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倫敦談判之際,美國接連對華出手,在涉臺問題上瘋狂挑釁,只為搶奪談判主動權?歐洲先一步拿到了中國考慮加速出口稀土的承諾,特朗普會怎么做?
據環球網報道,中美元首通話剛結束,特朗普就急不可耐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中美6月9日將在倫敦會談。美方的代表團由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財政部長貝森特,以及貿易代表格里爾帶頭。
美方派出的3個人,幾乎都是“對華鷹派”,尤其是盧特尼克更是公開支持對華加征關稅。
而在特朗普提前放風的兩天后,中國外交部才進一步對外證實,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應邀訪問英國,在此期間,將與美方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
可以說,這一結果離不開前幾日中美元首通話的推動,也意味著中美將展開繼日內瓦會議后的第一次正式談判。
這場談判的核心議題也早已明確:關稅、科技和稀土。
數據顯示,美國對稀土的依賴遠超外界想象。
五角大樓報告顯示,一架F-35戰機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特斯拉的電機也依賴中國釹鐵硼磁鐵。更諷刺的是,美國唯一的稀土礦加州芒廷帕斯開采的礦石,仍需運到中國加工。
中國對鎵、鍺等關鍵材料的出口管制已讓美國軍工和新能源企業陷入恐慌,通用汽車等巨頭警告庫存僅能維持3個月。
因此,美方此次談判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逼迫中國放松稀土出口限制。
但美國的談判策略卻充滿矛盾,一邊要求中國讓步,一邊又瘋狂挑釁。
在這次談判前夕,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公然威脅“不許中國在特朗普任期內收復臺灣,如果中國這樣做了,將會產生毀滅性后果”。
同一天,臺當局舉行“海安12號”演習,美國海岸防衛隊多名主要官員都公然列席;緊接著,臺當局還借機宣布,將于10日起與美日共同舉行所謂“臺海防衛兵推”,請來美軍退役上將、中將站臺,這很顯然就是在挑釁我們的紅線。
要知道,前幾天的中美元首通話中,中方才剛剛告誡美方,應該謹慎處理臺灣問題,避免讓中美兩國陷入沖突對抗的危險境地。
對此特朗普當時也回應道:美方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結果現在轉頭就變臉,所以這再次說明美國人的話不可信,說一套做一套是常態。
此外,美國還暫停對華核電站設備出口許可,施壓英國阻撓中國新建使館。
這些動作明顯是談判前的“盤外招”,試圖通過施壓搶奪主動權。
然而,這種咄咄逼人的姿態反而暴露了華盛頓的焦慮——他們清楚在稀土問題上處于劣勢,只能靠政治操弄虛張聲勢。
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展現出驚人的戰略定力。
商務部在宣布稀土管制時明確強調“符合國際慣例”,同時保留合規出口通道,既管控敏感領域,又不影響民用合作。
更關鍵的是,中國在談判前突然釋放對歐稀土出口加速的信號,德國寶馬、法國雷諾等歐洲車企可能優先受益。
這一招直接分化美歐同盟——當歐洲企業拿到稀土“綠色通道”時,仍受關稅影響的美國企業必然對政府不滿。也就是說,中歐關系走近可以牽制美國對華施壓。
當然,中國這樣做也是為歐洲留出一個對白蘭地加稅裁決和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的緩沖帶,等于給歐方一個“自己找臺階下”的機會。
與此同時,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突破讓美國制裁效果大打折扣。華為最新手機芯片已采用7納米國產工藝,證明美國技術封鎖反而加速了中國自主創新。
美國前商務部長羅斯曾感嘆:“我們以為芯片是王牌,沒想到中國稀土才是真正的戰略核武器。”
美智庫推演顯示,美國完全擺脫稀土依賴需10年,而中國芯片自給率有望5年內達70%。
這種情況迫使美國商務部開始評估放寬部分技術出口限制,但政治阻力極大,因為任何對華緩和都可能被國會扣上“軟弱”的帽子。
事實上,中美這場較量早已超越單純的貿易爭端,而是兩種思維模式的碰撞。
美國仍迷信單邊霸權,試圖用制裁和威懾逼中國屈服;中國則用稀土管制和科技突圍證明,相互依存才是現實。美國車企為稀土四處游說時,中國芯片產業正逆勢崛起;美國打“臺灣牌”越瘋狂,中國在亞太的經濟影響力越穩固。
最終的結局或許是:美國最終拿到一紙稀土協議,卻眼睜睜看著中國芯片突破封鎖、歐洲企業倒向中國市場、臺灣問題上的國際支持日益流失。
倫敦談判桌上,美國真正要面對的不僅是關稅數字,更是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當中國手握稀土、芯片、市場三大王牌時,美國霸權邏輯已徹底失效。
中美關系不是零和游戲,相互尊重才是共存之道。
美國若繼續霸權思維,只會加速自身孤立;而中國目標很明確,就是堅持“取消關稅、放開芯片、別碰臺灣”三條底線,才有談判的基礎。
正如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所言:“不管是冷戰還是關稅戰都打不得也打不贏”,美國要撤銷錯誤舉措,為中美關系重回正軌創造必要條件。
事實上,中國手里的牌可遠不止稀土這一張。對于美國來說,“脫鉤是條死胡同,但中國修墻的速度比美國拆墻快得多。” 這才是讓華盛頓夜不能寐的真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