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的家電市場環境、競爭和走勢,對于一些中小家電工廠來說,開局即終局。不管,接下來家電“國補”政策如何調整,都無法改變一批弱小家電工廠的結局和走勢,就是出局。
華辛 撰寫
能否扭轉乾坤,或是逆天改命?在今年的家電市場上,中小廠商的命運和結果,注定無法改變。
最近,全國多個地區的家電“國補”政策調整,特別是政策暫停,消費者領不到券,讓不少中小家電工廠萌生新的希望和期待。不少中小家電工廠表示,希望政策就此停止,或者長時間暫停,不要再搞了。
在他們看來,只要家電“國補”政策停止,那么家電市場競爭格局就會回到過去的那種局面。一是,大家都能憑實力吃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不是大企業們借國家政策的紅利優勢洗牌;二是,頭部廠商就會停止低價格洗牌,中小企業就可以擁有一定的低價市場經營空間。三是,消費者就不會只盯著“國補”選大品牌的產品,而是會選擇中小工廠的產品。
對此想法,家電圈并不認同。事實上,今年不管家電“國補”政策是否會提前結束或取消,明年的家電“國補”政策是否會繼續,都不會改變“頭部家電廠商低價洗牌改寫行業格局”的事實和走勢。
其實,就算沒有這一輪的家電“國補”政策刺激終端消費,甚至提前透支部分消費需求,頭部的家電企業和平臺商家們,也會發起一輪輪的拼低價商戰,企業間、商家間的惡斗不會停止,只會越來越激烈。原因有三個:
一是當前很多家電廠商,特別是中小廠商的經營者們,對于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引發的行業動蕩,以及一線消費市場的競爭殘酷性,缺乏戰略層面的高度認知和判斷。還停留在10年前的市場認知,對于當前市場競爭的困局,中小工廠就認為是“國補”政策加劇了大企業的洗牌,市場還是不錯的。同時,大量中小工廠從來不去反思自身的競爭實力薄弱、競爭手段匱乏,長期以來的思維定勢與發展慣性,又不敢改變和創新。歸咎于同行和對手太強太霸道。
二是在家電行業仍然有大量中小工廠,至今不去正視一線市場主流消費的下行和低迷,不去了解主流消費的走勢與特點。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整個家電消費市場的低迷,以及消費購買力的下降,還有主流消費的保守與謹慎,已經非常明顯。這也是去年家電“國補”政策推出的初衷,就是為了緩解主流消費下行的速度,帶給企業的壓力,通過財政補貼刺激一部分用戶的保守需求。這也就意味著,為了搶市場訂單,即使未來沒有“國補”政策助力,很多家電大廠為了活下去,同樣會大幅度拼價格、惡斗,進行洗牌。最終在存量市場尋找增量。
三是自去年四季度開始,到今年上半年,所有中小家電廠商的日子難過,是不爭的事實。但是,中小家電廠商也有“國補”政策支持,為何還是搶不過家電大廠?很多中小工廠心里明白:這一輪的市場搶奪,不只是大企業的價格更低,還有品牌影響力也更大、市場渠道覆蓋面更廣,以及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感更強。這也就意味著,不管有沒有政策補貼,家電大廠的市場競爭優勢都會明顯優于小廠商,這就是“大魚吃小魚”的產業生態。
換個角度說,今年以來的家電市場格局和走勢,不是大企業和大商家借“國補”政策,搶到家電市場更多的蛋糕,而是消費市場蛋糕越來越少,已經分配不到眾多中小家電廠商的“碗里面”。最終的結果就是“能者上強者贏、庸者下弱者輸”,自己不努力、自己不想辦法,誰也無法拯救中小家電廠商。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