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危,老病號遭遇 “氣候劫”
62 歲的陳先生是多年高血壓患者,每到夏季就因高溫導致血管擴張、血壓波動,頻繁出現頭暈目眩、心悸胸悶,甚至曾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住院。2024 年 7 月,他頂著 36℃高溫來診時,舌質紅絳、苔黃膩,脈弦數,血壓 165/95mmHg,伴隨咽干口苦 —— 典型的 “肝陽上亢 + 暑濕中阻” 證型。魏斌醫生指出,夏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與 “暑熱傷陰、濕熱困脾” 密切相關,而耳鼻喉科的 “咽 - 心反射” 理論更提示咽喉經絡與心腦相通,需從整體調治。
獨創 “清暑息風” 療法,標本兼治
魏斌醫生打破科室界限,制定 **“三階段療法”**:
- 緊急控壓:聯合心內科調整西藥(氨氯地平 + 厄貝沙坦),24 小時內將血壓降至 140/85mmHg;
- 中藥干預:以天麻鉤藤飲合六一散加減,天麻、鉤藤平肝息風,黃芩、梔子清瀉肝熱,滑石、甘草清暑利濕,同時加入蟬蛻、僵蠶通絡利咽,呼應 “咽心同治” 理念;
- 外治療法:在大椎穴、曲池穴進行刺絡放血,每周 1 次,以泄熱醒神;配合耳穴壓豆(心、肝、降壓溝等耳穴),每日按壓 3 次強化降壓效果。
夏季調護細節:從飲食到作息的精準指導
針對夏季特點,魏斌醫生為陳先生設計 **“避暑養心方案”**:
- 飲食:每日清晨飲用 “荷葉綠豆粥”(荷葉 10g + 綠豆 30g + 粳米 50g),午餐搭配 “涼拌芹菜香干”,晚餐以 “冬瓜薏米湯” 祛濕消腫,嚴格限鹽(每日<5g);
- 作息:避開 10:00-16:00 高溫時段外出,每日午休 30 分鐘,夜間 22:30 前入睡,保證 7 小時睡眠;
- 運動:選擇傍晚時分在陰涼處練習 “太極拳云手式”,每次 20 分鐘,以 “微汗不疲” 為度。
康復反饋:平穩度夏,逆轉病理趨勢
經過 2 個月治療,陳先生夏季血壓波動幅度從 ±20mmHg 收窄至 ±5mmHg,頭暈心悸消失,復查頸動脈超聲顯示斑塊穩定無進展。他感慨:“往年夏天像過關,今年跟著魏醫生調體質,居然能安心去公園下棋了!” 魏斌醫生強調,夏季心腦血管疾病預防需 “未病先防”,通過調理肝脾、清暑化濕,可有效降低 “氣候相關性發病” 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