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路之遙 編輯|Cong
“我本可以說,‘放下你的帽子,駛向夕陽吧’。” 2025年6月初,伊隆·馬斯克在他自己的社交平臺X上,用這樣一句略帶嘲諷的話,公開建議唐納德·特朗普放棄再次競選總統的念頭。幾個小時后,特朗普便對此予以猛烈回擊,稱馬斯克是“另一個胡扯藝術家(another bullshit artist)”,并揭露馬斯克曾“上百次”來到白宮,“乞求”他對特斯拉和SpaceX的各種項目提供補貼和幫助。
這場火藥味十足的線上罵戰,標志著硅谷“狂人”與白宮“霸主”之間曾經的“兄弟情”已徹底化為泡影。這不僅僅是兩個超級“網紅”的個人恩怨,更是一場深刻的決裂,其背后交織著數十億美元的政府合同、對美國政治未來的不同押注,以及對輿論場的激烈爭奪。
01
蜜月往事:天才與總統的相互欣賞
故事并非一開始就如此劍拔弩張。時間倒回2016年特朗普當選后,馬斯克最初對這位地產大亨出身的總統持保留態度,但在深思熟慮后,他選擇了一條務實的道路。他加入了特朗普的制造業委員會和戰略與政策論壇,頻頻出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總統并肩而坐,討論著重振美國制造業的宏偉藍圖。
那時的特朗普,對馬斯克從不吝惜溢美之詞。他曾公開稱馬斯克為“我們偉大的天才之一”,在參觀SpaceX的發射設施時,對那些“美麗的”火箭贊不絕口。對于一個渴望向世界展示美國“肌肉”與“創新”的總統而言,馬斯克和他所代表的太空探索與電動汽車革命,無疑是最好的政治招牌。
馬斯克也在這段“蜜月期”里獲益匪淺。正如多家媒體所指出的,特朗普政府對商業航天的支持,為SpaceX贏得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NASA和國防部合同,其中包括關鍵的載人航天任務,讓SpaceX一舉成為美國太空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同時,一個對傳統汽車行業監管相對寬松的政府,也為特斯拉早期的野蠻生長提供了喘息之機。一位熟悉兩人關系的消息人士曾透露:“那是一種基于共同利益的、高效的合作。唐納德需要伊隆的‘未來感’,而伊隆則需要唐納德政府的‘通行證’。”
這段“兄弟情”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后達到了頂峰,關系之牢固遠超第一任期。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馬斯克的角色從偶發的顧問,演變為深度參與美國政務的關鍵人物。據報道,他在科技創新、太空戰略乃至國家安全等多個領域,都扮演了非官方但極具影響力的角色。甚至有傳言稱,他將牽頭一個旨在提升政府運作效率的特別工作組。在這一時期,馬斯克幾乎成為了特朗普政府中最有權勢的“編外成員”,兩人共同出席活動、在社交媒體上頻繁互動的畫面,向外界清晰地傳遞出一種“牢不可破”的盟友信號。這段時間的緊密合作,也為馬斯克旗下的企業,特別是SpaceX和特斯拉,爭取到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發展機遇,使得他們后來的公開決裂,顯得愈發戲劇化和出人意料。
02
裂痕:從《巴黎協定》到“另一個胡扯藝術家”
然而,兩個同樣擁有巨大自我和控制欲的強者,其聯盟注定暗流涌動。第一道公開的裂痕,出現在2017年6月。當特朗普毅然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時,馬斯克——這位將自己定位為推動世界走向可持續能源的“救世主”,在道義和商業邏輯上都無法接受。他迅速在推特上宣布:“我將離開總統的顧問委員會。氣候變化是真實存在的。離開《巴黎協定》對美國或世界都不是好事。”
這是他們分歧的開始。此后,隨著特朗普在2020年大選后因國會山事件被推特等主流平臺封禁,而馬斯克在2022年又戲劇性地收購了推特并將其更名為X,兩人在輿論場上的利益沖突變得不可調和。馬斯克試圖打造一個“言論自由”的絕對廣場,甚至一度恢復了特朗普的賬號,但他明確表示,特朗普若重返總統寶座對國家而言并非好事。
馬斯克和特朗普的矛盾事實上延續已久,哪怕是馬斯克在大選時對特朗普的支持,看起來也未必經得起考驗。在2022年的一次采訪中,馬斯克就曾經表示他更傾向于支持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作為2024年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當時,這一表態徹底激怒了將德桑蒂斯視為黨內最大潛在對手的特朗普。于是,便有了文章開頭那場互相攻擊的罵戰——特朗普在阿拉斯加的一場集會上稱馬斯克“被高估”,而馬斯克則嘲諷特朗普“太老了”,應該“駛向夕陽”。
近期兩人快速惡化的關系,再度證明了他們之間的所謂“兄弟情”只是逢場作戲。在特朗普穩坐美國總統寶座的同時,馬斯克卻發現曾經的盟友大手一揮,即將大幅度削減電動車補貼——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BBB)需要大幅減稅1.6萬億美元但未削減支出,就此被馬斯克批評為“令人作嘔的政治分肥”,而且法案中還會撤銷電動汽車強制令及數十億美元補貼,這毫無疑問會直接影響特斯拉利益,由不得他不反對。
于是,兩人的關系迅速從同舟共濟進階到同室操戈:馬斯克在社交媒體迅速轉發1992年特朗普與性侵案主犯愛潑斯坦聚會的視頻,暗示特朗普牽涉蘿莉島事件,并稱“未公開的檔案藏有真相”;而特朗普則威脅取消SpaceX的政府合同,并稱馬斯克“瘋了”。
很顯然,在這場網紅之爭對決中,沒人能夠全身而退。但對馬斯克來說,身處多重壓力中心的他,局面顯然更加復雜。
03
馬斯克帝國的未來,懸于政治鋼絲之上
這場從決裂到試探性緩和的過山車式劇情,其根本原因在于,馬斯克的商業帝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深地暴露在巨大的政治風險之下。
?特斯拉(Tesla):CNN的分析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家電動汽車巨頭所面臨的風險是“巨大的”。它的崛起,與全球范圍內的環保政策和聯邦政府的稅收抵免等補貼密不可分。特朗普若重返白宮,他所代表的傳統能源利益集團,以及他對氣候變化議題一貫的輕視態度,很可能轉化為對電動汽車支持政策的“扼殺”。更不用說,與特朗普的公開決裂,還可能疏遠那些支持特朗普的潛在特斯拉車主和投資者。
?SpaceX與星鏈(Starlink):這是馬斯克手中最令任何政治對手感到棘手的王牌。正如CNBC和路透社的報道所梳理的,SpaceX幾乎已成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戰略中“大到不能倒”的關鍵一環。它不僅承接了NASA絕大多數的發射任務(包括利潤豐厚的月球著陸器合同),其“星鏈”系統更是在俄烏沖突中展現了足以影響戰局的地緣政治價值。因此,即便特朗普對馬斯克個人充滿敵意,他也無法輕易切斷與SpaceX的合作。未來的博弈,將更多圍繞合同的細節、定價,以及馬斯克對“星鏈”這個準軍事資產的個人控制權展開。這恰恰是馬斯克不敢將關系徹底推向懸崖的原因。
?X平臺:這里是他們意識形態沖突的“主戰場”。一個特朗普治下的政府,會如何對待這個由他昔日“盟友”、今日“敵人”所掌控的強大輿論平臺?是會因其“言論自由”的立場而放松監管,還是會因其巨大的社會動員能力而視其為威脅,施加更嚴格的審查?X平臺的命運,將成為未來美國政治與科技巨頭關系的試金石。
04
政治與經濟的盤根錯節,企業家或許永遠無法純粹
馬斯克與特朗普之間的恩怨,已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故事。它像一個寓言,揭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深刻命題:
當科技領袖成為政治力量:馬斯克的經歷雄辯地證明,當一個企業家的影響力滲透到國家安全(星鏈)、公共輿論(X平臺)和關鍵產業(特斯拉)的方方面面時,他就再也無法自詡為純粹的商人或工程師。他的一舉一動都將被置于政治的顯微鏡下,他的企業也必然會卷入復雜的政治博弈之中。
創新與政治周期的永恒博弈:新能源、太空探索,這些需要數十年如一日的長期投入和穩定政策支持的宏大事業,卻不得不面對政治鐘擺的劇烈搖擺。企業的長遠規劃與政府的短視政策之間如何共存,是所有致力于未來的創新者都必須面對的難題。
車云小結
馬斯克與特朗普的故事,完美詮釋了“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古老的格言。但在這個故事里,或許還要加上一句——“以及永遠的、巨大的自我”。他們的合作,始于利益的契合與相互需要;他們的決裂,則源于當各自的“自我”膨脹到無法再在同一個舞臺上共存,且利益的天平開始傾斜之時。
馬斯克的“自我”依然巨大,但他的商業帝國更加龐大。當這個帝國因為一場可能升級的政治爭斗而面臨實實在在的威脅時,這位船長,自然需要更合理的選擇。在一個日益極化的世界里,即便是最前沿的科技、最宏大的夢想,也無法逃脫政治的引力。而馬斯克的商業帝國,這艘滿載著人類未來想象的巨輪,能否在這片波濤洶涌的政治海洋中安然駛過,不僅取決于其自身的科技實力,更取決于它的船長,將如何在利益、理想與那個巨大、不羈的“自我”之間,找到新的、更精明的平衡。這場戲,顯然還遠未到落幕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