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億美元碳交易新時代:PACM?高標準上路,全球市場全面升級
【Earth.Org 6月9日發布】
通過國際排放交易,那些無法通過常規方法減少足量溫室氣體排放的國家,將能夠從其他實施減排項目(如造林)的國家購買碳信用額。同時,除了這些為致力于履行承諾的國家設計的大規?!昂弦帯笔袌鐾?,規模較小的“自發”市場將允許企業購買碳信用額來抵消自身排放。購買自愿抵消額的公司可以有把握地設立“凈零排放”或“碳中和”等目標。
歐洲(最大的市場)以及包括中、韓、日、澳在內的許多其他地區都已建立排放交易市場。11月,巴西引入限額與交易制度,亞洲等地區(越、泰、印尼、印度、馬來西亞和臺灣)也紛紛效仿,建立了新的本地市場。這些市場的總規模每年高達1000億美元。
在國際范圍內交易此類信貸又另當別論。雖然各地區之間已經在雙邊基礎上開展有限貿易,但目前仍缺乏建立健全國際市場的標準。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國同意建立一項機制,即所謂的“6.4機制”,指的是該協定第六條第四款。然而,十年過去,金融界和項目負責成員國仍在等待。一個關鍵障礙是缺乏建立可信且可驗證的減排項目的手段。
國際排放交易協會 (IETA) 國際政策主管安德里亞·邦贊尼 (Andrea Bonzanni) 向 Earth.Org表示:“進展緩慢令人沮喪?!?“談判一直持續到 COP29,而該機制尚未生效,導致一些國家猶豫不決。有些項目實際上并非新增,而是早已存在。而且,監測和核查并非始終有效?!?/p>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一個聯合國機構現已采用新的標準來指導減排項目如何衡量其影響。該標準被稱為“巴黎協定碳信用機制”(PACM),它履行了6.4機制的承諾,使各國和其他參與方能夠通過交換更可信、更可驗證的碳信用額來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上月,各方達成了兩項標準。第一項標準用于估算在沒有該機制下開展項目的情況下可能發生的基準排放量。該標準旨在幫助避免過度信用,即重復使用同一個項目。第二項標準用于核算由于項目而可能在其他地方發生的意外排放量增加,即泄漏。
除了采用基準線和泄漏標準外,PACM監督機構還確定了支持實施這些標準的方法。目標之一是確保項目收益能夠與項目所在國以及購買信用額的國家公平分享。另一個目標是能力建設,以便更多東道國能夠參與該機制。
PACM監督機構還通過了一項關于如何對爐灶活動進行信用評估和監測的決定,使早期項目與最新指南保持一致。然而,在新體系下,再生農業和其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等重大減排舉措仍可能被排除在外。
歐洲再生農業聯盟的一項新研究估計,在轉型初期,歐洲所有農民每年可減少1.413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占歐盟農業部門凈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4%。盡管潛力巨大,但歐洲主要再生農業組織Climate Farmers上周宣布,在多年嘗試開拓土壤信用額度之后,將退出碳市場?!澳壳暗奶际袌鲶w系并非為我們最初想要支持的農業類型而構建,”聯合創始人伊沃·德根(Ivo Deg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對于像碳農業這樣基于自然的項目來說,滿足確保排放永久性的要求將是一項挑戰,”邦贊尼表示?!啊堵摵蠂鴼夂蜃兓蚣芄s》一直存在偏見,這使得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更難獲得認可。但人們預期,提高質量標準將提高價格和需求?!?/p>
專家們一致認為,排放交易只是應對氣候變化必要措施之一。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投資中心主任麗莎·薩克斯在社交媒體領英上發表的一篇關于自發市場的文章中指出,通過碳市場資助的活動,例如環境保護、生態系統修復和土地再生利用,是“至關重要的”。但她進一步表示,“這些活動本身就應該獲得強有力的融資:不應將其作為持續污染的辯護,也不應通過由項目開發商、核查機構、標準制定機構、經紀人、交易商、注冊機構和數據平臺組成的拼湊機構來吸收資本、塑造激勵機制并從系統中榨取價值——并共同將稀缺的金融和政治資本從我們迫切需要的戰略性、公共引導的融資框架中轉移出去?!?/p>
編譯:李家豪(新能源部)
審校:孫桂林(新能源部)
編輯:李家豪(新能源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