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上海”的舞臺上,奧迪沒有走秀,卻完成了一次極具分量的“品牌公開課”。
站上講臺的是一汽奧迪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安德楷和奧迪中國銷售及市場營銷執行副總裁曾慧芳,他們一開場就點明了奧迪在中國設計戰略的重心:
“我們通過六個維度來讓消費者對品牌實現感知,而‘設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
這句話并不是老生常談的品牌公關話術,而是一整套深思熟慮的品牌哲學:在這個卷視覺、卷智能、卷體驗的時代,奧迪試圖用設計給品牌“定調”。
而今年展出的奧迪A5(參數丨圖片)L,正是這套哲學在中國市場的最好注腳。
從B級到C級,
一場中國式進化實驗
安德楷,是那個把A5L背后邏輯講得最明白的人。
他先拋出一個時間跨度很長的歷史坐標:
“奧迪B級車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2年,當時叫奧迪80。”
如今的A5L,是這段歷史演進中的“新血統”。而奧迪并未墨守成規,而是做了一個戰略“回正”——全球范圍B級車型只保留Limousine和Avant兩種形式,一汽奧迪也同步導入。
但更絕的是,奧迪沒有做“照搬歐洲模板”的設計,而是進行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再造”。
比如軸距——一汽奧迪A5L比海外版A5 Limousine多了77mm,直接把B級車推進了C級的體量邊界。再比如座椅——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對“柔軟舒適”的偏好,特地加入了“云感座椅”。
這不是“本地化”的口號,而是落到一毫米、一根泡棉上的實操。這不是遷就,而是理解。
“油車裝華為智駕”?
技術哲學寫進設計語言
A5L這輛車最有“爆點”的地方,其實藏在一句話里:
“華為乾崑智駕技術,是第一次應用在燃油車上。”
安德楷講這句話時并沒有特意強調,但這其實是一記“行業先手棋”:在大多數品牌還在思考智能化是否“只屬于純電”的時候,奧迪已經把高階智能化技術裝進了傳統燃油車。
這背后不是為了制造噱頭,而是奧迪對“功能驅動形式”的一次再驗證。
比如設計中的燈光部分:第二代數字OLED尾燈、可編程前大燈光簽名,配合以駕駛者為中心的MMI全景座艙,讓奧迪式技術美學,在視覺上也能講得清邏輯、看得出力量。
這是一種新的豪華,不靠鋪張,不靠炫技,而靠體驗閉環打動人。
先鋒不等于一時驚艷,
設計要經得起時間考驗
這場交流中,曾慧芳講出了一段堪稱奧迪設計信仰的核心表達:
“明快、洗練、干凈、簡約,同時不缺乏先鋒的現代感,是奧迪車型設計的獨特且鮮明特征。”
她接著補了一句:
“我們的設計經過時間的沉淀和證明,無論在先鋒設計還是經典傳承方面,都能做到雋永而與時俱進。”
你可以理解為,這不僅是設計風格描述,更是奧迪不盲目追風、不為了電動化而“畫風突變”的宣言。
在快節奏的車市周期里,奧迪仍然堅持做“經得起第二眼的設計”。
因為他們知道,真正的設計不是流行,而是穿越流行。
從A5L,
看見奧迪“技術+設計”的三重軌跡
如果你是從消費者角度看A5L,可能會注意到它空間更大、舒適性更強、智能化提升了很多。
但如果把這臺車放到奧迪設計語境下來看,它其實是三條軌道的交匯點:
形式追隨功能:延續德系設計的骨架; 德國制造 + 中國智造:激活本地市場的靈感; 雋永而與時俱進:對未來豪華的重新定義。
安德楷說,A5L不是造出來給人“哇”的,而是造出來能用十年依然好看、好開的。
這不是一種保守,而是一種深思熟慮的產品哲學。
未來,
是“懂你”的那一臺車
在這場設計與商業的深度交談中,奧迪沒有喊口號,卻表達得非常清晰:
豪華不等于疊buff,先鋒不等于炫技。 奧迪的設計,是系統思維下的整體表達,是對“人車關系”的持續打磨,是一種對時間友好、對市場尊重、對用戶用心的態度。
如果未來汽車真正成為“第三生活空間”,那么奧迪正在嘗試做那個最早懂你生活方式的品牌。
而A5L,不過是這條路上的第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