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大,大在學問,大在大師,大在明德立信!
然而現實狀況是,有的大學面積盡管很大,大師盡管很多,但學問和學校的品德建設不一定讓人信服。
5月27日,復旦大學120周年校慶。逢此盛典,自然少不了其他高校的祝賀。賀禮有沒有不說,但賀詞一家也不能少。一時間,全國各大高校的官微熱鬧非凡。
原本以為這應該是一場各大高校展現文脈功底的盛宴,可誰能料到,清華、浙大等六大名校卻上演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清華與浙大的賀信一字不差,上財、中大、廈大、北師大的賀詞也高度雷同。
這場本應充滿文化韻味的比拼,就這樣淪為了一場荒誕鬧劇。
這可是莘莘學子最最最向往的頂尖學府,出現如此詭異現象。尤其是清華和浙大,不僅賀信里的文字標點符號一樣,甚至連發布時間都不差一點,讓人訝異。
大學是什么地方,是鴻儒碩彥云集之地,是傳承文化底蘊、弘揚人文精神的殿堂。若連一紙小小的賀箋、幾句簡短的賀詞都是“換湯不換藥”,不僅會讓人對這幾所高校的工作態度產生懷疑,更不得不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前景深感憂慮。
六大名校賀信“撞衫”事件發生后,眾人紛紛猜測:這些看似思緒澎湃、氣象萬千、文采斐然的文字,若非相互抄襲,便極有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
畢竟,在這個代筆盛行的時代,這樣的猜測并非毫無依據。
但無論這些賀信是請槍手代勞,還是借助AR技術生成,如此不加修飾的復制粘貼,甚至連簡單的改稿都不愿花費心思,就公然發布出去,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作為高等學府中的頂尖存在,這六大名校難道不覺得羞愧嗎?
這六所學府的校長,難道不會為此臉紅嗎?
事實上,賀信“撞衫”“雷同”的事,在清華、浙大身上早有先例。早在2022年東南大學120年校慶時,這兩所高校的賀信同樣一模一樣、一字不差。
不可否認,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的流行,文字逐漸遠離大眾視野,其獨特的思考魅力正被碎片化的視頻所替代。但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作為中國文脈傳承與傳播的核心陣地,高等學府都不應隨波逐流,淪落到連賀信都抄來抄去,或他人代筆或依賴技術的地步。
眾所周知,中國漢語博大精深,一字一詞、一句一語,在不同語境中皆蘊含著不同深意,這也正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然而,六大名校卻在這次復旦120年校慶這個最應彰顯這種魅力與思想的舞臺上,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我認為此事帶來的沖擊,早已超越了斯文掃地的層面,更是對文字、對中國文化的公然蔑視與褻瀆。
截至目前,關于清華、浙大等六所高校在祝賀復旦建校120年慶典中出現荒誕情況的原因,尚未見到任何官方解釋。
但這場風波,無疑給整個高等教育界敲響了警鐘。高校的職責,不僅在于傳授知識、培育人才,更在于守護和弘揚文化精神。
賀信“撞衫”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卻折射出當下部分高校在文化建設上的敷衍與懈怠。若任由這種風氣蔓延,未來的大學,或許會在學術研究、人才培養等諸多領域暴露出更多問題。
長此以往,大學的精神內核將逐漸被侵蝕。
大學之大,大在學問,大在大師,大在明德立信!大學也并非工廠,公文寫作更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校慶賀信亦非商品,它承載的是學校的聲名與文脈。而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
撞衫不可怕,互抄作業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賀信“撞衫”后還一言不發,這就讓網友有點尷尬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