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睿誠農業科技公司負責人袁治軍向記者講述沙培作物的種植流程和管理要點。
在傳統認知中,沙漠和沙地往往被視為農業發展的障礙。然而在當下,一種新的種植技術的出現,讓這種認知被徹底打破。這就是沙培技術。
6月5日,蒲城縣孫鎮洞坡村睿誠農業科技公司的溫室大棚里,一株株翠綠的西紅柿藤蔓攀爬而上,紅彤彤的果實掛滿枝頭。令人稱奇的是,這些長勢喜人的作物并非生長在土壤中,而是扎根于細密的沙粒里。“這可是我們的‘金礦’,一年能創造五六十萬元的收益呢!”公司負責人袁治軍彎腰抓起一把沙子笑著說。
一粒沙的新玩法正在改變傳統農業的面貌。近年來,陜西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通過推廣沙培技術,不僅實現了土壤改良與產能提升的雙重突破,更催生出“點沙成金”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沙里生“金” 從技術創新到產業革新
陜西地處西北,干旱少雨、土壤貧瘠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難題。特別是在陜北風沙區和渭北旱塬,如何讓有限的土地產出更高的效益?沙培技術的推廣,為這道難題提供了答案。
沙培,全稱沙基質栽培技術,是一種新型無土栽培模式。它以河沙、黃沙、風化沙等為基質,通過滴灌系統精準供給水肥,使作物在沙層中健康生長。
6月5日,睿誠農業科技公司的溫室大棚里,一排排沙培吊籃西瓜長勢喜人。
在洞坡村,沙培技術的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走進西瓜種植大棚,一人多高的瓜蔓上,一顆顆吊籃西瓜泛著綠油油的光澤。袁治軍告訴記者:“這是我們和新疆石河子大學共同研發的一項技術,與傳統土壤栽培相比,沙培種植透氣性好、水肥利用率高,而且能有效避免土傳病害,減少農藥使用。”
在這里,技術魔力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采用沙培技術的單棚年產值已突破5萬元,是傳統種植方式的2至3倍。
沙培技術的核心在于將沙子這一看似貧瘠的介質,通過科學配比和精準調控,轉變為作物生長的理想載體。“我們通過添加特定的營養液和微生物菌群,使沙子具備了比土壤更穩定的物理結構和更可控的養分供應系統。”袁治軍解釋,這種技術特別適合干旱半干旱地區的氣候特點,節水效率可達60%至70%。
在陜西,不起眼的沙粒正被神奇的“點金術”喚醒,化作生機盎然的“綠色銀行”。沙培技術,這項顛覆傳統的栽培模式,不僅是一場種植方式的革命,更是向土地要效益、向科技要答案的生動實踐。
科技賦能 從“經驗種地”到“數字務農”
沙培技術的高效益,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在睿誠農業科技公司的智慧農業控制中心,巨大的屏幕上不再是靜態的圖表,而是一個個跳動著光點的“數字農場”。技術員輕點鼠標,就能遠程調節水肥配比、通風遮陽等參數。
步入棚內,種植槽中厚達30厘米的沙層,滴灌管道如毛細血管般密布其間,智能傳感器如同敏銳的神經末梢,持續捕捉著沙層內部和空氣環境的細微變化,將數據源源不斷地傳回中央控制系統。
“過去種地全憑經驗和感覺,心里總覺得沒底兒。現在不一樣了,一切都靠數據說話。”袁治軍介紹,這套智能系統不僅能實時監控作物的生長現狀,更能深度了解其生長需求。比如西紅柿進入膨果期,系統會精準識別其鉀元素需求新增的信號,從而自動調節營養液配方,確保每一顆果實都飽滿優質。
而在寶雞市金臺區永利村,沙培技術又有了新的突破。這里的種植基地采用“水汽循環沙培系統”,通過特殊設計使灌溉用水在沙層中循環利用,節水率高達70%。
永利村有11座水汽循環沙培大棚,種植了乳瓜、五彩圣女果、普羅旺斯西紅柿等。最近幾天,村民們正在棚里忙著采收圣女果。“咱們的沙培果蔬品質好、顏值高,很受市場歡迎。”正在棚里干活的村民張明自豪地說。
“作物吸收所需養分后,多余水分通過沙層下方的U形蓄水槽自然下滲。”永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寧廣紅稱,“這些收集到的尾水經過過濾凈化后,精準補充新的營養元素,再次注入滴灌系統,開啟新一輪循環。”
金色數據“流”在沙里奔涌,澆灌出累累碩果。目前,這一技術已在寶雞、咸陽等地推廣520余畝,畝均增收8000元。
6月5日,睿誠農業科技公司的沙培西紅柿成熟了,已經全面進入采摘期。
技術落地 從模式推廣到標準輸出
6月6日,在寧強縣大安鎮新民村,一排排鮮紅欲滴的番茄懸在土黃色的沙質基質上,葉片青翠,長勢喜人。種植戶姜山穿梭在田壟間,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誰能想到,這沙子里能長出這么好的西紅柿?省水省肥、病蟲害少,產量和品質都上去了!”姜山的話語里,滿是對沙培技術的贊嘆。
姜山從2022年就開始關注沙培種植,經過多方考察后,他選擇了睿誠農業科技公司的沙培技術,并于去年底在新民村建立了種植基地,公司全程提供技術指導。
“沙培技術分為基質處理、營養液配方、環境調控等模塊,每個模塊都有詳盡的操作說明書和驗收‘尺子’,種植戶只要按照標準做好每個環節就行。”袁治軍稱,這兩年公司相繼推出了《沙培西紅柿栽培技術規程》《沙培草莓管理標準》等系列規范,形成了一套可復制、易操作的技術標準套餐。這套“套餐”不僅在省內漢中、安康等地迅速推廣,更以其強大的普適性走向全國。
技術的“種子”像蒲公英隨風播撒。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種植戶王超引入了沙培技術體系。“以前種地看天吃飯,現在有了標準套餐,番茄和辣椒長得又齊整又好!”王超指著自家生機勃勃的沙培大棚說,精準的水肥管理和穩定的生長環境,讓他的收益有了堅實保障。在云南省昭通市,2023年試種的沙培草莓,當年即實現畝產激增30%,為山區零散貧瘠的土地找到了高效利用的新路。
從渭北旱塬的探索萌芽,到如今在全國多地結出豐碩果實,沙培技術讓科技創新的種子,在廣袤田野“開枝散葉”。一套標準規范、八方適用的沙培種植新模式,正在書寫“點沙成金”的新故事。(記者 賴雅芬 黃敏 文/圖)
來源:陜西農村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