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依法治市辦發布了全市首批基層治理軟法指引,長寧區的《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法律風險防范指引》(以下簡稱《防范指引》)榜上有名,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借鑒、可參考的法治樣本。
既能及時有效地對基層治理新問題、新情況提供解決路徑,又在一定程度上填補法律滯后性帶來的制度空白,2024年7月,《防范指引》在全區范圍內一經推出,便以“軟法指引”的形式正式建立起長寧加裝電梯“全流程”的法治保障體系。
“施工噪音太大,我要投訴”“樓上簽字同意之后又反悔,電梯還能裝嗎”“房屋交易了,新業主不愿分攤費用,該怎么處理”......問題與矛盾常常伴隨整個加梯過程,而每一個環節的處理情況都直接關系到整個項目的進度。
擺在大家面前的難題是,加裝電梯實務操作與法律法規硬性規定之間銜接不流暢、發展不平衡,法律法規的原則性、滯后性,與加梯工作的復雜性出現了“沖突”,如何破題?
以民生所需“立題”,直擊痛點難點;以民意所求“破題”,多元渠道汲取法治建議,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排摸、走訪、調研都為《防范指引》的制定和出臺提供堅實的法律支撐。
于是,長寧全面開展“探索建立加裝電梯民生工程的全流程法治保障體系”法治調研,組建起一支協調力強、覆蓋面廣、專業過硬的調研課題組;為期7個月的深度調研,在反復調整、不斷優化的基礎上,形成調研報告,從理論角度初步確立了加裝電梯全流程法治保障體系的構想。
與此同時,長寧充分發揮9大領域、50個基層法治觀察點、297名法治觀察員作用,在全區范圍內廣泛開展“加強加裝電梯法治保障”的觀察建議征集;為期9個月的專題征集,共收到20份觀察建議書,最終采納吸收15份,從實務角度進一步完善了加裝電梯全流程法治保障機制的安排;依托人民建議征集平臺,匯集65條意見建議,區房管局、區市場監管局研判吸納,發布了《關于落實長寧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后續使用管理的指導方案》。
最終出臺的《防范指引》結合長寧加裝電梯“四段”、“十六步”,將加裝電梯“全生命周期”的18類法律風險逐一拆解,并明確了《民法典》《上海市電梯安全管理辦法》等具體法律依據。
預防勝于補救。值得關注的是,《防范指引》特別強調“前端預防”,為風險防控構建起“防火墻”。依托《防范指引》明確的提前介入流程,能夠將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了從事后調解到事前風控的轉變,既節省了維權成本,又提升了加梯效率。
加梯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基層治理能力的試金石?!斗婪吨敢吠ㄟ^“法律+技術+自治”的組合拳,讓專業資源“沉下去”、居民建議“提上來”,形成了“有事找法、遇事用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氛圍,讓“軟法”成為“硬支撐”,更具治理溫情。
下一步,長寧區將持續深化《防范指引》的實踐應用,探索在更多基層治理領域以軟法指引形式加強法治保障,為法治建設提供強大動能。
來 源|上海長寧
校 核|沈曉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