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6月4日,官媒刊布一篇名為“中國消費向新而行”的文章真可謂是意義重大,不僅闡述了當下消費者追求的“物美價廉”有了新定義,也預示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將引導市場轉型新方向。
就如同社交媒體上很多年輕人吐槽的一樣,“為什么我們的衣服越來越難買了?”,有的說質量不行,有的說價格太貴,其實本質就是消費者不再接受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的低價,更對質量或許過關、但溢價嚴重的品牌祛了魅。
在這樣消費心理的轉變下,“物美價廉”因而有了新的定義,即:功能與價格相應的性價比,品質與價值適配的質價比,情感與個性共振的心價比。
而這種理性消費主義浪潮在奢侈品行業引發的動蕩表現更為直觀。據各大奢品巨頭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LVMH營收同比下滑3%,開云集團總營收暴跌14%,核心品牌GUCCI同店銷售額更是慘跌25%。去年24年CHANEL總營收同比下降5.3%至187億美元,凈利潤大跌28.2%至34億美元,這還是自疫情以來,其首次出現營收與利潤雙雙下滑的局面。
貝恩咨詢也發布《202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報告》指出,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正處于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奢侈品牌面臨生存求變的關鍵節點,預計很多品牌或將陷入低迷,但部分品牌仍會保持增長。對于大多數奢侈品牌而言,未來的戰略重點將從擴張和提高價格,轉為銷售網絡整合與績效提升。
比如最近特賣平臺唯品會聯合COACH的狂秒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COACH低至1.6折,不少爆款上線不久就直接售罄,當日銷售額刷新了該品牌在唯品會平臺近三年來的最高紀錄。
通過這樣的方式,價格積極擁抱消費者,25年第一季度COACH銷售額勁增了13%,在奢侈品市場集體寒潮中,實現了極少數的業績逆勢增長。這很好證明了中國消費者不是不買奢侈品了,只是價格還不夠打動人心。
總之,隨著國人對自己的消費需求更加理性、認真審視,有意識地衡量消費行為帶來的實際價值。奢侈品要實現行業回春,或許在維持品牌調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向“物美價優”靠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