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走下來,客觀地說,不是外部單一的評價風向變化,是我們自己真的也變了。我們已經失去了之前那種手為社會帶來美好改變的夢想,我們談論的是KPI,是工資,股票,房子,我們把客戶與用戶當流量……”
這兩天,阿里巴巴內網一篇近萬字的離職帖引發熱議。發帖人是一位花名叫元安的釘釘產研負責人,離職貼全文針砭時弊、慷慨陳詞,系統剖析阿里近年來存在的“大公司病”。該貼一經發布后,收獲了極高的認可度,就連馬云也親自下場對該帖子進行了回復。
其實,阿里的大公司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一年前,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就率先公開點名大公司病,他在采訪中直言“阿里犯錯了”,釋放出鮮明信號。
緊接著,創始人馬云在內網發表《致改革,致創新》,呼應蔡崇信的態度:“我們要向大公司病開刀,從一個決策緩慢的組織,重回效率至上、市場至上的道路,讓公司重新變得簡單和敏捷。”
隨后,蔡崇信與CEO吳泳銘更是在阿里2024財年年報中,坦率承認公司面臨大公司病,強調要以“初創企業”的心態推動變革。
三個關鍵人物的連續表態,足以證明阿里想要通過組織改革,進行深度治理“大公司病”的決心。
實際上,大公司病并非阿里獨有。在過去幾十年互聯網企業的高速發展中,幾乎所有體量龐大的公司都不可避免地遭遇組織能力下降、溝通效率低下、創新乏力、管理層官僚化等問題。
阿里矩陣這樣定義大公司典型問題——“白兔式”員工:個人能力弱,業績長期萎靡,但目標和價值觀認同度極高,工作態度極好的員工。如果一個公司大量核心崗位被“白兔式”員工霸占,形成了“兔子窩”文化,就失去戰斗力,失去市場機會。
阿里現在就面臨著“白兔式”員工問題的挑戰。2020年,年輕合伙人蔣凡因桃色事件引發巨大爭議。其后續處理結果被外界質疑模糊了阿里的“紅線”。蔣凡事件處理過輕,是許多員工的共識。按理說,這應觸碰紅線,但他只是被“發配”至國際業務線,甚至借此“曲線救國”,重回合伙人行列。
這還不是終點。2021年,阿里再次爆發男領導性情女員工事件,在社會引發巨大關注,進一步撼動了公司聲譽。甚至內部員工自發成立“勇敢牛牛員工幫助小組”,群成員突破6000人。這一事件最終導致阿里本地生活CEO李永和引咎辭職。
在阿里巴巴25年的發展歷程中,有20年幾乎都在攻城略地,高歌猛進。但自2020年前后起,面對拼多多的快速崛起,面對抖音、快手在直播電商領域的猛烈攻勢,阿里開始真正感受到壓力。
隨著阿里前CEO張勇的離職,吳泳銘全面執掌阿里集團、淘天、阿里云,帶來一系列調整,意在撥亂反正,使阿里全面重回發展正軌。
今年5月上旬,在一年一度的“阿里日”活動中,阿里內部宣布了四項“破壁”舉措,包括打通內部論壇權限、推動人才流動,打破淘天、阿里云、大文娛、菜鳥、釘釘、飛豬、國際等各個業務員工的效率與溝通障礙。一些老員工對這些改革表現出興奮,認為這仿佛重現了創業時期的“阿里味”。
幾天后,CEO吳泳銘還在對所有人開放的內網上發布了一篇題為《回歸初心 重新創業》的帖子,呼吁全體阿里人放下過去的成績,以創業者的心態開啟一段全新的征程。這一系列舉措的核心,顯然是為了解決“大公司病”。
面對大公司病的桎梏,作為阿里的精神領袖,馬云提供的藥方則是“回歸”。在2023年5月,馬云就在一次內部溝通會上為淘天集團定下三個“回歸”: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
兩年來,阿里陸續出售重資產,重申“消費者第一”的核心理念,并推出如真實評價分等一系列具體舉措,試圖重塑用戶信任與平臺活力。
今年“阿里日”當天,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動作:阿里將象征創業起點的“湖畔小屋”復刻搬進了總部園區。這不僅是一次形式上的懷舊,更是一種文化上的提醒——提醒高管、老員工、新員工,要回到阿里的原點,回到那個使命感驅動、充滿創業激情的時代。
這一波操作下來,至于能不能從根本上治療大公司病這一“頑疾”?目前組織改革仍在進行中,效果未知。有人戲稱只有精神領袖馬云的回歸,才能“Make Alibaba Great Again”,但馬云是否會真正回歸,幫助阿里走出困局,或許只有時間能夠給出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