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幅字,全稱《賜岳飛批剳卷》,作者系宋高宗趙構(gòu)(宋徽宗第九子,南宋開國皇帝),行書書法作品。這其實就是君臣之間的私信,但在岳飛看來,自然是一道圣旨。
全文:卿盛秋之際,提兵按邊,風霜已寒,征馭良苦。如是別有事宜,可密奏來。朝廷以淮西軍叛之后,每加過慮。長江上流一帶,緩急之際,全藉卿軍照管。可戒飭所留軍馬,訓練整齊,常若寇至,蘄陽、江州兩處水軍,亦宜遣發(fā)。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付岳飛
此密信表面上是關(guān)心岳飛“提兵按邊,風霜已寒,征馭良苦。如是別有事宜,可密奏來朝廷”。這也就是說如果你有什么事,也可以悄悄寫密信來告訴我。可這并非是宋高宗的本意,隨后宋高宗交代了一下現(xiàn)今的戰(zhàn)事情況,要岳飛多小心注意,最后卻說“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這最后一句話頗有一語雙關(guān)之意。結(jié)合宋高宗前面交代的軍事調(diào)動情況來看,他的意思是帶軍打仗的事不需要我過多交代。可若是結(jié)合“別有事宜,可密奏來朝廷”來理解,就是根本不希望岳飛來信交涉收復失地的問題。
《賜岳飛批剳卷》(1)
果然是宋徽宗的兒子,皇帝能寫出這樣的書法作品,實屬驚艷。
先介紹下作者:趙構(gòu)(1107—1187),字德基,宋徽宗趙佶第九子,15歲封為康王,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攻陷宋都開封,徽、欽二帝做了俘虜,北宋滅。其時,趙構(gòu)受命為河北兵馬大元帥,擁兵萬人在外,宋舊將臣便擁戴他為皇帝。
靖康之恥,徽欽二帝被俘,趙構(gòu)稱帝南宋
公元1127年,21歲的康王構(gòu)在應(yīng)天府(河南商丘)正式即帝位,改元建炎,史稱南宋,趙構(gòu)是南宋第一位皇帝。趙構(gòu)即位初年,尚能起用一些抗戰(zhàn)派將領(lǐng)。南遷后建都臨安(杭州)后,逐日放棄北伐,而是“直把杭州作汴州”,只知道向金納貢稱臣,茍且偷安,在位36年,敗落成偏安之局。
南宋建立15年后,即公元1142年1月27日,受秦檜污諫,抑或宋高宗本有此意,下令賜死岳飛,岳飛沐浴更衣后,兩個獄卒用大鐵棍猛擊岳飛兩肋,岳飛在慘叫聲中死去,死前在墻上留下八字血書“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時年39歲。
也或許是偏安之靜,讓趙構(gòu)有充分的時間修身養(yǎng)性,寫得一手好字。比如這件這道寫于岳飛被殺前的圣旨《賜岳飛批剳卷》,書法絕美,氣息直逼《蘭亭序》,內(nèi)容亦暗藏殺機!
《賜岳飛批剳卷》(2)
趙構(gòu)《賜岳飛批剳卷》,紙本,行楷,此書17行,每行字數(shù)不一,共99字。后署“付岳飛”三字,上鈐御前之寶,下有高宗御押二印。根據(jù)內(nèi)容推斷,約書于紹興四年(1134)前后,為高宗早年所書。無論從整體的布局上,還是從筆法的意態(tài)上,均具王羲之《蘭亭序》的神韻和智永的特色,并加以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家的風貌,顯示出“秀異而獨立”之精彩潤朗的藝術(shù)風格。且對后世也產(chǎn)生不小的影響。
比如,對同族的趙孟頫影響很大。趙孟頫在對二王的學習中,汲取了皇叔趙構(gòu)對《蘭亭序》的理解,尤其是對融會方圓用筆的處理,幾乎是同出一轍。
《賜岳飛批剳卷》(3)
這幅書法作品目前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在卷后署“付岳飛”三字,上鈐御前之寶,下有高宗御押二印。這封書信的名字叫《賜岳飛批剳卷》。
從書法角度來看的話,絕對是一幅上乘的經(jīng)典書法作品,能和書圣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相媲美。
《賜岳飛批剳卷》(4)
這幅行楷書《賜岳飛批剳卷》在流傳到清朝的時候,被收入皇家,更是被乾隆皇帝編入了他珍愛的《三希堂法帖》之中,從而被珍藏了一輩子。
『楚王山書畫院 』搜集整理
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