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傳福在股東大會哽咽說出“比亞迪就是我的生命”時,這位工程師出身的企業家展現出一種近乎信仰的執著。不同于資本市場上常見的多元化布局,他將全部心血傾注于單一企業——股東結構簡單、業務高度聚焦,這種“孤注一擲”的專注背后,是對技術改變世界的終極追求。在投機主義盛行的商業環境中,這種將企業視為生命共同體的情懷,恰似一股清流,讓人看到中國制造業的精神脊梁。
面對當前汽車行業無休止的營銷戰與輿論混戰,比亞迪的選擇顯得尤為可貴。王傳福直言“不管承受多大委屈,我們只做長期主義”——這句話不僅是戰略定調,更是對行業風氣的清醒回應。當部分車企沉迷于口水戰、惡意貶損競爭對手時,比亞迪始終恪守“不拉踩同行是比亞迪的企業原則”,這種克制的背后,是對商業倫理的堅守,也是技術自信的彰顯。他們相信,真正的競爭力源自實驗室而非發布會,當同行忙于制造話題,比亞迪的工程師正用13萬人的智慧攻克充電效率與低溫續航的技術壁壘。
在智能化狂飆突進的浪潮中,比亞迪展現出難得的戰略定力。當行業陷入“算力內卷”時,王傳福卻將“安全”列為智駕不可妥協的底線:“安全可能會犧牲能量密度,但消費者終將選擇安全”。這種以生命價值為尺度的技術觀,恰是長期主義的生動注腳。2024年542億的研發投入(超過凈利潤),三年千億級的智能化投入計劃,無不昭示著比亞迪的競爭邏輯:用真金白銀的研發而非營銷話術構筑護城河。
值得玩味的是,當王傳福提出“年產銷1000萬輛”的雄心時,其底氣不僅來自海外市場133.6%的增速或高端化突破,更源于對商業本質的洞察。比亞迪不打價格戰卻“玩得起價格戰”的底氣,正是長期技術沉淀賦予的從容。在這個充斥著“透支式營銷”與“陰陽拉踩”的行業里,比亞迪用行動證明:真正的格局不在于貶低他人,而在于超越自己。當“人在做,天在看”的樸素價值觀與現代企業管理融合,中國制造業方能褪去浮躁,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