為,解放軍官兵有著優良的作風,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深圳建設需要這樣一支隊伍,對將來發展有大用。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志認為,現在深圳剛剛開發,突然進來兩萬士兵,擔心香港那邊敏感。
同時,現在深圳只有不到三萬人,如果再引起來近三萬人,突然人口增長一倍,那勢必會引起物價上漲,資源緊缺,群眾可能會有意見的……
右為梁湘
作為市委書記的梁湘,此時也陷入了兩難。他便找來主管政府工程建設的舒成友,與他具體商討這個問題。舒成友是基建方面的專家,對深圳的建筑資源掌握的非常清楚。
他對梁湘說了三點意見。第一,深圳的建筑隊伍只有不到300人,技術好的也都跑到香港去了,現在正在搞建設,基建工程兵這樣成熟的隊伍求之不得。
其次,引進省內其它建筑隊伍,他們都是帶著賺錢目的來的,如果沒錢,他們會跑得“飛快”,我們的工程誰來保證進度。第三,解放軍隊伍作風過硬,紀律嚴明,有很好的群眾基礎。
因此,舒成友力勸梁湘下決心接收兩萬工程兵及家屬。這與梁湘想法不謀而合。于是,梁湘專門給李人林司令員寫了一封信,要求舒成友拿著這封信到基建工程兵司令部面談,把省、市的不同意見都講一講,同時希望聽聽李司令員的意見,表示深圳市委會認真聽取的。
結果,就有了開頭的一幕。基建工程兵知道深圳突然接收近3萬人有現實困難,便做出了帶“嫁妝”來的決定。
頓時,梁湘和深圳市委都看到了基建工程兵的誠意,也感受到了基建工程兵黨委對廣大官兵的關心。最后,在梁湘主導下,深圳市委一致同意接收兩萬官兵及6000家屬。
王震(左一)在深圳看望基建工程兵
而這支隊伍,就此開始書寫了拓荒牛精神的傳奇,為深圳的建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