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2000指數全方位比較
1/5
行業是小票風格的重要原因
5月以來,雖然有部分公募基金加大對基金重倉股的增持,但整體上,以中證2000為代表的小票指數還是跑贏大票指數。從年初以來,中證2000更是跑贏所有指數,使今年前幾月呈現典型的小票風格。
一般而言,小票風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動性因素,但有沒有其他原因呢?本文就以中證2000與滬深300的對比為例,分析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
代表A股小盤股的典型指數是中證2000,選中證800和中證1000之后的2000家公司,所以差不多是流通市值排名在35%~75%之間的公司。總市值的中位數為44億,低于100億的公司占96%,最小的14.14億,是典型的小盤股指數。
中證2000跟大盤指數最大的區別在行業,成份股前五大行業分別為:機械設備13.8%,電子10.12%,計算機8.88%,生物醫藥7.42%,汽車7.18%,共計47.4%,這些都是典型的科技成長行業,今年最火的機器人板塊大多在機械設備和汽車這兩大行業中,AI的標的集中在電子和計算機行業。
相比之下,滬深300指數的前五大行業分別為:銀行13.8%,非銀金融10.6%,電子10.08%,食品飲料9.53%,電力設備7.13%,共51.14%,除了電子之外,沒有任何相同,成長與價值屬性平衡。
行業因素可能是今年小票風格的重點原因,年初以來,申萬一級行業中漲幅最好的10個行業,中證2000前五大行業占了三個:機械設備、計算機和汽車,而滬深300只出現了一個銀行;
跌幅最大的10個行業,中證2000前五大行業一個都沒有,滬深300占了兩個,非銀和電力設備。
行業因素影響小票風格的另一個證據是,上證50這個更代表大票的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卻大于滬深300,對比這兩個大盤指數的行業差異,上證50的銀行含量更高,電力設備含量更低。
另外 ,與上市公司的地域特征也有關系,上市公司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這四個先進制造(機器人和AI產業基地)集中的省份,中證2000占比高達54.6%,而滬深300占比僅為41%。
一般而言,行業漲跌與業績的關系更大,那么,今年是小盤風格有沒有業績方面的原因呢?
2/5
大小票的業績與估值比較
一般人對小盤股的印象是業績差、增速快、估值高,這個印象對不對呢?
中證2000一季度ROE的中位數為1%,而滬深300的中位數為2.56%,從盈利能力上看,小票確實差了很多。
從估值上看,一般的軟件用總市值除以總利潤的方法取加權平均PE,但中證2000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虧損公司,這個方法得到的135倍PE,夸大了指數成份股的PE水平,實際上高于135倍PE和虧損的公司加起來才700多家。
市盈率中位數是更合理的評估指標,將529家PE(TTM)為負的公司作為最差的公司后,然后再取PE中位數,得到相對準確的74倍;而滬深300同樣處理后的PE中位數為20.5倍。PB中位數,滬深300為1.95,中證2000為2.52。
PE的高估程度高于PB,說明中證2000估值高的問題在于盈利能力差,這一點從ROE中也可以看出來。
不過,一年以內的股價漲跌,與ROE和PE這種長期基本面因素關系不大,與當期業績增速的關系更大。
一季度中證2000成份股營收增長中位數3.57%,扣非凈利潤2.72%,滬深300成份股一季度營收增長中位數3.15%,扣非利潤增長6.95%。
總體上看,大票的利潤增速高于小票,但營收增長不及小票。
更準確的說,股價上漲與業績增速的變化這個二階導更相關,我們再來分別對比兩個指數2024年年報的增速:
2024年全年,中證2000成份股營收增長中位數2.57%,扣非凈利潤-6.61%,滬深300成份股營收增長中位數4.4%,扣非利潤增長5.82%。
這個變化就非常明顯了,小票的營業增速和利潤增速都出現了上升,特別是利潤增速出現了大拐點,而大票的營收增速放慢,利潤增速加快,有一點降本增效的傾向。
所以,中證2000一季報的扣非增速看上去不及滬深300,但意義很大,因為2022~2024年扣非增長分別為-2.68%、0.1%和-6.61%,是三年來首次轉正。
再看一看盈利預測的變化趨勢,同樣會影響股價的漲跌,甚至是下一階段股價漲跌的重要影響因素。
去年年底機構對中證2000指數2025年EPS一致性預測是0.56,到5月第二個周末下降至到0.51,下降9%。
這兩個數據的升降代表上市公司發布年報和一季報后,市場對盈利預期的調整,由于國內的賣方機構通常對遠期業績比較樂觀,再根據每一季財務報表調整盈利,所以下降是常態,關鍵看下調多少。
相比之下,去年同期(23年底到24年5月第二周),市場對中證2000指數24年的盈利預測從0.66下調到0.57,下降13.6%,同樣體現了一季報業績的變化,導致市場對小票的業績信心高于去年。
像A股這么卷的市場,股票漲的都是基本面微小的邊際變化,像這些拐點性的變化,必然會體現在股價上,造成了今年以來的小盤風格。
不過,如果要分析小票上漲空間的話,就不得不考慮估值因素,就算小票恢復增長,74倍的PE中位數是不是也太高了點?
接下來可跟美股的小票比較一下。
3/5
與羅素2000指數比較
羅素2000指數是羅素3000成份股中市值較小的2000支股票,雖然從取樣規則上看,更類似于A股的國證2000指數(市值排名1000-3000),不過,羅素2000的市值中位數2024年底為9.9億美元,也屬于中證2000的市值區間。
跟大家印象中業績好、股價強的美股完全相反,羅素2000的業績其實比較差。三分之一的羅素2000指數股票虧損,而中證2000一季報虧損比例為23%,國證2000僅為18%。
美股大小票差異極其明顯,標普500利潤增長強勁,一季度大部分公司財報已公布,EPS增速達到13%,77%的公司財報超過市場預期,平均超預期幅度為8%,除未公布業績的英偉達,大型科技股EPS增速更達到了27.5%。不過,剔除大型科技股后的標普500EPS增速僅為2.3%,低于滬深300。
標普500的ROE中位數為18%,超過滬深300的9.8%,大市值公司的財務狀況更好,業績增速更快,造成標普500和納指等表現好于滬深300,也好于大部分國家的指數。
為什么美國的小公司業績不如大公司,也不如A股的小公司呢?
羅素2000公司的業績并非一直不佳,下降的趨勢是從2023年加息周期開始,至最新財報季沒有任何好轉,營收沒有增長,凈利潤更是整體大跌了50%以上,降幅遠遠高于中證2000的公司。
更麻煩的是債務風險,小型企業通常依賴短期浮動利率債務融資,而持續了兩年多的高利率快要把這些公司給拖垮了,約70%的小型公司債務將在未來5年內到期,而大型公司這一比例不到40%。
行業構成上也有影響,羅素2000的行業比較傳統,在科技、通信等高增長行業的權重較低,而這些行業在標普500中占比較高,這一特點與A股的大小盤行業特征剛好相反。
還有一個原因,美國的股權一級市場發達,最好的小市值公司被伯克希爾這一類大型公司和私募資金收購,之后也不謀求IPO,無法進入股票市場。而A股股權一級市場就算投資,也是以IPO退出為主要盈利方法,而非長期穩定財務收益。
這也導致了美國小盤股IPO質量比較差,大量公司上市就虧,一直沒有盈利,相比,A股IPO的審核雖然有諸多漏洞,但畢竟也把一些垃圾擋在IPO門外。
當然,羅素2000雖然業績較差,但剔除虧損公司后,估值也低。
小盤股的估值實際上低于其他指數,美股小型股的遠期市盈率相對于大型股仍然較低,美國小型股的遠期市盈率只有大型股的0.73倍,目前比歷史平均值低27%,中型股相對于巨型股的遠期市盈率為0.79倍,比平均值低20%。
也低于A股的小票,羅素2000指數中有盈利預測(相對較好)的公司,遠期市盈率為16倍,而中證2000有盈利預測的850家公司,25年前瞻PE中位數為28倍。
所以美股的小盤股不能隨便亂買,業績變臉快,估值又沒有任何支撐,“炒小”這種風格偏好,到了美股真的會死無葬身之地。
中美小盤的估值差異,過去解釋為A股小盤股的增速較高,是否真是如此,我們最后再分析,讓我先來噴一噴微盤股。
4/5
微盤和小盤不是一回事
A股真正奇葩的是微盤股,一季度的基本面仍然是一塌糊涂,以東財的微盤股指數為例,選全市場市值最小的400支非ST股,一季度ROE(TTM)中位數0.11%,營收同比下降-1.15%,凈利潤同比下降-6.19%。
估值仍然是高不可攀,400家公司有204家虧損(TTM),所以沒有辦法按前面的方法算PE中位數,只能剔除虧損股,只統計196支盈利公司的中位數,即便如此,也高達56倍。
就這么一群烏合之眾構成的指數,年初至今漲幅25%,就算考慮到指數本身的統計方法有“作弊”,其當前成份股漲幅中位數也達到了9.43%,超過業績更好的中證2000。
所以,以小票股和微盤指數為代表的微盤股,不能混為一談,后者是A股真正的“垃圾堆”。微盤股的上漲,無論從基本面、估值、業績增長和增長趨勢都無法解釋,只能說是量化基金今年規模快速增長的“杰作”。
不過微盤股總市值很小,對市場風格影響并不大,噴完還是要回到中證2000 代表的小盤股上。
5/5
小票估值仍然是個問題
即便是剔除微盤和虧損股,A股小票的估值都是明顯偏高,不但高于大盤股,也高于美股或任何一個正常的市場。在以往的解釋中,A股小票的業績增速長期高于大盤股,是支撐估值的重要原因。
但事實并不完全如此,從2017年至今的8年,小票營收增速相比大票,僅在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占優,32個季度中僅有8個季度。
從ROE看,小票的盈利能力也長期不及大票,業績增長主要是靠資產規模擴張。
A股的中小盤公司業績增長高于大盤股的印象,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期的結果,未來經濟增速下降,如果復制美國的經濟特點,小市值公司的業績增長將很難長期跑贏大盤,穩定性與盈利能力的差距更大。
流動性溢價是不可預測的外部因素,業績增長對一年內的股價漲跌更有支撐,但長期的漲跌還是要看估值和ROE水平。
所以,這一季開始的小票盈利復蘇的趨勢,將是小票證明自己“又行了”的最后一次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