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嵩山腳下的登封君召鄉,張振英的名字家喻戶曉。從借 50 元創業的農家女,到帶領 500 余戶農戶致富的企業家,她用三十余年的時光,書寫了一部以誠信為底色、以創新為筆觸的奮斗史詩。登封市小蒼娃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在她的掌舵下,從鄉間小作坊成長為鄭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而 “誠信鑄魂農家富,創新拓業繪錦程”,正是對她傳奇人生最精準的概括。
借債起步立誠信根基,敏銳捕捉開創新商機
1984 年的豫西山區,貧窮像一張密不透風的網籠罩著村莊。婚后的張振英不甘心一輩子困在土地里,她向三家親戚借來 50 元錢,推著二八自行車,開始走街串巷販賣大蔥、蔬菜。那時的農村集市,缺斤短兩、以次充好的現象并不少見,但張振英卻給自己立下規矩:“秤桿挑良心,寧肯少賺錢,也要讓鄉親們買得踏實?!?br/>一個雪天,她推車經過鄰村,一位老大娘想買半斤韭菜,她多抓了一把放進竹籃:“天寒地凍的,多給您點,別凍著手指頭?!?老大娘感動得逢人就說:“振英這閨女,秤桿上掛著人心呢?!?這樣的小事,讓她的菜攤成了十里八鄉最熱鬧的攤位。
1987 年,張振英將目光投向養雞業。她東拼西湊借來 3000 元,引進 3000 只雞苗。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雞瘟讓近半數雞苗夭折,看著雞舍里成片倒下的雛雞,她心如刀割。但即便負債累累,她依然咬牙兌現對合作農戶的承諾 —— 全額收購剩余雞蛋,自己承擔損失。
為了償還債務,她每天凌晨四點起床撿蛋,騎三輪車往返 60 里路到縣城售賣,手掌磨出的血泡結了一層又一層。次年,雞場存欄量恢復至 1 萬只,她主動將農戶的分紅比例從約定的 30% 提至 40%:“大家跟著我擔風險,該多拿點?!?/p>
2003 年,張振英在鄭州醫院陪護家人時,發現醫院門口的土雞蛋比老家貴出一倍有余。這個發現讓她眼前一亮:“同樣是雞蛋,貼上牌子說不定能賣出好價錢!” 回到登封后,她立即著手注冊商標。因 “卷席筒” 已被搶注,恰逢曲劇《卷席筒》在鄉間熱演,劇中善良質樸的 “小蒼娃” 形象讓她靈感迸發。
她設計的 “小蒼娃” 商標采用卡通化形象,身著粗布衣裳的娃娃抱著一顆雞蛋,下方印著 “嵩山腳下散養土雞蛋”。為了驗證市場,她帶著貼標雞蛋到鄭州花園路超市免費試吃,承諾 “不滿意包退”,三天內吸引 2000 名顧客品嘗,當場接到超市 5000 枚的首單。
困境轉型守誠信契約,全鏈布局謀創新發展
2005 年,振翔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成立,同年 8 月,張振英以 “小蒼娃” 為名注冊了登封市小蒼娃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正式推行 “公司 + 基地 + 農戶” 的產業化模式。她制定的 “五統一” 標準成為行業標桿:統一供應脫毒紅薯苗和芥菜種,統一開展每月 2 次的田間技術培訓,統一配備病蟲害防治藥劑,統一以高于市場價 10%-20% 的保護價收購,統一進行深加工和品牌化銷售。
首批加入的君召鄉王莊村 70 戶農戶,當年戶均增收 8000 元,村民李保國用分紅給兒子娶了媳婦,逢人便說:“跟著張總干,比種黃金還穩當?!?/p>
然而,多元化經營初期的擴張讓企業陷入危機。2006-2007 年,養雞、粉條、芥菜加工三線作戰導致累計虧損 30 萬元。即便如此,張振英變賣結婚時的金鐲子、抵押老家宅基地,湊齊 15 萬元優先支付農戶貨款。她含著淚對農戶說:“再給我一年時間,要是還不上,我就去你們每家當保姆抵債。” 質樸的承諾讓農戶們紅了眼眶,68 歲的趙大爺帶著兒子義務幫她跑了一個月銷售,硬是賣出 2 萬斤粉條。
痛定思痛后,張振英關停養雞場,聚焦農副產品深加工。她帶著技術團隊吃住在車間,歷時兩年攻克 “手工粉條工業化” 難題。2012 年,投資 1200 萬元的全封閉自動化粉條生產線投產,采用 “蒸汽熟化 + 低溫冷凍” 工藝,既保留傳統粉條的爽滑勁道,又將產能從手工日均 200 斤提升至 8 噸。與此同時,公司產品線從單一的粉條、芥絲,拓展到韭花、粉絲、雜糧等 15 個品類,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嚴苛品控顯誠信擔當,智能升級領創新風潮
張振英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的生命線。2015 年,辣椒車間員工因疏忽炒焦 300 斤辣椒,她當場下令全部銷毀。當員工計算損失達 2000 元時,她嚴肅道:“如果這些辣椒流入市場,砸的是我們二十年的招牌,這賬不能這么算。” 此事經《河南日報》報道后,鄭州萬邦市場的經銷商主動來訪:“就沖您這較真勁兒,我們愿意做您的長期合作伙伴?!?/p>
在科技創新領域,張振英展現出非凡魄力。2014 年 8 月,她成立鄭州市 “芥菜加工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累計投入研發資金 1200 萬元,完成 “芥菜低鹽發酵工藝優化”“紅薯粉條抗老化技術” 等 12 項攻關,獲得國家專利 43 項。其中,“低溫等離子體保鮮技術” 將芥絲保質期從 15 天延長至 6 個月,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十大農業主推技術》;每年推廣的 “高淀粉紅薯脫毒苗”“速生芥菜新品種” 等 3-5 項技術,使農戶畝均增產 20% 以上。
智能化改造更是顛覆性突破。2018 年,她引入機器人生產線,面對老員工 “機器沒有手溫” 的質疑,她帶領團隊調試 180 天,最終實現面團揉制精度達 0.1 克、粉條粗細誤差≤0.2 毫米的突破,產能提升 3 倍,人工成本降低 40%。如今,車間內 6 臺機械臂有序運作,AI 視覺檢測系統每秒掃描 200 根粉條,不合格產品自動剔除,整個流程實現 “無人化生產、全流程追溯”。
回饋鄉土踐誠信初心,多元開拓展創新宏圖
作為連任五屆鄭州市人大代表,張振英將 “帶農共富” 融入企業 DNA。公司 120 名職工中,農村留守婦女占 83 人,殘疾人就業崗 42 個。48 歲的留守婦女周春芳,丈夫意外致殘,兩個孩子上學,她在車間從事包裝工作,月薪 3500 元,還享受免費住宿和子女教育補貼?!耙郧翱糠N地勉強糊口,現在我能撐起整個家了?!?周春芳的故事,是小蒼娃帶動就業的縮影。
在技能培訓方面,公司建立 2000 平方米的 “農民科普大學”,每年開展種植技術、電商運營等培訓 15 場,累計培訓農民超 8000 人次。2022 年電商培訓班學員劉敏,通過直播帶貨三個月銷售芥菜絲 1.2 萬斤,收入突破 5 萬元,還帶動同村 3 戶貧困戶加入。張振英特別邀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開設《鄉村振興中的誠信之道》課程,用國學智慧浸潤農民心田。
企業管理中,張振英推行 “員工第一” 理念:每年組織免費體檢,辦理工傷、醫療、養老保險;職工宿舍配備空調、熱水器和獨立衛生間,開設 “留守兒童托管室”;連續 15 年組織職工帶薪旅游,足跡遍及北京、西安等地;工資發放日定為每月 10 日,20 年來從未延遲,即便 2020 年疫情期間資金鏈斷裂,她抵押個人房產貸款 50 萬元,確保工資準時到賬。
公益事業貫穿企業發展始終。每年重陽節,她帶領員工走訪全村 132 位 70 歲以上老人,送去米面油和 200 元慰問金;定期到登封市夕陽紅養老院,為老人包餃子、表演曲?。?020 年至今,累計向登封市人民醫院、社區防疫點捐贈口罩 25 萬只、芥絲粉條等物資價值 25.59 萬元,被鄭州市政府授予 “抗疫突出貢獻企業” 稱號。
文化賦能塑品牌,跨境布局向未來
在品牌建設上,張振英將地域文化與產品深度融合。她主導設計的包裝融入《卷席筒》元素:打開 “小蒼娃” 芥絲禮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戲曲人物剪影,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經典唱段《小蒼娃我離了登封小縣》。2023 年推出的 “戲曲臉譜” 系列產品,成為嵩山景區 “十大必購伴手禮” 之首。
銷售模式創新上,她親自擔任 “首席主播”,在抖音直播間吆喝:“家人們,咱這芥絲用的是嵩山腳下頭茬芥菜,經霜打后炒制,咬一口‘咔嚓’響,辣得過癮、香得地道!” 這句順口溜讓單場直播觀看量破百萬,酸辣粉單品銷量達 8 萬單。目前,公司線上銷售額占比達 40%,產品遠銷至廣東、福建等 20 余個省份。
面向未來,張振英規劃了 “三位一體” 發展戰略:投資 5000 萬元建設 “小蒼娃非遺文化產業園”,涵蓋粉條制作體驗、芥菜腌制研學、戲曲文化展示;與嵩山少林寺合作開發 “禪意素食” 系列,包括素齋禮盒、養生粉等高端產品;通過跨境電商進軍東南亞市場,首批試銷的 500 箱芥絲在馬來西亞華人圈三天售罄,復購率達 75%。
從借債 50 元的賣菜姑娘到千萬級企業掌舵人,張振英用三個十年詮釋了 “誠信贏天下,創新致久遠” 的商業哲學。她讓鄉土產品有了文化靈魂,讓傳統工藝有了科技溫度,更讓 500 余戶農戶的生活有了實實在在的奔頭。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她是播種誠信的耕耘者,是駕馭創新的弄潮兒,更是千萬農民心中 “比親閨女還親” 的致富領路人。她的故事證明:當誠信與創新深深扎根于鄉土,貧瘠的土地也能長出最璀璨的希望之花。(閻洧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