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擇校的十字路口,許多考生和家長往往將目光聚焦于“雙一流”名校,用盡精力精力去沖刺,但這類高校競爭激烈、分數線高。
其實,不妨換個思路選擇那些暫未入選,但在下一輪中呼聲較高的“黑馬”,或許入校是以普通本科的分數,但最終離校卻能收獲“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身份,所以選擇這些雙一流破圈高校更具性價比。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長江大學,正是這樣一所被嚴重低估的實力派高校。憑借特色顯著、實力突出的學科實力,以及“三通油”共建的辦學背景,近年來長江大學在“雙一流”建設的賽道上加速沖刺,用硬核實力證:選擇潛力股,往往能收獲超越預期的成長機遇。
202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央企簽署共建協議,將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明確列為“世界一流學科”培育對象,并舉全省之力支持學校沖擊國家“雙一流”。
作為能源領域的“三駕馬車”,中石油在陸上油氣全產業鏈及頁巖氣開采技術全球領先,中石化以煉化產能與氫能全產業鏈規模居世界首位,中海油則掌控國內80%以上海上油氣產量并在深海開發技術上國際領先。
借助三大央企在陸上、煉化氫能、深海油氣領域的全鏈條技術優勢與行業主導地位,長江大學可以在科研平臺、產業需求、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度融入國家能源戰略。
另外,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更是為長江大學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自湖北省提出“力爭2025年2所以上省屬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的目標之后,荊州市政府就把該校視為“荊州高教龍頭”,在項目、資金、政策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傾斜。
這種“省企共建+地方支持”的雙重優勢,讓長江大學沖刺“雙一流”更具底氣和優勢,在學科建設、科研實力、平臺建設等“雙一流”評選的核心因素上交出一張張高分答卷。
作為湖北省重點建設的骨干高校,長江大學形成了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格局。在2024年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科的光芒尤為耀眼,學科躋身全國前40%,排名全國第5名;今年5月公布的ESI數據顯示,長江大學共有8個學科進入ESI前1%學科,展現出“高原之上筑高峰”的學科發展態勢。
而學科之所以是高校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是與科研平臺、科研實力之間存在緊密聯系。一般來說,科研平臺一般會依托一個或若干個優勢特色明顯的重點學科。
依托強勁的學科實力,長江大學構建起 “國家級平臺引領 + 企業實驗室協同” 的創新體系,有油氣鉆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能源稠(重)油開采研發中心等6個國家級平臺,以及中石油油氣儲層重點實驗室等8個企業重點實驗室。這種“學科平臺強、產業銜接緊”的科研矩陣,直接賦能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等優勢學科,使其在油氣勘探開發、地質工程等領域的技術成果能夠快速轉化為生產實踐方案。
近五年,通過湖北長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實現的科技成果轉化金額累計達13.44億元,僅2024年就突破1.23億元,其中中標某央企“深層油氣藏數值模擬技術服務”大單,單項金額近億元。這些數據背后,是學校“學科實力反哺產業需求,產業需求倒逼科研創新”的良性循環。
當同類高校還在追趕學科評估指標時,長江大學的核心技術早已在中石油塔里木油田、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等一線場景中接受檢驗,成為支撐國家能源安全的 “硬核力量”。
也正因如此,盡管尚未正式入選“雙一流 建設高校,長江大學在油氣勘探開發、地質資源利用等領域的實際影響力,早已超越傳統認知中的“雙非”范疇。
早在2023年的干部教師大會上,該校黨委書記王建平就指出,長江大學要在2025年進入全國“雙一流”學科建設。而兩年后的今天,長江大學正如一匹加速奔跑的黑馬,用實力書寫自己的強大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