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火得一塌糊涂,其實都是為了生存。”“應該拿不到諾獎,只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胡金牛、陳璟兩位教授的官網簡介,近日憑借“耿直”火出了圈。
打開兩位教授的簡介頁,撲面而來的幽默讓人忍俊不禁。
胡教授大方承認在頂刊發表的60余篇論文,部分發在“水刊”,擔任期刊審稿人是“被人強拉進去的”。他更用十條風趣的“招生Tips”勸退部分學生:“本人幽默感有限”“基本沒有博士名額”“請太聰明的同學不要聯系我”“不要背地里說老師事兒多”。
胡教授的榮譽包括“2006年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2008年感動中國特別獎獲得者”“2022年奧林匹克杯得主”。
我們講個熱知識,這三項榮譽獲得者依次是:“所有網民”“全體中國人”“中國人民”。是不是突然有了參與感?
陳教授的簡介同樣“實誠得可愛”:榮譽稱號都是“浮云”,不會幫學生找工作,甚至調侃自己發過的百篇論文“絕大多數不想再讀第二遍”。
這已是兩位教授第二次因簡介走紅,他們也被譽為南開的“抽象雙雄”。
(胡金牛教授在天津廣播電視臺《我們愛科學》講“核天體物理學家研究啥”)
(陳璟教授工作中)
幽默只是表象,實力才是硬核。
陳教授一面用《少林足球》臺詞解構榮譽,一面清晰列出科研門檻:碩士需1篇一作論文,博士需3篇。學生坦言,胡教授課堂“嚴謹細致”,他的樂觀教會大家“樂在其中”。
數據印證了人氣——胡教授主頁訪問量突破23萬次,陳教授簡介吸引17萬人次瀏覽。
南開大學對此展現了開放包容的姿態:“教師可自行編輯簡介,校方不干涉。”
教授實誠到令人發笑的簡介,引起了網友的激烈爭論。
支持者盛贊:“智商情商雙高!有真材實料才敢如此坦蕩,為人難得。”認為幽默背后是實力與真誠。
也有反思聲:“若非頂尖學府教授,這樣寫簡歷100%失業。”“因為稀缺,所以走紅,是喜是悲?”“這就是當代物理人的窘境。”
部分網友解讀為“以自嘲影射教育亂象”。
胡金牛與陳璟的走紅,絕非一場簡單的聽段子狂歡。985院校教授們自愿撕下“高冷”面具,“不裝”其實來自實力支撐下的坦誠。試問:“保證每天有3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從事科研”,有多少高校師生能做得到?
北大提前批多省補錄,招不到學生了?|大象家長圈
51家!鄭州市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發布→
20名!鄭州大學公開招聘行政專員
編輯:曹亞勤 | 審核:靳暉 彭向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