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 |《中國江蘇網》
原標題 |《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在創新實踐》
日 期 | 2025-05-27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轉型升級的新階段,“新質生產力”這一提法逐漸走入公眾視野。不同于傳統以資源、勞動力為核心的增長方式,新質生產力更強調科技驅動、創新引領和綠色發展。伴隨政策推動與市場響應,各地也在探索如何結合自身條件,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有理論上的考慮。國家曾表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痹趦蓵?,還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泡沫化,“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p>
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認為,新質生產力的提出雖然有理論上的考慮,但在現實中,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于實踐,指導當前及未來國內的政策實踐和發展實踐,使之服務于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因此,新質生產力不僅是一個理論概念,更是一個重要的政策概念。對全國各地來說,衡量經濟社會發展的好壞,不看理論,很大程度上要看新質生產力的具體發展實踐。因此,發現好的發展案例、借鑒優秀發展經驗、找到發展抓手,對全國各地都有重要意義。
以安邦智庫長期的田野調查經驗、咨詢服務實踐來分析,由上海松江區策源、九城共建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建設和成長,就是新質生產力在基層發展的優秀而生動的實踐。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發展,契合了新質生產力所具有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松江聚焦人工智能、算力服務、衛星互聯網、空間信息、新能源等新領域新賽道,突破成鏈、集群發展,加快培育發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新質生產力。如果對G60科創走廊的發展進行細分,可以看到這一發展實踐的不同側面。
一是堅持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產業“突破成鏈”“集群發展”。
在G60科創走廊發展之初,策源地松江區主動選擇了發展先進制造業的產業之路,拒絕了搞“土地經濟”。建設八年來,產業發展有了明顯回報。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以占全國1/25的人口和1/120的區域面積,貢獻了全國1/15的GDP、1/7的高新技術企業、1/5的科創板上市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從1.5萬家上升到4.7萬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11.5%上升到15%。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累計增幅134%、新設企業累計增幅84%。在策源地松江區,規上工業企業數量位居上海前列,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領域聚集了4000多家企業。松江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從2015年的18.5%上升到2023年的近60%。
G60科創走廊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深化九城市“1+7+N”產業聯盟體系,成立了16個產業(園區)聯盟、13個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在鼓勵企業“0到1”創新突破的同時,G60推動從“1-10-100”的全鏈條突破,形成“突破成鏈”。G60還支持企業和產業的全鏈條研發、中試、量產,由單一產業鏈發展為產業集群,形成有競爭力的“集群發展”。產業集群的發展,有助于形成良性的“產業生態”。從“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生態”的發展過程,符合產業發展邏輯,形成了新質生產力的“組織生態”。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加強創新投入,形成創新企業集聚。
G60科創走廊始終堅持發展科創產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至2023年,九城的研發投入強度均值達到3.77%(同期全國的平均研發投入強度為2.54%),其中,松江區2023年的R&D投入強度高達6.79%,在G60九城市中處于最高水平。持續且較高比例的研發投入,不僅促進了G60科創走廊科技企業的發展,還促進了大量創新企業的集聚,強化了創新生態的氛圍,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目前,G60九城正加快建設G60腦智科創基地、免疫細胞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研發平臺,在腦機接口、中歐膜環境技術等領域爭取實現一批“0-1”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G60正在建設跨區域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推動金華、宣城、蕪湖等18個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在松江建設,構建研發總部在上海、生產制造在當地的一體化發展模式。
在松江區,目前已在集成電路領域聚集了上海超硅等重點企業130多家。在人工智能領域,聚集了騰訊智算中心、科大智能等企業900多家。在生物醫藥領域,集聚了各類醫藥創新企業3100多家。在新能源領域,集聚了正泰電氣、寰泰儲能、保隆汽車等一大批優秀企業。截至目前,松江共有諾雅克等3家國家級智能工廠、保隆汽車等25家市級智能工廠、海爾洗滌等48家區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以及復盛實業產品數字化研發與設計等53個區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國家級智能工廠和優秀場景總數位列全市第一。
三是堅持培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在市場化方面,發揮市場對要素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打破行政區劃的分割和行政管理的藩籬,服務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貫徹落實央行“28條”等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創新,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目前,G60正在制定G60科創走廊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實施方案,在體制機制改革、市場要素配置、市場監管規則等重點領域進一步打破壁壘、加強協同,推動市場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在法治化方面,著眼協同立法,健全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實體化運作G60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協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檢察保護中心等。在國際化方面,松江多次代表上海接受世行營商環境測評,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大幅提升作出重要貢獻。今年世行將按照新標準開展測評。要進一步落實G60九城市擴大開放30條,更好應對國際經貿規則變化,高質量辦好進博會G60高質量發展要素對接大會,發揮中阿G60合作發展促進中心、上合示范區G60協同創新中心等國際化載體作用。
四是以精準制度創新和有效制度供給,激發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內生動力。
新質生產力要求與之相匹配的生產關系和制度安排。G60科創走廊深化政務服務改革,率先建立了九城市“跨省通辦”機制,“跨省通辦”事項從30項拓展到190項,發出全國首張跨省異地辦理工商登記執照,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首批長三角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試點區域,率先上線跨省通辦遠程虛擬窗口,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構建產融結合新高地。實體化運作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G60基地,聯合編制上證G60創新綜合指數、上證G60戰略性新興產業成分指數,推出ETF產品和增強型基金。加快建設人才集聚新高地。成立G60移民政策實踐基地,印發實施G60外籍高層次人才永居推薦認定管理辦法,為提升長三角區域海外引才能力創造更好的政策條件和發展環境。從發展新質生產力角度看,G60依托長三角高素質的勞動者、高性能的勞動資料和高品質的勞動對象,通過制度創新打破行政區劃的制約,以生產關系的優化組合形成G60新質生產力。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經歷了從1.0版“源起松江”、2.0版“聯通嘉杭”到3.0版“九城共建”,再到納入頂層設計,逐步從基層生動實踐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平臺。安邦智庫自2017年起與G60科創走廊建立聯系,并于2021年受推進G60科創走廊建設專責小組辦公室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聯席會議辦公室的委托,聯合上海市松江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創新研究中心,構建了“G60指標體系”,為G60科創走廊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助力其成為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2023年8月,安邦智庫受邀加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創新研究中心高端智庫聯盟。作為聯盟首批成員,安邦智庫在中期評估、科創生態建設、產業園區發展、政府服務創新等方面持續與G60科創走廊深化合作。未來,安邦智庫也將繼續以一貫的高標準和專業研究能力,為G60科創走廊科創生態建設提供高價值的智庫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