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產后奶水充足是保障犢牛健康成長的關鍵,奶水少不僅會影響犢牛營養攝取,還可能增加養殖成本與管理難度。掌握科學預防措施,能有效提升母牛泌乳能力。
(一)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
優化飼料配方:根據母牛不同的生理階段,提供營養全面且均衡的飼料。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適當增加蛋白質飼料的比例,如豆粕、魚粉等;保證足夠的能量供應,可添加玉米、麩皮等;同時,補充礦物質和維生素預混料,確保母牛攝入充足的鈣、磷、維生素 A、D、E 等營養物質。此外,合理搭配粗飼料和精飼料,一般粗飼料占日糧的 60% - 70%,精飼料占 30% - 40%,粗飼料可選擇優質的干草、青貯飼料等。
調整飼喂方式:采用少食多餐的飼喂方式,每天飼喂 3 - 4 次,這樣既能保證母牛的食欲,又有利于飼料的消化吸收。產后初期,母牛的消化功能較弱,應逐漸增加飼料的投喂量,避免一次性飼喂過多引起消化不良。同時,保證母牛有充足的飲水,最好提供清潔的溫水,可在水中添加適量的食鹽和紅糖,既能補充母牛因產奶流失的電解質,又能提高母牛的食欲。
提供良好的環境:保持圈舍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防止細菌和病毒滋生。合理控制圈舍的溫度和濕度,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可安裝風扇、水簾等降溫設備;冬季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在圈舍內鋪設墊料,防止母牛受凍。此外,為母牛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避免擁擠,讓母牛能夠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有利于提高產奶量。
母牛產后奶水少我們可以用畜小牧的:旺乳太保,產后母牛用了畜小牧的旺乳太保可以增加母畜奶水量;提高奶水營養水平和品質;提高仔畜斷奶重量;提高仔畜成活率,減少腹瀉,降低發病率;補氣血,提高母畜采食量。
(二)疾病防治
預防疾病:加強母牛的日常防疫工作,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為母牛接種疫苗,預防常見的傳染病。做好圈舍的衛生管理,定期清理糞便和雜物,保持圈舍清潔衛生。在母牛產前和產后,對乳房和外陰部進行嚴格的消毒,防止細菌感染。此外,加強母牛的飼養管理,增強母牛的體質和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及時治療疾病:一旦發現母牛出現疾病癥狀,如乳腺炎、子宮內膜炎等,應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對于乳腺炎,可采用局部熱敷、按摩和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法。局部熱敷和按摩可以促進乳腺的血液循環,緩解炎癥;藥物治療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注射或乳腺灌注。對于子宮內膜炎等全身性疾病,應根據病因選擇相應的治療藥物,并配合輸液等支持療法,以促進母牛的康復。在治療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獸醫的建議使用藥物,避免濫用抗生素,防止產生耐藥性。
(三)輔助催奶措施
按摩乳房:每天定時對母牛的乳房進行按摩,可在飼喂前進行,每次按摩 5 - 10 分鐘。按摩時,用雙手輕輕揉搓乳房,從乳房基部向乳頭方向按摩,以促進乳腺的血液循環和乳汁分泌。通過按摩,還可以刺激母牛的神經反射,促進催乳素的分泌,提高產奶量。
使用催奶藥物或偏方:在獸醫的指導下,可以使用一些催奶藥物,如催乳片、中藥催奶方劑等。這些藥物可以調節母牛的內分泌系統,促進乳汁分泌。此外,民間也有一些催奶偏方,如用海帶、黃豆、鯽魚等煮湯喂給母牛,這些食物富含蛋白質和營養物質,也有一定的催奶效果。但在使用偏方時,要注意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對母牛造成不良影響。
為了避免母牛產后出現奶水少的問題,養殖戶應在日常飼養管理中做好預防工作。首先,要選擇產奶性能良好的母牛品種進行養殖,并做好母牛的選種選配工作,確保后代具有良好的遺傳性能。其次,加強母牛在整個繁殖周期的飼養管理,從配種前的膘情調整到妊娠期間的營養供應,再到圍產期的特殊護理,都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方案。最后,定期對母牛進行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確保母牛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產性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