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個車牌的傾斜角度,標注時必須保證每個字符的像素級精準!”走進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人工智能綜合項目開發》課堂,教師羅堯正帶領學生進行“圖像數據標注”實戰訓練。
學生們全神貫注,鼠標在屏幕上勾勒出一個個精準的矩形框。此起彼伏的鼠標點擊聲與師生間熱烈的交流探討,生動展現了人工智能訓練師培養的教學場景。
錨定產業需求,構建全棧能力培養體系
作為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的核心課程,《人工智能綜合項目開發》以“全鏈條、強實踐”為特色,構建了“案例引入—項目驅動”的創新教學模式。課程深度對接智能安防、智能客服、影視行業等領域的真實需求,通過車牌識別標注、文本情感分析、《哪吒2》電影票房預測等典型項目,系統訓練學生從需求分析、數據治理、算法調優到模型部署的全流程能力。
真實場景驅動,破解技術痛點
在《人工智能綜合項目開發》“圖像數據標注”車牌識別環節中,羅堯通過生活場景引出車牌識別數據標注的重要性,并從車牌定位、字符識別等關鍵技術要點進行深入講解。
她親自示范使用EasyData工具進行標注操作,如圖片導入、標注框繪制、信息輸入及保存等,每一步都強調了數據標注質量對大模型性能及應用效果的影響。
在項目實踐環節,學生分組處理上百張不同角度、復雜場景的車輛圖像。羅堯穿梭于各組之間,針對傾斜車牌標注、字符“0”與“O”識別等難點進行精準指導,并將典型錯誤轉化為生動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技術要點。
“剛開始連車牌區域都定位不準,現在能快速識別以及標注車牌字符了!”學生謝磊感慨道。
深化校企合作,打造AI人才培育生態
《人工智能綜合項目開發》課堂上,每一個實踐項目都是學生邁向人工智能領域的堅實階梯。
學生徐沁汐在完成標注任務這一實踐項目后感嘆道:“標注誤差超過2%就會影響模型準確率,這要求我們要像工匠一樣打磨數據。”
正如羅堯強調:“AI訓練師必須懂得對數據負責。數據標注練習并非單純的技術操作,更是培養職業價值觀的起點。”這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在課堂中生根發芽,逐步重塑著學生們對AI行業的認知,增強他們的職業擔當。
在人工智能技術迭代速度遠超傳統人才培養周期的當下,教育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破解人才供需錯配的關鍵突破口。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羅印表示,《人工智能綜合項目開發》課程以其獨特的教學模式、豐富的教學內容、顯著的實踐效果以及緊密的校企合作,為AI實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當前,信息工程學院正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計劃校企共建數據標注中心,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參與百萬級數據集的清洗與標注,通過“課堂即車間,作業即產品”的產教融合模式,努力培養具備實踐能力和產業化視野的高技能人才,為區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編輯 |楊喜敬審核|代宗宏
來源 |四川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希望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