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發病率逐年攀升且年輕化趨勢明顯,我國患者超300萬,已成為中老年人"第三殺手"。但約90%民眾認知不足,導致就診延誤、診斷不準、治療率低,防控形勢嚴峻。
帕金森病癥狀有哪些?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典型癥狀含靜止性震顫、行動遲緩、肌強直及姿勢步態障礙等,常伴便秘、嗅覺減退、焦慮抑郁、睡眠障礙、感覺異常等非運動癥狀。
帕金森病與特發性震顫本質不同。后者多發于青少年及中老年,僅表現為拿物時抖動,無運動遲緩及非運動癥狀,有遺傳傾向但進展緩慢,藥物可控且不影響壽命。總結:帕金森靜坐時抖,特發性震顫動時抖。
出現下列癥狀需警惕
建議大家及時就診,以早診斷、早治療!
1.手抖:靜止性震顫,靜止時明顯,活動時減輕,睡眠消失,呈"搓丸樣"動作,單側起病,緊張激動加重。
2.肢體活動受限:肢體僵硬、行動遲緩,扣紐扣困難,步幅變小變慢,擺臂減少。
3.嗅覺減退:90%患者早期出現,部分早于運動癥狀3-7年。
4.睡眠障礙: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夢動癥),睡眠中夢動行為。
5.寫字變小:持續性"小寫征"。
6.面具臉:表情減少,后期呈面具臉。
7.聲音變小:說話低沉、音量小、清晰度下降。
8.便秘:發生率是非患者的3倍。
帕金森病如何治療
帕金森病治療以藥物為主,輔以康復鍛煉,必要時手術。藥物種類多,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最小劑量長期控制癥狀。若藥物療效不足或產生嚴重不良反應,需評估手術,但非所有患者適合。
傳統治療無法逆轉帕金森神經變性,從病因上突破提高神經細胞數目至關重要。干細胞技術展現療效,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干細胞療法通過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免疫調節等促進多巴胺能神經元修復。
中科院周琪院士指出,五年臨床觀察顯示該療法安全有效,可緩解帕金森癥狀。
干細胞臨床治療
帕金森的臨床研究案例
臨床案例一
《NEJM》研究證實,移植iPSC衍生的中腦多巴胺能祖細胞可改善帕金森癥狀。案例顯示,患者接受兩次細胞移植后2年,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顯著提升,術前運動障礙未再出現,癥狀評分大幅改善。
臨床案例二
一項使用自體間充質干細胞(MSCs)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研究中,12例患者接受靜脈或鼻腔注射MSCs,移植后1、3個月評估運動/非運動癥狀及生活質量。
結果發現,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患者運動和非運動癥狀的嚴重程度在統計學上顯著降低。
臨床案例三
河南省新鄉醫學院研究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效果,納入15例患者(男女各8、7例,年齡52-76歲),經頸動脈穿刺移植后,用評分量表評估神經功能改善情況。
結果顯示:移植后1個月帕金森病評分明顯降低,說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有效改善神經功能、震顫及強直癥狀顯著緩解。
總結
全球多個團隊研究干細胞治療帕金森,干細胞技術為患者提供新選擇。期待其臨床應用,提升療效,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