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一個部落的居民游行抗議緬甸四星公司與中國合作伙伴在他們的家鄉開采鉛礦,認為該項目既不透明又會破壞環境。
他們指的是中緬公司的一個計劃,在貝貢鎮(Pekon)迪杰格村(Thi Kyeik)的河流上游建設一個大型鉛礦開采項目,今年2月已開始安裝重型機械。
巴東族(Pradawng)是緬甸克耶族的一個分支,聲稱已在撣邦繁衍近400年,有3000多人口。他們日前在村里舉行抗議集會,舉著寫有“不透明、不負責”的橫幅。
當地的巴東族人指出,該項目并未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們擔心采礦作業產生的有害化學物質會污染環境。他們嘗試封鎖道路,阻止車輛通行,并威脅要扣押采礦設備。
數百名抗議的緬甸部落成員走上山坡,來到一個洞穴般的礦場,那里有一家與鄰國人合資企業的巨型銑床,準備在他們祖籍地的巖石上研磨鉛礦。
預計對這種重金屬的需求將上升,因為全球能源轉型所需的電池中需要使用這種金屬。
但它的開采會污染環境,布拉當(Pradawng)部落的人舉著橫幅,上面寫著:“不透明,就不會擔責”。
24歲的抗議領袖昆金敏楠(KhunKhine Min Naing)說:“我們沒有任何用祖先的遺產換取金錢或財富的計劃。”
“這片土地是我們部落的尊嚴。”
昆金敏楠說:“我們只是要求我們應該擁有的土著權利。”他要求推遲采礦計劃,直到戰爭結束,由文職政府對其進行審查。
鉛是一種有毒金屬,最常開采用于鉛酸電池。
可充電鉛酸電池廣泛應用于車輛,包括提供輔助電源的電動汽車,以及用于存儲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技術產生的電力。
這種金屬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引起重大公共衛生關注的10種化學品之一”,在全球市場上精煉價格約為2,000美元/噸。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稱,提取它會污染當地的土壤和水源,兒童尤其容易受到污染。
除了健康風險,當地人還擔心環境破壞,村民們表示,近年來采礦活動的增加導致了更多的洪水和泥石流,摧毀了整棟房屋。
穆朱朱妮(Mu Ju July),19歲,靠在礦渣堆里撿碎鉛賣為生。
一系列的勘探活動可能會給她帶來意外之財,但她擔心這會浪費子孫后代的生計和家園。
“我們不想讓這片土地的環境被破壞,留給下一代。”昆金敏楠說,“我們不想被視為歷史罪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