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美國對我們下狠手,德國媒體曝光一件事,西方國家全部驚呆!
近日,國新辦宣布我國高科技產品進出口,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光是今年上半年進出口,就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億元!
這個數字直接嚇到了西方,在他們眼里,中國還是八九十年代的樣子,和“科技強國”四個字完全掛不上鉤。
那問題來了,這些年中國到底干了什么?怎么就把西方“科技老大”地位就給動搖了?
中國這條路西方真沒想到
八九十年代,高科技最發達的是美國、德國和日本。而我國的制造,只有T恤、打火機、鞋子。
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我國一年出口額只有不到200億美元,科技產品更是鳳毛麟角。
直到90年代以后,隨著“引進來、走出去”戰略一搞,我國才開始拼命學、拼命干,慢慢在家電、電子、機械等領域積累點基礎。
可即便如此,像芯片、光刻機、核心工業這些軟件,還是都得看西方臉色。
終于到了2000年前后,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才開始成規模出現。
那時候《人民日報》發過一篇報道,說當時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還不到10%。這個比例放在全球看,幾乎是可有可無的角色。
可誰能想到,20年后,這個數字已經逼近25%!
2023年德國媒體《明鏡周刊》曝光了一組數據,說過中國的高科技出口額已經穩穩占了全球近四分之一!
要知道,這規模相當于把日韓幾個國家加一起都打不過。
這下可把西方國家給驚呆了!
中國都干啥了,咋發展這么快呢?
高科技背后,中國干了啥?
其實這些年,我國一直在穩扎穩打的搞科技,像最難啃的芯片都打下來。
在美國人眼里,他們最頭疼的就是中國芯片。
因為半導體是“卡脖子”中的卡脖子。所以他們拼命制裁我國。
可我國偏不信邪。中芯國際花了十幾年啃制程工藝,麒麟芯片死而復生,國內自主CPU、GPU近幾年也在追趕。
別看制程比不上臺積電最先進的3nm,但能自己造出來、量產出來,這就是命。
更狠的是,復旦大學的科研團隊2024年拿出了“破曉閃存”,這是一項用石墨烯材料替代傳統硅的黑科技,讀寫速度是傳統存儲芯片的5000倍,耗電量只有傳統存儲的1%。
這不是PPT,這玩意兒已經開始進入量產階段。美國《連線》雜志甚至罕見地承認:“中國這條技術路徑可能讓美國現有存儲巨頭徹底失去壟斷地位?!?/p>
再說光子芯片。傳統芯片靠電子傳輸,速度和功耗都有瓶頸。可中國高校和企業偏不走尋常路,直接搞起了“光子跑道”。
清華和華為聯合開發的光子Tensor核心,比現有電芯片快10倍、耗電只有1%。這個技術一旦大規模落地,數據中心、電動車、云計算通通要換代。
荷蘭ASML的光刻機雖然還是王牌,但光子芯片這條新賽道,把美國“高墻”拐了個彎,擋是擋不住的。
如果說芯片是敲門磚,那新能源就相當于我國的彎道超車了,現在的中國新能源已經不僅僅是電動車這么簡單了。
2024年,比亞迪的電動車出貨量全球第一,刀片電池把特斯拉逼得降價都沒用。
更離譜的是,全球80%的光伏產業鏈在中國手里,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寧德時代這些企業一個個都是世界級玩家。
更重要的是,中國新能源拼的不是單點突破,而是全鏈路自己干。礦山、冶煉、材料、電池、整車、回收,閉環全在自己手里。這點連歐美都學不來。
美國專家《能源未來》期刊去年發過一份調研報告,直接說:“中國的光伏和儲能技術已經遠遠甩開了美國本土企業,短期內追趕幾乎無望。”
眼睜睜看著中國拼到了這個份上,美國都傻眼了,紛紛對我國下狠手!
拼到這個份上,西方還不下狠手?那才怪了
去年美國商務部把140家中國科技企業拉黑,歐盟對中國半導體出口設限,日本、荷蘭也跟著湊熱鬧,這套“老把戲”背后其實很簡單,擋不住,只能攔。
可他們能攔得住嗎?2024年美國媒體報道,他們原本計劃把200多家中國公司列入制裁名單,結果最后只砍到140家,因為盟友不買賬。
高通、英特爾、蘋果這些美國巨頭,哪一家不是靠中國市場吃飯?你制裁得越狠,這些公司越難受。
當然,這還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歐美的高科技企業有了新選擇。
別看政府在喊打喊殺,歐洲不少企業家背地里還得跟中國合作。光是新能源和光伏領域,德國西門子、法國道達爾、挪威Equinor都在跟中國公司簽合同。
2024年,歐洲議會曾試圖推出針對中國新能源的額外關稅,但內部被企業游說壓了下來。原因很簡單:離了中國,這些企業自己也活不下去。
眼看國內大企業不聽話,老美又有了新想法:覺得中國會像自己一樣,把制造業外包出去、金融化吃老本。
當年美國靠石油美元收割全球,國內工廠一個個搬到亞洲,自己玩金融、炒股票、搞華爾街。這套把戲玩到現在,老百姓苦不堪言,“占領華爾街”“黃背心”就是最真實的反饋。
可中國才不吃這一套。實體經濟是根本,制造業、科技創新是命脈。這幾年,我國一邊頂著外部打壓,一邊搞產業升級,新能源車、5G、人工智能,一個賽道一個賽道突破。
結語
回頭看,這條路真不好走。
從當年被卡脖子,到今天自主創新開花結果,中國用幾十年干成了別人一個世紀才干成的事兒。
這不是天上掉餡餅,也不是“運氣好”,而是數百萬科研工作者、無數工人、無數企業一起拼出來的。
當然,美國的下狠手只會越來越多,黑名單、限制、圍堵、輿論戰都不會停。但真相是,這世界再也不是一個國家說了算的年代了。
中國高科技崛起,是全球化下再正常不過的結果。對普通中國人來說,背后更重要的是:這條路已經有人走通了,剩下要做的就是接著拼,拼到別人攔都攔不住。
如果說還有什么比這更可怕,那就是中國人已經學會了,怎么把科技變成產業,把產業變成市場,再把市場變成更大的全球話語權。
這才是美國最怕的,也是這場博弈的真正底牌。
資料來源 ①.《高技術產品出口連續9個月保持增長》,科技日報2025-07-15 ②.《德國<明鏡周刊>:中國高科技出口占全球近四分之一》,明鏡周刊2023-11-20 ③.《人民日報:我國高技術產業鏈持續突破》,人民日報2025-06-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