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接到朋友慕樹的情報,雙流西航港白家場那邊,新冒出了一家老茶館,又新又老的,讓人忍不住好奇。
這家茶館是她去白家高記肥腸粉(總店)嗦粉路上遇到的,就開在菜市場前邊,和肥腸粉淺隔了一個小叉路,屬于出了這門就能進那門的距離。
茶館叫白家老茶館,標志性的老廠大門上方壘起了高聳的木結構,以周圍的樓房為參照,約莫有三四層樓高,需得站在街對岸,才能看清全貌。
慕樹一邊與我說道,一邊跨到對面,只見“白家大院”幾個字立于其上,在二層樓高的位置,還設有一個小戲臺,奇特的造型,既是門頭,又承擔著店招的功能。
相比于這些,更讓慕樹意想不到的是,以前來來回回不知道多少次,第一次知道,這兒竟然藏著個大院子。
農機站爆改?
一家新的老茶館誕生。
一個位于鐵門后方的老黑板道出了院子的淵源。
雖沒有確切的說明,但從留存于大門后方的兩臺老式交流低壓配電屏和一些歷史文字,我們大概能猜測,它的前身,和原來的白家場農機站有著莫大的關系。
其實一說到雙流的老茶館,大多數人能想到的都是彭鎮觀音閣百年老茶館,巧合的是,白家場農機站的原址所在的那條街道也叫觀音閣。
它始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于1992年遷至西航港,占地約6畝,職工有60人左右。掐指一算,也算個不小的單位。
那么農機站是干啥的呢?據說,它最主要的職能便是進行農機服務,除了曾經的白家鎮,服務范圍甚至要輻射到周邊的文星鎮、黃甲鎮,打田、收割、抽水樣樣都管。
另一方面,農機站有一定的工業配套,主要就是下設機械廠、汽車修配廠,輝煌“戰績”包括為雙流機場貨運車輛提供維修服務。
此外,農機站還要進行行政代辦,比如需要公路運輸證、農機駕駛證啥的,都要到農機站來辦理。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白家場農機站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大概在千禧年進行過一次改制分流,而后在2014年開始逐步解體,2017年全面停止運營。
明明來喝茶的,
卻逛了圖書室和家具展?
農機站的時代雖成為過去,白家老茶館卻將它的生命和那個年代的故事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它是新的,從院子一側大門進入,最左邊可點茶水,從負責點單的嬢嬢口中得知,茶館剛開2個月,是名副其實的新店。
但同時,它又是老的。這不僅在于農機站與白家場的歷史,還在于它的空間場域。首先在建筑載體與空間陳設上以老木頭、老物件還原了一個川西院落該有的樣子。
一進入茶館,比鄰街面的幾個空間,讓人想起了那二年辰的堂屋。青灰色的水泥墻,吸在天花板上的老電扇,架在空間中的梁木……
尤其是陳列在屋子里的老家具和舊物,讓人感覺就像光臨了一場中式復古家居展。提起相機在臨街這一側捕捉,最喜歡瞄準的便是幾個門洞連通的那個角度。
視覺順著縱深延伸,盡頭處是一間圖書室,也是茶館嘈雜時段躲清凈的好去處。
書架上的圖書可以隨意取閱,目測以老書為主,有趣的是,它不僅收藏圖書,還有一些字畫、畫報,包括一些很有年代感的家庭相冊。
這部分主要在靠角落的位置,一打開“年久失修”、布滿灰塵的相冊,回憶殺簡直來勢洶洶。
書架旁邊的這面墻也很有特色,奶奶輩用來放衣服的老木箱像一個個巨大的磚頭般砌滿了墻頭,直達天花板。它們大小不一,顏色各異,鎖扣的地方銹跡斑斑,卻很是漂亮。
有必要說明的是,圖書室門口的墻壁上張貼著一則閱讀需知,唯一的遺憾是,不允許帶自己的書過來上自習,不過嘛,既然是規則,我們還是要遵守。
圖書室隔壁房間有一張掛畫也格外惹人注目,它的主體是一個大大的雙喜,看起來像是獻給某對新婚夫婦的賀信,講述了愛情的可貴,最可愛的是最后的囑咐:“生兒育女不是愛情的本身。”
自帶杯子和茶葉,
2元一座,可還行?
沿著這側空間垂直往里,便又可通向院落。
這是一個標準的四方院子,低矮的屋檐向中心延伸圈出一個亮堂堂的壩子,茶館還另扯了藍色的遮陽布用竹竿撐著,待客人甚多時,可以再往檐外拓展。
沿著屋檐下的廊道,可以通走一圈,喊茶水、圍觀牌局,又或是瞧瞧老虎灶、店家收藏的開水壺、蓋碗茶具、老掛歷。
我們最終選定了右側的廊道,這里的茶座大多是矮桌,桌椅依然是老的,而且每張都長得不一樣。
最令人驚喜的是,茶水雖有不同種類,但最樸實的三花、毛峰、菊花、檸檬,無論游客還是本地茶客一視同仁,僅售8元一杯。
見我們震驚,摻茶的嬢嬢指著墻上的字,“來晚了,早上只要4元,自帶盅盅兒和茶葉,2元”。
順著她指著的方向,我們也終于搞清楚規則,白家老茶館,8點到18點營業,11點30分之前屬于早茶時間,茶品五折,自帶杯子和茶葉2元一位,下午自帶杯子和茶葉4元一位。
作為最樸實的茶客,喊的當然也是最樸實的三花,付完錢,便乖乖在位置上坐下,不一會兒嬢嬢便端了茶水和茶壺過來,茶杯用的是蓋碗,第一杯是沖泡好的,后面就屬于自助時間。
茶館里“窩藏”食堂,
這很成都。
茶泡好了,嘴巴里除了龍門陣,總還得塞點什么。這就不得不向各位好吃嘴廣而告之,白家老茶館里面還藏著一個小食堂。
窗口設在從外往里的連接處,當日供應會寫在一個小黑板上,有一些隱藏菜單,比如冰粉之類的,需要張嘴問,建議各位肚子咕咕叫的朋友趴在窗口上看著點,有什么點什么,想吃什么也可以大膽告訴老板。
我們就是這樣點了一份涼拌筍片、一份辣鹵香菇、一份涼拌連桿肉,都是用土碗裝的,份量也不算小,三份一共22元,可以說非常實惠。
一開始以為是點的東西比較便宜,后來看了價格表才知道,這里的菜差不多都這樣,基本10元以內有葷有素。
再說味道,雖談不上特別驚艷,但好吃是算得上的,尤其是連桿肉口感很奇特。
其實我小時候跟著我外公出去下館子的時候,他就很愛點鹵連桿肉,只記得這種肉沒有肥的,全都是瘦肉,但又不似一般的瘦肉那般發柴,但那會兒只顧著吃,根本不知道屬于哪個部位,也嘗試查過,也沒找到標準的答案,有懂的朋友歡迎評論區討論。
說回吃的,在白家老茶館打個尖,就可以出門移步白家肥腸粉,點一個鍋盔,一份肥腸粉,正式開干。
在這里要特別安利一下他家的清湯肥腸粉,一開始我也是拒絕的,雖然從小就吃份腸粉當早飯,但清湯肥腸還是過于硬核,不過這次在慕樹的強行安利下咬了一口清湯結子,竟然比紅湯還好吃。
味道出乎意料的軟綿、香嫩,給了我下次吃一整份的勇氣。
吃過肥腸粉,差不多傍晚7點,茶客也差不多都離開了。慕樹說,喝過一次,之后應該會常來。我想,住在周圍的居民們也應該和她有一樣的想法。
這也是白家老茶館最戳我的地方,那便是它爆改了一間具有歷史印記的老房子,但并沒有單純地走網紅路線吸引游客。
而是遵循當地茶館文化,平等地開放給本地居民與外來游客,環境變好了,價格還是那么的樸實,居民們也真正地把空間用起來了,雖然目前知道的游客還不多,但不急,時間總會給予交代。
在白家老茶館內,我還發現了一個木工文創工作室,偷感很重地打望了一番,發現一位老師在里面做模型,目測非常精致,奈何身為社恐,止步于“非請勿入”的告示,希望下次有機會好好探訪一番。
以及,帶上盅盅兒和茶葉,感受一盤2元一座。
編輯丨牙尖兒
圖源丨慕樹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 YOU在場小紅書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