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題曰:“論TM的”。
其實,這種國罵早已經褪色了,如同好哥兒們一見面,上來就是一句:TM的,你小子還沒死呀。下一句更妙:你TM是越活越活越年輕了,逆生長呀。這是友情贈送的罵,關系好才能這么隨性。
中國語言大概是世界上最獨特的語種。
由于形象性,則形象大于邏輯,于是,無比的豐富;同一個詞語,因為語氣不同,完全可以表達出一百種感情的變化,比如:死鬼。郭德剛的相聲里,于謙不在家時上門見嫂子,嫂子一句“死鬼”,臺下便是一片吁聲。同一個詞語也完全可以表達相反的意思,這大約也可以算是老子說的“正言若反”吧。
但是,我還是想說,魯迅那個時代的國罵已經褪色了。
如今網絡上取而代之的是“愛國罵”:以愛國的名義,選擇最強橫的字眼大罵天下,從耶倫罵到馬云。那也罷了,反正耶倫與馬云也不認識你,最可怕的是群里自己也對罵起來了,這又是哪門子的愛國呀?
有人說,在網絡上罵人的,肯定是一些文化不高的人;那我也要罵一句:我去,你以為有文化就高雅呀,北大教授不也一樣罵得粗鄙。李毅的愛國宣言,在臺海沖突時大罵反戰的人,三億人都可以死,而且,十四億中國人都不清楚,不是美國在逼迫中國,而是中國快逼死美國,2027年美國就完蛋了;這也沒什么,正能量想怎么領先都沒毛??;但是,這哥兒們又開罵起中國了:美國衰退了?你是誰,你給我站出來,你還是人嗎?
這個反轉也太戲劇化了,不得不說,中國式的謾罵一旦披上了正義的外衣,太骯臟了;而且,充滿了人間。
我所在的群有三個:中學同學的群、大學同學的群、研究生同學的群。最友愛的是中學的群,文化不高,人卻很實在,七八年了,從沒看到一句臟話,最多是哪位老同學入群了,來句TM的之類的友情贈送。
大學的群最有個性,只要有A,就一定有B,有俄粉,就必須站出來幾個烏粉;你捧張維為,他就捧張維迎,關鍵是要在罵聲中尋找存在感。
罵得最精彩的是研究生的群,根本不是罵,特別的雅致,以我這點還算過得去的文化基礎,也時常汗顏;一個個的不知是從哪篇古籍中摳出來的詩語,一下還讓人琢磨不出來意思,仔細一琢磨全是下三路和廁所文學。
我對政治一向麻木,生活了一輩子,廟堂上的那些撲朔迷離又豈是草根們操心事?昨天還是健康長壽,明天就摔得粉身碎骨;俄烏打了一個狗血淋頭,這下班群熱鬧了,沒人敢去和俄烏打,自己和自己打了一個淋頭狗血,一直問候到祖宗。
這真的是愛國嗎?那么,誰又是不愛國的?
挺俄的是出于現實的國家利益,普京垮了,下一個西方強國一致性的制裁也許就是我們,沒有懸念。反俄也不能說是恨國,畢竟有太多的歷史記憶,角度不同罷了,我們現在的中心是強大經濟,不是戰爭國際關系也是叢林,只有利益,哪有什么友誼?毛主席說:我們要與俄國人打一千年,俄粉又怎么看?這是地緣政治的結論。
謾罵不會讓祖國更強大,倒是差點毀掉了我們大學的班群,群主緊急宣布關閉了48小時,呼吁全體群員淡定、淡定……。天下大事,皆可協商,不許謾罵。
我們的大學群總算又開禁了,雙方互相表達了歉意,但是,感覺已經淡了。
我自己本來就是逍遙派,現在更是去了無何有之鄉。在我看來,”愛國罵“是世界上最無能的謾罵,因為謾罵者只會讓自己變得不真實,他們往往在現實中判若兩人。天天在網上罵人,一定是自身精神深處的問題,找到了一個另類的治愈方式,毒侵心靈,久而久之,就真的成了病。
不要讓愛國成了卑劣者的通行證,用魯迅的方式對待網罵者吧,徹底無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