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征文活動背景與目標
中國藝術歌曲走過百年發展歷程,以其融合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色與詩詞歌賦的精華、巧妙結合西方音樂作曲技法的獨特藝術魅力,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風格、審美價值與文化內涵。詩樂和鳴 · 雅正承新——首屆中國藝術歌曲研究學術論文征集活動旨在以學術研究為紐帶,推動中國藝術歌曲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誠邀海內外學者共襄盛舉,為中國音樂文化的繁榮貢獻力量。論文征集活動將由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著名歌唱家、音樂教育家廖昌永教授擔任評委會主任;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社長,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音樂理論家張巍擔任執行主任。
本次論文征集活動的舉辦將主要圍繞以下三個目標展開:
1. 以研究促發展:深化中國藝術歌曲的理論研究,進一步弘揚與發展中國藝術歌曲,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2. 以創新促交流:搭建學術交流平臺,促進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對話。為優秀研究成果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逐步構建中國藝術歌曲理論研究的體系化建設,涵蓋創作、表演、教學、科研、傳播等方面,成為加快建構中國藝術學學科自主知識體系的一項重要工作。
3. 以參與促推廣:通過論文征集活動的舉辦與成果發布,提升公眾對中國藝術歌曲的認知與理解,推動其在音樂教育和表演中的應用。通過在高校舉辦研討會、音樂會等系列活動,以美育浸潤學生,提升美育素養。
二、組織機構
上海音樂學院
華中師范大學
中國音樂家協會高校音樂聯盟
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中國聲樂藝術研究中心
湖北省中國藝術歌曲研究與推廣中心
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科研處
學術支持單位:
《人民音樂》編輯部
《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編輯部
《音樂創作》編輯部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編輯部
《歌曲》編輯部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編輯部
《文華音樂理論集刊》編輯部
三、征文活動對象
1.全國高校音樂專業教師、研究生、本科生
2.獨立音樂學者、藝術團體從業者
3.中小學音樂教師及藝術教育研究者
四、征文活動要求
主題參考(供選但不限于):
1.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技法與風格演變
2.中國詩詞與藝術歌曲的融合研究
3.中國藝術歌曲演唱實踐中的藝術處理與教學研究
4.中國藝術歌曲的跨文化傳播與當代價值
5.中國藝術歌曲的美學價值研究
6.現當代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研究
學術規范:
1.論文需為原創未發表作品
2.字數:5000—10000字
3.提交內容:
(1)論文全文,包括中文摘要(300字)、關鍵詞(3—5個)
(2)作者信息:姓名、出生年、性別、工作或學習單位、職稱或職務、通信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
4.項目備注:稿件為特定科研項目成果,請注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5.著錄規范等詳見文末附件
6.提交方式:通過指定郵箱(17317821173@163.com)提交PDF與Word雙版本文件,郵件標題注明“姓名+論文題目”
7.論文提交截止時間:2025年9月30日
五、征文活動安排
階段
時間
內容
征文啟動
2025年6月
發布征文通知及細則
征文截止
2025年9月30日
接收論文
評審及
結果公示
2025年10月
評審委員會評審
線上公布獲獎論文名單
頒獎典禮
2025年11月5—7日
獲獎論文作者將受邀參加頒獎典禮、學術研討會、獲獎論文宣讀等系列學術活動
六、獎項設置
一等獎(6名)
二等獎(10名)
三等獎(15名)
優秀獎(若干)
七、后續學術支持
1. 獲獎論文將有機會擇優推薦至相關期刊發表
2. 獲獎論文獎有機會納入《文華音樂理論集刊》相關專題陸續發表
3. 部分獲獎論文將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結集出版
八、其他事項
1.參賽者需簽署《學術論文原創性聲明書》(請作者提交論文時一并附上本聲明書的簽字掃描件;若為多位作者合作論文,需全體作者簽字確認;主辦方保留對聲明的最終解釋權及學術不端行為的認定權)。
2.主辦方有權將獲獎論文用于相關學術宣傳,作者保留著作權。
3.咨詢電話:021-53307543。
附件:1.著錄規范;2.學術論文原創性聲明書。
來源:上音出版社、科研處
編輯:肖陽
審核:張卓
小音家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