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落下帷幕,千萬學子剛剛走出考場。無論成績如何,人生的新篇章正在翻開。
在周成剛老師看來,高考是一場重要的考試,但絕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教育的價值從不止于一紙分數,而是要為孩子打開更多通往世界的大門。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也有一些家長和學生將目光投向了另一條賽道:國際教育。
我們整理了周老師關于國際教育的高頻問答,希望在這個緊張而又充滿可能的六月,為大家帶來一份參考與方向。
01
為什么選擇國際教育?
很多家庭選擇國際教育的初衷各不相同:有些是因為戶籍限制,不希望孩子在單一升學路徑中過度內卷;有些是因為切身體驗了海外教育的開放與自由;還有些是希望給孩子提供更多發展空間。
對此周老師認為:國際升學路線實際上提供了一種更加多元的教育路徑。在教育選擇上,讓孩子對英語、對學習、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心至關重要。如果他們發自內心渴望去了解這個世界并從中感受到樂趣,那么也更能激發出更大的潛力。
不過,周老師也總是提醒家長們,選擇國際升學要提早規劃,不要等到孩子已經厭學的時候才開始考慮。孩子需要提前學習語言,家長也需要提前了解留學擇校的相關信息。
02
選擇國際教育,教育理念需怎么調整?
最關鍵的是要從孩子本身出發。每個孩子的成長節奏不同,能力各異,關鍵是如何挖掘他們的內在潛力。周老師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孩子的成長有快有慢,能力各有不同,如何挖掘他們內在的潛力,讓他們找到興趣所在并使其充分發揮,這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點。熱愛能抵萬難。國際教育更能培養出成長性思維,讓孩子未來能夠迎接更多的挑戰,獲得更多機會。
03
AI時代該如何看待孩子未來發展?
這是當下所有教育工作者幾乎都在思考的問題。對此周老師認為:語言能力在AI時代仍然重要。語言是情感的產物,人與人之間依靠情感聯系,而不能只靠機器聯系。在AI時代,孩子們需要具備的核心競爭力包括語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
雖然很多基礎工作開始被AI代替,但國際教育培養的適應能力,能夠讓孩子跳出固有認知范圍,用更寬廣的思路連接不同的知識。孩子要學會駕馭和訓練AI,而不是被AI取代。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學習交叉學科的跨界人才可能更有競爭優勢。
周老師在翻譯《贏在對話:如何說如何聽》時也寫下了他的感悟:再發達的人工智能,也替代不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人類生命的可貴之處在于其豐富體驗,這也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
04
留學是逃避內卷的捷徑嗎?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也是很多人的誤解。
留學絕不是逃避內卷的捷徑。不同體制下只是壓力來源不同而已。申請留學面臨著更加多元化的挑戰,除了成績之外,還有論文撰寫、研究能力等各種考驗。
留學申請的全過程其實和找工作差不多,只是努力的方向不同。海外教授看重的能力點與國內不同,在備考過程中同樣需要大量努力,但也確實能鍛煉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因此選擇留學的學生和家長要有正確的心理預期,不要把留學當作逃避競爭的手段,而要把它當作另一種成長路徑。
05
海外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首先是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其次是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引導;第三是跨專業學習的支持,這對未來發展十分必要。
周成剛老師對此總結道:海外高校很注重培養孩子多種選擇、多元探索的能力,而且也注重于讓學生知道未來不是唯一解,擴展自己的人生容錯率。這種開放的心態和多元發展的教育模式,更加能夠助力同學們在人生道路上迎接不確定的未來。
06
對即將留學的學生有什么建議?
首先,要有務實的預期,保持開放的心態,樂于與來自不同國家的同學交流,在學習階段多接觸實踐和工作機會。
其次,要正視語言適應問題。最后,要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目標。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各具特色,除了主流的英美澳加等國家,歐洲各國、亞洲的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也有獨特優勢。
正如周老師所說:希望同學們能夠根據自身條件和優勢,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不斷探索和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高考像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盛事,但它不是唯一的橋。
有的人從橋的正面走過去,有的人走了橋邊的小徑,而也有人,站在橋前,選擇了向遠方出發的國際教育。
但無論如何,不要著急出發,但也別錯過探索的方向。這個世界很大,也一直在等你做出忠于內心的選擇。
更多關于中國高校的信息
請參閱周成剛老師主編新書
《贏在報考:中國100所寶藏大學全解》
“循歷史而擇校,觀名校后育人”。這本書跳脫出冰冷的排名和數據,用人文視角帶你走進100所中國大學的獨特精神世界。從北大的“思想自由”到武大的“浪漫務實”,從哈工大的“軍工硬核”到廈大的“海洋情懷”……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靈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