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藝術的探索,始終是一場關于“境”的追尋與超越。從具象到意象,不僅是形式上的轉變,更是藝術家心靈深處對世界認知與表達的升華。本次“境非境——從具象到意象的藝術跨越”展覽,旨在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作品,展現藝術家們在這一過程中的思考與實踐,揭示藝術在具象與意象之間構建的獨特“境域”。
具象藝術以對現實世界的直觀描繪為基礎,通過精確的線條、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與生活的具體形態。它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藝術家眼中的世界,讓觀眾在熟悉的場景中感受到藝術的真實與生動。然而,藝術的追求遠不止于此。當藝術家們開始探尋更深層次的表達時,意象便悄然浮現。意象藝術不再局限于對現實的簡單再現,而是通過抽象、變形、象征等手法,將內心的情感與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創造出超越現實的精神空間。
從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場關于“境”的轉變。具象藝術所營造的是一個“可見”的世界,觀眾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現的具體場景;而意象藝術則引領觀眾進入一個“不可見”的精神領域,這里的“境”更為深遠和廣闊。藝術家們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打破傳統形式的束縛,探索新的表現手法,試圖在具象與意象之間找到一種平衡與融合。這種跨越不僅是藝術風格的轉變,更是藝術家對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與感悟。
本次展覽匯聚了多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不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展現了從具象到意象的多樣化探索。這些作品如同一個個獨特的“境域”,等待著觀眾的深入體驗與感悟。在這里,觀眾將看到藝術家們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靈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實。這是一場關于藝術“境”的對話,也是一次心靈與靈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對藝術跨越的描述,也是對藝術本質的追問。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藝術的邊界不斷被打破與重構,而“境”的探索將永遠是藝術家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觀眾能夠感受到藝術在具象與意象之間的無限可能,體會到藝術跨越所帶來的精神震撼與心靈啟迪。
北京墨真書畫院編輯
李國民
筆名:懷石
齋號:養真草堂
中國美協會員,民建中央畫院院士,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山東省美協會員,職業畫家。黑龍江肇州縣人。曾先后進修于中國美協高研班、北京畫院高創班、北京現代工筆畫院。出版《當代著名畫家精品粹編——李國民工筆花鳥》,《李國民花鳥畫作品集》、《中國書畫投資——李國民》、中國畫技法系列《工筆花卉技法》、中國畫技法圖庫《花鳥白描圖譜》。山東電視臺收藏天下欄目制作專題片《李國民的花鳥藝術》。多次參加全國性中國畫大展。2007年被評為黑龍江畫壇百杰。2010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升值潛質百位國畫家,作品發表于多家報刊雜志。(專輯)。多次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多件作品被美術館、博物館及中外友人收藏。
綜觀李國民的工筆畫,構景,取意,造境,施藝,都能獨出機柕,獨有創造。他的作品取材廣泛,造型生動,唯妙唯俏,用色艷而不俗,淡而不枯,且充滿生活情趣,意蘊清幽與靜穆,令人心向往之。他的繪畫格調高雅,不匠氣,不火氣,有文學素養,文化品質,古典繪畫形式在他的筆下獲得了現代意味。他從生活的源頭活水中獲得靈感,注重寫生,體察入微,進行藝術創作。他注重文學修養,以詩心觀照世界,創造出與生命、心靈相和諧的審美境界。在營物與構境的過程中,創造著工筆花鳥畫的新體式。
《夢回大唐》47.5x140cm
《秋水長天》58x91cm
《在水一方》67x67cm
《迷失的家園》70x70cm
《欲雪》74x101cm
《沐》86x66cm
《小憩》86x66cm
《清幽莫如許》86x66cm
《有余》50x70cm
《塵緣》70x47cm
《寒香》70x47cm
《遠水沼沼》70x47cm
《遠離江湖少是非》70x47cm
《閑庭疏影》70x47cm
《十里春風等閑度》70x47cm
《南國一夢》68x68cm
《初雪》70x50cm
《寂寞沙洲冷》101x71cm
《月冷霜清》102x73cm
《網事》70x70cm
《秋風又向小園吹》50x142cm
《云淡風清》53x163cm
《晨妝》63x90cm
《風和日麗》220x141cm
北京墨真書畫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專注于學術研究,組織開展大型書畫展覽、全國采風、公益事業以及國際交流活動的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