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藏·第三編·叢書卷
盤珠集(全三冊)
編著者:(清)嚴潔 施雯 洪煒 纂輯
《中華醫藏》編委會 編 江凌圳 主編
定價:2400元
ISBN:978-7-5013-8134-0
《盤珠集》十八卷,嚴潔、施雯、洪煒纂輯,清嘉慶九年(1804)小眉山館木活字本,現藏浙江省中醫藥研究院圖書館,《胎產癥治》《虛損啟微》據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同版本補配。
嚴潔,字青蓮,號西亭。施雯,字文澍,號澹寧。洪煒,字霞城,號緝庵。三人同里,為浙江余姚人,人稱“姚江三醫家”。診病遇險難之證,三人常反復研討。三人著作合刊為《盤珠集》。
此集成于清乾隆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750—1761),含《得配本草》《氣運摘要》《脈法大成》《胎產癥治》《虛損啟微》五種,包括本草、運氣、脈法、胎產、虛損等內容。嘉慶九年由后人施愛亭、洪西郊,以及同里張煥共同刊行。
《得配本草》:本書選自《本草綱目》種藥物600余味,考訂藥物的得、配、佐、和,詳細介紹藥物的性味、主治及禁忌等。
《氣運摘要》:本書為嚴潔撰。闡發《內經》天元紀大論等經旨,探討五運六氣及六氣勝復病等內容,凡論8篇。
《脈法大成》:本書上卷詳論診脈法及各類脈主病等,計53篇;下卷論陰陽伏脈、察脈虛實等,計36篇。
《虛損啟微》:本書乃洪煒撰,專論虛損疾病。
《胎產癥治》:本書記錄三家治療婦科疾病的經驗。
中華醫藏·第三編·叢書卷
聊復集(全一冊)
編著者:(清)汪必昌 輯纂
《中華醫藏》編委會 編 江凌圳 主編
定價:800元
ISBN:978-7-5013-8135-7
《聊復集》五卷,清汪必昌輯纂,清嘉慶十五年(1810)刻本,現藏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
汪必昌(1754—?),字燕亭,新安(今安徽歙縣)人。家世業儒,幼時辛苦,為除母恙,棄儒習醫。游吳越、歷齊魯、至燕趙、入京都,居京城逾二十載。任御前太醫九年,獲嘉慶帝封賞。
此集成于嘉慶十五年,包括五種,分別為《醫階診脈》《醫階辨證》《醫階辨藥》《眼科心法》《喉齒科玉鑰全函》。此集重視分門別類,診脈、辨證、辨藥等依次進階,眼科、口齒咽喉等分科敘述,內容既不錯雜又相互聯系,方便醫家選擇研習。
《醫階診脈》:本書分23目,分述脈學要義,并附診法體用1則。
《醫階辨證》:本書載述139篇有關相似癥狀或體征的鑒別診斷。其特點是診察鑒別,注重細節;辨析病機,言簡意賅。
《醫階辨藥》:本書以“十劑”作為藥物的分類框架,分為補劑”“泄劑”“宣劑”“通劑”“潤劑”“燥劑”“滑劑”“澀劑”“輕劑”“重劑”,以及“湯劑”“丸劑”等共12類,選取常用藥物620余種進行比較與辨別,分析其性能差異。注重考察藥物同效異治、辨明同種藥物運用差異、闡述不同炮制功效差異等。
《眼科心法》:本書對眼科辨治綱領進行約要闡述,其中所述金針撥內障法在《審視瑤函》之前。
《喉齒科玉鑰全函》:本書實為鄭梅澗《重樓玉鑰》之上集。
中華醫藏·第三編·叢書卷
濟世全書(全八冊)
編著者:(清)汪啟賢 (清)汪啟圣 選注 (清)汪大年等 增補
《中華醫藏》編委會 編 江凌圳 主編
定價:6400元
ISBN:978-7-5013-8198-2
《濟世全書》三十二卷,清汪啟賢、汪啟圣選注,清汪大年等增補,清康熙二十年至四十年(1681—1701)刻本,現藏上海圖書館。
汪啟賢,生卒年不詳,字肇開,自號悟真子,清歙縣人,康熙年間行醫于吳越,精通養生術法。
汪啟圣,生卒年不詳,字希賢,汪啟賢之弟。
汪大年,生卒年不詳,字自培,汪啟賢之子。
此集成于清康熙年間,收書二十七種,共三十二卷,包括《悟真指南》《添油接命金丹大道》《女媧氏煉石補天》《清靜金丹大道》《六種應驗神方》《虛癆匯選應驗良方》《女科匯選應驗良方》《幼科匯選應驗良方》《外科應驗良方》《動功按摩秘訣》《中風癱瘓驗方》《蠱膈匯選驗方》《匯選方外奇方》《匯選增補應驗良方》《廣嗣秘訣驗方》《性命道統》《道體源流》《金丹撮要》《三峰祖師秘訣》《醒世理言》《養生須知》《食物須知》《湯液須知》《脈訣宗機》《醫學碎金》《明醫治驗》《臟腑辨論》。
《悟真指南》二卷:本書融儒釋道為一家,以歌訣形式載內丹功法,主張形神俱練,后附釋義。
《添油接命金丹大道》一卷:本書主張以生命為燈、精氣為油,通過練功不輟,待精滿氣足,方可續命延年。
《女媧氏煉石補天》一卷:本書記載四十八首養生延年的丹、丸、膏等方。
《清靜金丹大道》一卷:本書記載三十首內功口訣。
《六種應驗神方》一卷:本書記載烏須黑發固齒明目、治療咽喉三十六癥、治療九種心疼腹痛痞塊積聚、偏墜疝氣等神方驗方近百首。
《虛癆匯選應驗良方》一卷:本書主要分為虛勞、吐血、咳、虛損四部分,分別收載了有關虛癆病癥的治療方法和方劑。
《女科匯選應驗良方》一卷:本書主要收錄了治療婦科疾病的多種應驗良方并保存了大量已佚中醫女科文獻及其他佚書中的有關資料。
《幼科匯選應驗良方》一卷:本書主要收錄了治療兒科疾病的多種應驗良方。
《外科應驗良方》一卷:本書收錄了多種經過實踐驗證、效果顯著的外科治療方劑。
《動功按摩秘訣》一卷:本書主要介紹了成人推拿治療和小兒推拿療法,特別強調辨證練功和自我保健的重要性。
《中風癱瘓驗方》一卷:本書主要收錄了治療中風癱瘓的多種經驗方劑。
《蠱膈匯選驗方》一卷:本書載述蠱脹、翻胃嗝噎、嘔吐、噯氣嘈雜、吞酸等疾病的醫論及治方,為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匯選方外奇方》一卷:本書輯錄了數十首明代以來的效驗服食成方,如長生固本丹、延齡至寶丹、還少丹等,這些方劑不僅是道門內煉筑基用方,至今也還是現代醫師常用的補益名方。
《匯選增補應驗良方》一卷:本書共收錄了各種常見病證之適用驗方百余首,內容豐富,涉及多個醫學領域。
《廣嗣秘訣驗方》一卷:本書收錄調經、固精方劑五十余首,對臨床治療不孕不育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性命道統》一卷:本書主要論述長生之法的修煉秘訣。
《道體源流》一卷:本書主要論述修道的修煉秘訣。
《金丹撮要》四卷:本書主要論述金丹的修煉秘訣。
《三峰祖師秘訣》一卷:本書主要記載采補之術及神方。
《醒世理言》一卷:本書收錄數條勸善言論。
《養生須知》一卷:本書記述多種養生按摩功法及日用方劑。
《食物須知》一卷:本書論述水、舊、米、果蔬等多種食物的性味歸經及功效。
《湯液須知》一卷:該書首先概述湯劑服用、熬煮總則,后詳論各方劑組成及煎服法。
《脈訣宗機》一卷:該書為脈學專論。
《醫學碎金》一卷:該書詳述為內科、婦科、外科共七十余種疾病的醫論。
《明醫治驗》二卷:該書上集主要討論虛損,特別是脾胃虧損的治療經驗,同時也涉及肝腎虧損或脾肺腎虧損等病癥;下集則專注于婦科證治。
《臟腑辨論》一卷:該書主要圍繞中醫的臟腑辨證進行深入討論,臟腑辨證是根據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點,辨別臟腑病位及臟腑陰陽、氣血、虛實、寒熱等變化,為治療提供依據的辨證方法。
中華醫藏·第三編·叢書卷
御纂醫宗金鑒(全十六冊)
編著者:(清)吳謙等 輯
《中華醫藏》編委會 編 江凌圳 主編
定價:12800元
ISBN:978-7-5013-8199-9
《御纂醫宗金鑒》九十一卷,清吳謙等輯,清乾隆武英殿刻本,現藏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
吳謙,字六吉,安徽歙縣人,約生活于清朝康熙、乾隆年間,以諸生于太醫院肄習,尤崇仲景之學,官至太醫院判,奉命為《醫宗金鑒》總修官,修書以正醫學。
乾隆年間,因“醫書駁雜,人不知宗”,從而導致“醫道廢弛,師范不立”,故“纂修醫書,以正醫學”。《御纂醫宗金鑒》約于乾隆七年(1742)年集成,乾隆十四年后,作為太醫院醫學教育的教科書之一,沿用至清末,并應用于太醫院醫官的選拔考試中。民國時期和建國初期,許多學社、學習班,仍以此為教材或教材藍本。
《御纂醫宗金鑒》 具有“有圖、有說、有歌訣,俾學者既易考求,又便誦習”的特點,共含子書十五種,凡涉醫十一科。首為《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十七卷、《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八卷。次為《刪補名醫方論》八卷、《編輯四診心法要訣》一卷、《編輯運氣要訣》一卷、《編輯傷寒心法要訣》一卷、《編輯雜病心法要訣》五卷、《編輯婦科心法要訣》六卷、《編輯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六卷、《編輯痘疹心法要訣》四卷、《編輯幼科種痘心法要旨》一卷、《編輯外科心法要訣》十六卷、《編輯眼科心法要訣》二卷、《編輯刺灸心法要訣》八卷。末為《編輯正骨心法要旨》四卷。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十七卷、《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八卷:兩書對東漢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了詳細的注釋和訂正,并選集了歷代《傷寒論》《金匱要略》注本的內容進行集校。
《刪補名醫方論》八卷:本書收錄了清代以前臨床常用的方劑近200首,除記述方名、主治及處方外,還附有方義的注釋和歷代醫家對該方的論述。
《編輯四診心法要訣》一卷:本書詳細介紹了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方法,對每種診法的要點和應用進行了系統的闡述。
《編輯運氣要訣》一卷:運氣學說,又稱五運六氣學說,是中國古代研究自然界氣候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疾病影響的一種學說。它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為指導,以陰陽五行理論為基礎,運用天干地支等符號作為演繹工具,來推論氣候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編輯運氣要訣》采用四言歌訣的形式,對五運六氣進行介紹,便于初學者習誦。
《編輯傷寒心法要訣》一卷:本書將《傷寒論》的總論內容、六經辨證以及傷寒常見病證等“撮其要旨,編為歌訣”,并加以注釋,以便于學習和記誦。
《編輯雜病心法要訣》五卷:本書重點論述了內科雜病的證治,包括中風、類中風、虛勞、痹證、痿證、痙病等四十余種病證。
《編輯婦科心法要訣》六卷:本書主要討論了中醫婦科的常見病證及其證治,分為調經門、崩漏門等九類。
《編輯幼科雜病心法要訣》六卷:本書主要介紹了診察兒科病證的要領及小兒初生后各種雜病的證治
《編輯痘疹心法要訣》四卷:本書詳細論述了痘疹的辨證施治,內容簡要但規范、精辟。
《編輯幼科種痘心法要旨》一卷:本書詳細介紹了種痘的歷史背景、操作步驟以及預防接種后的護理方法。詳細論述了選擇痘苗的標準,強調選擇順苗的重要性等,為古代中醫種痘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編輯外科心法要訣》十六卷:本書以《外科大成》為基礎,論述十二經脈及外科癰疽證治等。
《編輯眼科心法要訣》二卷:本書論述了眼的生理結構、病因和病機,并將眼科疾病分為內障二十四癥和外障四十八癥。
《編輯刺灸心法要訣》八卷:本書詳細介紹了十二經及奇經的循行、經穴部位及其主治,另有各種灸法及針灸禁忌。
《編輯正骨心法要旨》四卷:本書首提“手法”一詞,歸納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
中華醫藏·第三編·叢書卷
沈氏尊生書(全八冊)
編著者:(清)沈金鰲 撰
《中華醫藏》編委會 編 江凌圳 主編
定價:6400元
ISBN:978-7-5013-8200-2
《沈氏尊生書》七十二卷,清沈金鰲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錫山奇豐額安徽刻五十二年(1787)增修本。
沈金鰲(1717—1776),字芊綠,號汲門,贈號再平,晚號尊生老人。江蘇無錫人。早歲習儒,廩貢生,學識淵博,經史皆通,善詩文及醫卜之術。
《沈氏尊生書》自乾隆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773-1774)陸續撰成,集名取“人之生至重,必知其重而有以尊之”之義。含子書五種,《雜病源流犀燭》三十二卷、《傷寒論綱目》十八卷、《幼科釋謎》六卷、《婦科玉尺》六卷、《要藥分劑》十卷。
《雜病源流犀燭》三十二卷:本書按臟腑、奇經八脈、六淫、內傷外感、面部、身形等六門分類,每門下又細分為若干病證,每種病證均設有“源流”一篇,詳細闡述病證的原委、癥狀、病因、病機等,力求從源頭上理解疾病的本質。
《傷寒論綱目》十八卷:本書按照六經的次序,編列《傷寒論》的原文。
《幼科釋謎》六卷:本書將兒科病證分為24類,每類病證先編有四言韻語一首,予以綜括,然后采前人學術經驗,融匯己說,闡述對該病的辨證立法和治法
《婦科玉尺》六卷:沈氏認為取玉尺所刻分寸“堅久不磨”,可以作為衡量、診斷婦女疾病的標準,故以“玉尺”為書名。全書分為九個部分,詳細論述了婦科常見病的辨證施治。
《要藥分劑》十卷:本書將藥物分為宣、通、補、瀉、輕、重、滑、澀、燥、濕等十類,共選藥四百余種,并詳細論述了每種藥物的性味、七情、主治、歸經及禁忌等。
中華醫藏·第三編·叢書卷
鄭氏彤園醫書(全四冊)
編著者:(清)鄭玉壇 撰
《中華醫藏》編委會 編 江凌圳 主編
定價:3200元
ISBN:978-7-5013-8201-9
《鄭氏彤園醫書》二十二卷,清鄭玉壇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星沙述古書局木活字本,現藏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
鄭玉壇,字彤園,湖南長沙人,約生活于清乾隆、嘉慶年間。少時好讀醫書,晚年專心纂萃方書,尤服膺吳謙等所編《御纂醫宗金鑒》,以為藍本,復搜各家之說,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撰為此書。
《鄭氏彤園醫書》,成于乾隆六十年(1795),初刊于清嘉慶元年(1796),含《大方脈》《彤園幼科》《彤園婦科》《彤園外科》四種,計二十二卷。鄭氏以發揮仲景傷寒為宗旨,以傷寒為百病之法,對各種病癥闡述其分證論治之奧旨,兒科、婦科、外科亦衷仲景之學,廣搜各家之說,結合臨床實際,節刪增益,且繪圖立說,旨歸切要。
《大方脈》六卷:本書主要對傷寒及雜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進行系統的闡述。
《彤園幼科》四卷:本書詳細探討了驚風、痙病、癇病、神病、疳疾等二十四種幼科病證,并附有指紋、紋圖、穴道要圖等,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診斷方法。
《彤園婦科》六卷:本書內容全面,涵蓋了婦科疾病的各個方面,不僅引用了歷代醫家的理論,還結合了作者自身的臨床實踐經驗,為后世中醫婦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指導。
《彤園外科》六卷:本書主要介紹了外科疾病的多種特色治法,如灸法、砭法、針法、照法、烘法、拔法、蒸法、烙法等。
中華醫藏·第三編·叢書卷
醫學四要(全三冊)
編著者:(清)蔡貽績 輯
《中華醫藏》編委會 編 江凌圳 主編
定價:2400元
ISBN:978-7-5013-8202-6
《醫學四要》十八卷,清蔡貽績輯,清道光三年(1823)翰墨園刻本,現藏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
蔡貽績(約1752—1823后),字乃庵,攸縣(今湖南株洲)人。中年補弟子員后,殫心醫學。
《醫學四要》于清嘉慶十七年至道光三年(1812—1823)陸續付梓。含《醫學指要》六卷、《醫會元要》一卷、《傷寒溫疫抉要》五卷、《內傷集要》六卷,共四種十八卷,是一部針對脈學、經絡、外感、內傷的專題性叢書。
《醫學指要》六卷:本書詳細論述了臟腑經絡、骨度、內外相因之理,以及脈訣體象主病兼病之各家要旨,列舉了病證治法,并涉及傷寒、婦人、小兒脈要等內容。
《醫會元要》一卷:本書詳細論述了臟腑、經絡、骨度、營衛、三焦、十二經脈主病、十六絡脈主病、十二經別、十二經筋主病等內容。
《傷寒溫疫抉要》五卷:本書分為傷寒和溫疫兩大門,詳細論述了傷寒和溫疫的脈證、方治等內容。
《內傷集要》六卷:本書詳細論述了內傷虛損和失血病證,載有治方百余首。
中華醫藏·第三編·叢書卷
醫述(全六冊)
編著者:(清)程文囿 輯
《中華醫藏》編委會 編 江凌圳 主編
定價:4800元
ISBN:978-7-5013-8203-3
《醫述》十六卷,清程文囿輯,清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前八卷現藏中山大學圖書館,后八卷現藏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程文囿(約1761—1833后),字觀泉,號杏軒,安徽歙縣人。清代新安醫家。少業儒,博學工詩,自弱冠起潛心醫學,后漸醫名顯卓,且醫德高尚。著有《杏軒醫案》三卷。
《醫述》于清乾隆五十七年至道光九年(1792—1829)陸續成書,共十六卷,含《醫學溯源》二卷,《傷寒提鉤》《傷寒析疑》各一卷,《雜證匯參》八卷,《女科原旨》《幼科集要》《痘科精華》《方藥備考》各一卷。全書雖皆述舊,但“所輯群言,只其切要”,于古今醫術揭要提綱,學者讀之可遵道得路。
《醫學溯源》二卷:本書匯集了歷代醫籍三百余種,兼及經史子集,對醫學的起源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保存了豐富的中醫學術資料。
《傷寒提鉤》一卷、《傷寒析疑》一卷:兩書對《傷寒論》進行了提綱挈領式的闡釋,不僅對《傷寒論》的原文進行了分類和概括,還對其中的脈法、傳經、辨證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對《傷寒論》中的398條重點脈證與疑難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釋義和析疑,共涉及102個專題,使《傷寒論》的學習更加系統化和條理化。
《雜證匯參》八卷:本書主要介紹內科雜病為主的多種疾病證治,每一病證后都選列了《內經》《脈經》及后世有關醫論,詳細記述了病名、病因、病狀、治法及方劑,并間附醫案。
《女科原旨》一卷:本書主要涉及女性生理和病理的特點,以及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幼科集要》一卷:本書主要對臍風、驚風、慢脾、發熱、咳嗽、吐泄、瘧、痢、痛風等小兒常見病證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痘科精華》一卷:本書主要討論了天花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方藥備考》一卷:本書分為《方論》和《要略》兩部分,精選名方百余首,并對五十余味藥物進行藥解。
國家珍貴古籍叢刊
宋本花間集
編著者:(后蜀)趙崇祚 輯
定價:120元
ISBN:978-7-5013-7449-6
本書屬于《國家珍貴古籍叢刊》系列之一,本系列入選《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重點出版項目(第一批)》,按照“品種完整、注重普及、體現價值、避免重復”的原則,從第一至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選取時代早、流傳少、價值高、經典性強的五十種善本高精彩印,首批十種,每種均請該領域專家撰寫導讀,促進古籍成果整理。
本書為第二輯入選典籍之一,宋本花間集十卷 (后蜀)趙崇祚輯,宋刻遞修公文紙印本。《花間集》是五代后蜀文學家趙崇祚輯選的晚唐至五代詞總集,成書于后蜀廣政三年(940)。全書共分十卷,書前有蜀人歐陽炯所寫序文,書中選錄了溫庭筠、皇甫松、韋莊等十八家詞作共五百首。本次選用國家圖書館藏宋刻遞修公文紙印本四色精裝影印。
清代詩歌總集珍本叢刊(全一百冊)
編著者:王卓華 侯榮川 編
定價:80000元
ISBN:978-7-5013-8377-1
《清代詩歌總集珍本叢刊》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全清詩歌總集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本書收錄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首都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所藏珍稀清詩總集文獻52種,包括《百名家詩鈔》《國朝詩萃》《壺隱居選錄越七十一家詩集》《同聲集》等,其中稿本5種、鈔本6種、清刻本41種。本書所收文獻多為海內孤本,文獻價值、版本價值、詩學價值、史料價值突出。
清詩總集是研究清代詩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資源,而且總集能體現出編者的學術思想、美學觀念及與之相關時代的社會環境、歷史進程、文化風氣、文學思潮、文人群體等方面信息,這對研究清代文學史、思想史、社會史有重要價值。
近代文化遺產史料匯編(全四十二冊)
編著者:田奇 編
定價:33600元
ISBN:978-7-5013-8018-3
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起步于20世紀初,在動蕩的時局里保存了大量民族文化的瑰寶與珍跡,并且留存了大量相關文獻。《近代文化遺產史料匯編》以影印的方式搜集整理了近代產生的,涉及中國文化遺產的史料188種,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1.近代中外學者對文化遺產進行深度考察研究的著作,如《西來初地華林寺考訪記》《大足石刻之藝術與佛教》等;2.總體調查某一地區文化遺產留存和保護狀況的專著,如《漳州史跡》《河朔訪古新錄》等;3.近代各公私機構對文化遺產進行調查統計和宣傳介紹的出版物,如《魯西道各縣名勝古跡調查》《臨潼名勝古跡考》《全國建筑文物簡目》等;4.文化遺產攝影圖集,如《西陲壁畫集》《天龍山石佛集》《甪直保圣寺唐塑一覽》等,圖片高清精美,展現了文化遺產在近代的真實風貌,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并存;5.近代日本學者出于各種原因調查中國各地石窟寺、古遺址、古建筑等文化遺產后出版的著作,如《龍門石窟の研究》《熱河遺跡》等。本書系統展示了近代我國各地文化遺產的保存、研究和開發狀況,為文化遺產學、博物館學、旅游學研究,文物保護理論建設和文物古跡修復工作等提供了珍貴史料。
阿英日記手稿(全二冊)
編著者:阿英 著
錢榮毅 中國現代文學館 編
定價:330元
ISBN:978-7-5013-8536-2
本書為阿英部分日記手稿的影印本,記錄了阿英的生活經歷以及工作、研究和創作的點滴。日記內容透視出阿英作為學者、革命者和作家等多重身份的豐富內涵。這些日記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真實展現了當時進步文藝工作者的風采。本次影印整理的阿英日記手稿,《煙臺日記》《大連日記》等均系首次出版。這批稿本不僅具有珍貴的文物價值,也是研究阿英及其作品、近現代文學史的重要文獻資料,應能對相關領域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松湖草木
編著者:東莞松山湖宣傳教育文體旅游局 編著
定價:168元
ISBN:978-7-5013-8295-8
松山湖位于廣東東莞地理幾何中心,坐落于“廣深港”黃金腹地。2001年設立產業園區,2010年升格為國家級高新區,2015年入圍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18年規劃建設松山湖科學城,2020年松山湖科學城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踐行“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的發展理念,成為東莞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和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顆“科創明珠”,并且成功留住了良好的生態本底和自然稟賦。
《松湖草木》展示了200種廣東東莞松山湖地區的植物,為每種植物撰寫了介紹文字,內容包括植物的學名、別名、分類系統、分布、形態特征、生態習性、功用價值等,并配以植物實拍照片。書前有詩人莫非撰寫的樹主題組詩,春、夏、秋、冬各15首,共計60首。全書內容翔實、圖文并茂,體現了當地獨特的自然風貌,在開展華南地區植物知識的科普、展現廣東綠美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有利于激發公眾對自然的興趣,推動公眾參與自然保護。
《古籍保護研究》(第十五輯)
編著者:《古籍保護研究》編委會 編
定價:80元
ISBN:978-7-5013-8374-0
《古籍保護研究》集刊由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旨在推行“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為古籍保護工作者搭建一個古籍保護工作與研究成果的交流平臺,廣泛宣傳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總結先進工作經驗,及時發表古籍保護研究成果,推進古籍保護工作與學科建設向縱深發展。本集刊刊期半年,現已出版十四輯。本刊設有報告與綜述、探索與交流、普查與編目、修復與裝潢、保藏與利用、再生性保護、傳承性保護、人才培養、史事與人物、名家談古籍、版本與鑒賞、書評與書話、研究生論壇等欄目,涵蓋古籍保護的方方面面。本輯為第十五輯。
《永樂大典》研究與整理新論
編著者:張升 項旋 葛小寒 主編
定價:98元
ISBN:978-7-5013-8372-698.00元
本書為2023年10月14日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舉辦的“《永樂大典》研究與整理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本次會議旨在為《永樂大典》研究者搭建交流互動的平臺,共同推進《永樂大典》研究和整理工作;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以及中國國家圖書館等單位的三十余位學者參加了此次學術研討會。本書共收錄研討會報告論文18篇,內容涵蓋《永樂大典》的輯佚價值,《永樂大典》引文史源的探索,《永樂大典》正副本的纂修過程,《永樂大典》物質形態的分析,等等。這些論文的內容基本囊括了《永樂大典》研究的前沿性思考,展現了較高的學術水準。
文化交通之介:國立北平圖書館與美國學術界的互動(1929—1949)
編著者:雷強 著
定價:98元
ISBN:978-7-5013-8069-5
中國國家圖書館自成立以來,在海外漢學研究、對外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近年來,中國學術界有關海外漢學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各類研究著述林林總總,蔚為大觀。但對于民國時期國立北平圖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前身)與同時代美國漢學研究之間的多重聯系,一直不為學界所悉知,作者的研究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本書分為“國立北平圖書館中文卡片目錄的排印”“國立北平圖書館與美國圖書館中文館藏建設”“《圖書季刊》英文本與中國學術動態的西傳及其反響”“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員赴美工作和學術研究”“全面抗戰期間國立北平圖書館恢復中美知識界互動的努力”五個部分,對學界尚未觸及的史實進行了挖掘,有助于圖書館學領域的讀者和近代歷史愛好者進一步了解近代中美之間的學術互動和思想對話,也討論了近代域外漢學研究重心從歐洲轉向北美的歷史必然與偶然因素。
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制度體系建設研究
編著者:劉曉東 著
定價:98元
ISBN:978-7-5013-7393-2
2011年,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下簡稱公共文化示范區)項目啟動,120個公共文化示范區在創建過程中,通過制度設計研究、創新實踐和研究成果轉化形成了公共文化示范區制度體系,集中體現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本書明確了公共文化示范區制度體系的建設路徑、主要內容、理論與應用價值,并在該制度體系框架下聚焦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制度、社會力量參與制度、公共數字文化制度和融合發展制度等重點方面,詳細闡述公共文化示范區制度成果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與創新價值,進而回歸普遍規律提煉出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制度體系的建設成效、現存挑戰與深化路徑。
“欲書花葉”筆記本
編著者:王軍 編
定價:128元
這是一本獨具特色的筆記本。編者從現代文學館所藏《北平箋譜》中選取部分圖案,并配上館藏名人書信,涵蓋老舍致沙汀、郭沫若致馮至、茅盾致田間、巴金致卞之琳、謝冰心致巴金、沈從文致丁玲、曹禺致蕭乾等,這些書信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可使讀者深入了解往昔的文學風貌。同時,從中亦能品鑒諸位作家之書法,領略其藝術魅力。此筆記本兼具實用性與鑒賞收藏價值,既可為日常記錄之用,又可為賞玩之藏品,讓使用者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國文學的魅力。
民國時期圖書總目·醫藥衛生
編著者:國家圖書館 編
定價:500元
ISBN:978-7-5013-8180-7
《民國時期圖書總目》主要收錄從1911年1月至1949年9月我國出版的中文圖書(酌情收錄這段時間內國外出版的中文圖書),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書目。本叢書在著錄內容的完整性、藏書機構的數量方面較以往出版的民國時期圖書目錄,都有了較大提升。叢書按學科分卷,分冊編輯出版。按照書目數量的多寡一個學科編成一冊或數冊;或由若干學科合成一冊。每卷之后均附有題名索引,以便讀者核查使用。本書為“醫藥衛生分卷”,收錄民國時期出版的有關醫藥衛生方面的中文圖書近6000種。
■ 文章來源: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編輯 | 鄧旭欣 監制 | 張頎 審核 | 弘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