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算618血拼的小伙伴可能發現了,好多地方的“以舊換新”活動突然喊停了。
先是甘肅肅州5月10日帶頭暫停消費品補貼,接著江蘇鎮江、揚州5月12日叫停家裝家居補貼,遼寧營口同一天暫停家電國補。到了6月初,江蘇全省調整政策,線上補貼直接停了,線下補貼每天限量發放;重慶更直接,說“本輪補貼資金用完了”,暫停申請資格碼。這兩天河南多地也跟進暫停,理由都是“補貼資金花完了”。
廣東也跟著湊熱鬧,惠州、佛山等地暫停發家電國補,搞得坊間傳言政策要提前結束。記者去問廣東省商務廳,人家說政策不會提前結束,個別地市暫停是因為系統升級和階段性盤點。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國補的錢真的花完了嗎?
先捋捋政策脈絡。2024年4月,14部門發了《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7月,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說要拿3000億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以舊換新;9月就先下達了1500億。今年1月政策進一步升級,手機、平板、智能手表首次納入補貼,汽車報廢范圍擴大,家電從8類擴到12類。政府工作報告還說,今年支持以舊換新的國債從去年的1500億增加到3000億。
但現在好多地方說沒錢了,這3000億真的花完了嗎?其實沒那么快,統計顯示大概用了1700 - 2100億。
問題在于,國補的錢是中央分配給地方的,有些地方花錢快,額度用完了自然就暫停了。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2025年以舊換新5大品類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發了約1.75億份補貼。具體來看:汽車補貼申請412萬份;4986.3萬人買了7761.8萬臺家電;5352.9萬人買了5662.9萬件數碼產品;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650萬輛;家裝廚衛換了5762.6萬單。
算下來,1元財政補貼能撬動11.2元社會消費,杠桿效應看著挺猛。
按說有這么給力的補貼,消費應該熱起來才對。但國家統計局6月9日的數據讓人傻眼:5月CPI環比降0.2%,同比降0.1%;PPI更慘,同比降3.3%,環比降0.4%,而且從2022年10月開始,PPI已經連續32個月同比下降,創下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長下行周期,降幅還在擴大。
這時候就有人喊“反內卷”,抵制惡性價格戰。但從經濟學角度看,只要PPI不回正,價格戰大概率停不下來。
為啥呢?因為企業生產出來的東西賣不上價,只能靠降價搶市場,內卷其實是經濟下行的縮影。
現在問題來了:國家真金白銀搞以舊換新,為啥消費還是疲軟?可能有這幾個原因:
第一,補貼可能提前透支了需求。以舊換新補的大多是冰箱、電視、汽車這類耐用品,本來人家可能計劃下半年或者明年買,現在有補貼就提前買了,相當于把未來的消費挪到了現在。
第二,消費需求可能從線下小商家轉移到了線上大平臺。以前在小區附近小店買個家電,現在為了拿補貼都去電商平臺或者大型商場了,表面上銷售額上去了,但可能只是消費渠道變了,整體需求并沒有真正新增。
有人可能問,既然補貼有透支需求的問題,為什么不直接給老百姓發錢呢?其實這里面有深層邏輯。
直接發錢確實簡單粗暴,但可能引發通脹,而且很多人會把錢存起來,起不到刺激消費的作用。所以現在的補貼更傾向于定向發放,比如就業補貼、畢業生補貼,或者像香港那樣發消費券,限定時間用完。
更深層的原因和稅收體制有關。中國絕大部分稅收是增值稅,從生產端征收。把錢補貼給商家,商家賣貨去庫存,然后加大生產,這樣企業有了銷售額,政府就能收到增值稅。也就是說,補貼商家雖然花了錢,但能通過稅收再收回來一部分,這在現行制度下是更劃算的做法。
但這種做法有個大問題:有消費能力的人是有限的。
你看北上廣,4、5月份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大跌,不是因為沒補貼,而是因為這些大城市早就開始搞國補了,有能力消費的人已經被“薅”過一輪了,剩下的人就算給補貼也買不起,結果就是消費反而下降了。大城市這樣,小城市也遲早會遇到這個問題,現在全國數據還好看,只是因為潛在消費還沒釋放完,等存量消耗得差不多了,消費自然會冷下來。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以舊換新國補的真實意義,可能不是為了長期把我們變成消費社會,而是應對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后的無奈之舉。美西方消費需求減少,我們生產的東西不能砸手里,所以搞短期刺激挖潛內需。
以前我們靠出口退稅補貼企業,現在把這筆錢拿來搞以舊換新,相當于填補了國外需求疲軟的坑。但這種補貼注定不可持續,等中美貿易慢慢平衡了,國補可能就會暫時歇一歇。
現在大家都在想,怎么才能真正讓中國轉型成消費社會呢?其實核心就兩點:
第一是“稅”。如果未來能推進稅制改革,把消費稅往下移,比如從生產端更多地轉移到消費端,同時完善個人消費品的稅收抵扣政策,讓老百姓買東西能少交稅,那消費動力肯定能釋放出來。
第二是“人”。真正的消費需求靠什么創造?不是提高退休金,也不是鼓勵貸款加杠桿,更不是搞基建,而是靠新增人口。只有足夠多的新生兒,才能給社會帶來良好預期,放大投資和消費需求。就像下棋一樣,生育政策這顆子落下去,消費經濟這盤棋才能活起來。好在政策已經有動靜了,6月10日財政部說正在加快推進育兒補貼制度。
雖然現在消費補貼還在繼續,這是現行制度下促進消費的最優解,但等存量客戶消耗完,肯定得有更激進的分配模式來破局。
說到底,只有讓老百姓手里有更多“新錢”,而不是消耗存量,才能真正激活消費這潭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