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9日,是“世界女性生殖健康日”,目的就是呼吁女性關注自身健康。而女性的各類健康中,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殺手。香港樂壇天后梅艷芳就被宮頸癌奪走了生命……究竟它是怎么發生的?又是怎樣威脅女性的健康和生命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宮頸癌。
簡單認識宮頸癌
宮頸癌又稱子宮頸癌,指發生在宮頸陰道部或移行帶的鱗狀上皮細胞及宮頸管內膜的柱狀上皮細胞交界處的惡性腫瘤。宮頸癌是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的女性惡性腫瘤,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全球每年新發病例近53萬,約25萬女性死于宮頸癌,其中發展中國家占80%。而我國每年新增病例約13.5萬,其中8萬人因此死亡。
但其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我國宮頸癌的發生,在地理分布上的特點是高發區常連接成片,各省宮頸癌相對高發區的市、縣也常有互相連接現象,總的趨勢是農村高于城市、山區高于平原。
而宮頸癌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各國、各地報道也有差異,我國發病年齡以40~50歲為最多,60~70歲又有一高峰出現,20歲以前少見。但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這也就意味著,更多的女性將成為宮頸癌的受害者。
宮頸癌發病原因有哪些?
1、HPV病毒感染
HPV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是某一類型病毒的統稱。HPV中的40種可以感染生殖器部位,部分種類具有引發宮頸癌的很高風險。大多數情況下,生殖器感染了HPV病毒后都可以自愈,所以并沒有什么危險。但是如果感染某些HPV并轉成慢性,就有可能引發宮頸細胞的病變,這種病變可能導致癌癥。全世界范圍內,90%的宮頸癌是由HPV病毒引發的。
HPV病毒非常常見,絕大多數有過性經歷的人不論男女都會在人生中某個階段感染上HPV。因為這種病毒具有潛伏性,所以有可能在一次性經歷被傳染后,會攜帶HPV很多年。使用避孕套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但卻不能完全阻止病毒的傳播。HPV也可能會引發外陰、陰道、陰莖、肛門、口腔部位的癌癥。
2、性行為
18歲以下的女性,宮頸發育尚未完全成熟,如果過早進行性生活,容易增加對致癌因素的敏感度,加大患子宮癌的幾率。
性伴侶過多也是女性患宮頸癌的危險因素之一。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性伴侶≥10個的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如果性伴侶患有陰莖癌,或性伴侶曾與患有宮頸癌的女生有過性接觸,則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3、月經及分娩因素
經期衛生不良、經期延長,早婚、早育,多產、多次人流等。
4、吸煙
吸煙作為HPV感染的協同因素,可能會讓病毒感染變成持續感染,增加宮頸癌的患病風險。
5、生活習慣不當
宮頸癌發病率增高,逐漸年輕化與女性精神壓力大、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等有關。休息不好,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入侵。
6、遺傳
許多患宮頸癌的女性,她們的姐妹和母親往往發現患有不同程度的宮頸疾病。
7、長期大量使用避孕藥
服用口服避孕藥8年以上宮頸癌特別是腺癌的風險增加兩倍。
8、免疫缺陷與抑制
HIV感染導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術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導致宮頸癌的發生率升高。
9、其他病毒感染
皰疹病毒Ⅱ型(HSV-Ⅱ)與宮頸癌病因的聯系不能排除。
出現這些癥狀要小心
1、陰道不規則出血
陰道不規則流血,或者經期延長、經量增多,絕經后的陰道出血。一般外生型癌出血較早,內生型癌出血較晚。
2、接觸性出血
部分患者(年齡在30歲以上,已生育過的婦女),可能會出現同房出血和婦科檢查后陰道出血。
3、陰道分泌物(白帶)異常
大多表現為白帶增多,并伴有顏色(混有血色)和氣味(惡臭)的變化。
晚期患者可以出現陰道大出血、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水腫、貧血、發熱、少尿或消耗惡液質等臨床表現。
宮頸癌的5個認識誤區
誤區一:感染了HPV病毒就會患宮頸癌
宮頸癌的發病與HPV病毒感染密切相關。但是,感染了HPV并不一定會患宮頸癌,HPV有100多種亞型,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50%~90%的HPV感染可在感染后的數月至2年內被免疫系統清除,不會導致長期的危害。
誤區二:宮頸糜爛會變成宮頸癌
宮頸糜爛在已婚婦女中非常常見,女性在做體檢時一般要求宮頸活檢,很多女性認為宮頸糜爛會發展為宮頸癌,因而對宮頸糜爛感到非常恐懼,其實兩者之間并無必然的聯系。
誤區三:不重視婦科檢查
女性感染HPV病毒一般經過5到10年左右才能發展為宮頸癌,只要在此期間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完全有可能及時發現疾病的“苗頭”,并將其扼殺在萌芽階段。建議育齡期女性務必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細胞學 (TCT)檢查等宮頸細胞學檢查。尤其是對于宮頸癌的易發人群,更不可掉以輕心。
誤區四:“蛛絲馬跡”視而不見
宮頸癌的早期癥狀與宮頸糜爛很容易混淆,可能不會引起患者的任何不適,偶爾出現接觸性出血、白帶異常也沒有到醫院檢查,沒有引起注意,以致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專家提醒,育齡期女性應該學會關注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有時雖然只是“蛛絲馬跡”,卻有可能藏有隱患。
誤區五:打了HPV疫苗后還需要進行篩查嗎?
打了疫苗也要定期篩查。因為HPV病毒有100多個型別,現有疫苗重點是針對高危型HPV 16和18進行打擊,即便是9價疫苗也并不能100%預防宮頸癌。由于其他HPV型病毒也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即便接種過疫苗,還是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包括HPV檢查和細胞學檢查。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使用,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有不適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下留言。
作者介紹
華克勤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簡歷:擔任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上海婦產科分會前任主任委員、上海市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婦科腫瘤分會候任主委、衛生部4級婦科內鏡培訓中心主任、上海市婦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
擅長婦科微創、腫瘤內分泌等醫學研究。先后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個人、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醫技創新獎、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導師。
每天動動腦,身體不易老
看圖猜成語:
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吧
(上一期答案:煙)
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
一起來猜猜猜!
看圖猜成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